APP下载

广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况调查研究*

2014-07-07郑丽莉秦凯刘思妍叶稳安罗晓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满意度

梁 挺 郑丽莉 秦凯 刘思妍 叶稳安△ 罗晓梅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青壮年农民为改善生活质量和经济现状外出务工,催生了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超过6个月,而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由父母单方或长辈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据权威调查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约占全国儿童的21.88%,且总体规模呈扩大趋势[1]。

近年来,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越来越突出,其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更是众人聚焦之处。有研究显示,有55.5%的留守儿童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不良心理特征[2]。而且相当多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心理有缺陷,认为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3-4]。但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5-6]。在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之后,以留守儿童为对象,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探究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特征的研究开始涌现。这些研究立足于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打破以往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的取向,关注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样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内涵,而且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对广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现况调查,了解目前广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为提升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实证研究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广州增城派潭二中和七境小学2所学校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30份问卷,有效问卷306份(92.73%),其中留守儿童183人,非留守儿童123人;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男生96人,女生87人;小学生61人,初中生122人;汉族178人,少数民族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123人,母亲外出打工的31人,父母均外出打工的29人。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调查表 自编基本资料调查条目,包括学校类别,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父母外出打工形式等内容。

1.2.2 幸福感指数量表(IWB)[7]由Campbell等人于1976年编制,用来测定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共9道题,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前者由8个条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的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285名受试者在时隔8个月的两次测验中本量表的得分的一致性为0.43[7]。

1.3 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e 3.1软件录入,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父母外出打工形式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统计分析得出,本次调查的183名留守儿童平均年龄12.75岁,他们的幸福感指数总分为(10.55±2.12)分,情感指数均分为(5.20 ±0.94)分,生活满意度得分为(4.87±1.37)分。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父母外出打工形式的留守儿童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见表1。

女生在情感指数均分得分上均略高于男生,而男生在生活满意度得分上略高于女生,但经统计检验后未见显著差异。不同的学校类别(初中与小学),在幸福感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均分、生活满意度得分均显著低于父母单方外出的得分(P<0.05)。

表1 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父母外出打工形式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s)

表1 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父母外出打工形式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s)

注:*P <0.05,下同

项 目 n 41女 87 10.45 ±1.98 5.20 ±0.90 4.77 ±1.33 t 0.63 -0.80 0.93小学 61 10.35 ±2.20 5.01 ±1.00 4.85 ±1.38初中 122 10.65 ±2.07 5.28 ±0.90 4.88 ±1.37 t 0.89 1.80 0.11父亲外出 123 10.95 ±1.84 5.32 ±0.83 5.11 ±1.15母亲外出 31 10.44 ±2.20 5.08 ±0.97 4.87 ±1.34父母均外出 29 9.01 ±2.46 4.80 ±1.22 3.83 ±1.77 F 10.91* 4.02* 11.57*总 计 183 10.55 ±2.12 5.20 ±0.94 4.87 ±1.幸福感指数总分 情感指数得分 生活满意度得分男 96 10.65 ±2.25 5.19 ±0.99 4.96 ±1.37

2.2 留守儿童群体与非留守儿童群体的幸福感的比较 将本次调查得到的留守儿童幸福感的数据结果与非留守儿童幸福感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幸福感得分上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比较(±s)

表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比较(±s)

37非留守儿童 123 10.40 ±2.14 5.08 ±0.89 4.83 ±1.45 t 0.63 1.06 0.24幸福感指数总分 情感指数得分 生活满意度得分留守儿童 183 10.55 ±2.12 5.20 ±0.94 4.87 ±1.类 别 n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父母外出形式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分析 本次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男生居多,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男女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黄康等人[8]、苗瑞菁等人[9]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这一点。其中女生在情感指数均分得分上略高于男生,而男生在生活满意度得分上略高于女生,这与大多数女留守儿童更能体谅父母,思想较男留守儿童更成熟有关;而受农村落后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影响,男留守儿童对生活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因此生活满意度略高于女生。

本研究发现,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与胡心怡等人[10]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研究者发现,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1);在积极情感上,初二年级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和六年级,初一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11]。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与调查的对象类型、调查工具的类型、调查的时间点有关,需要在将来进一步探讨。

在关于留守儿童的留守类型(父母外出形式)的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中,宋淑娟等人[12]、喻永婷等人[13]的调查结果均发现,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而没有固定抚养人的留守儿童则相对较低。胡芳等人也发现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比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14]。本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形式不同的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差异,而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均分、生活满意度得分均显著低于父母单方外出的得分。这可能是因为双亲同时在家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同时孩子对父母有先天的依赖性,双亲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丧失情感依托,导致主观幸福感水平下降。

3.2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比较 国内学者杨小青的现况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5]。陈亮等人[16]、胡心怡等人[17]以及张丽芳等人[18]的研究结果亦发现,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非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广州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总分为(10.55±2.12),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幸福感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这与以上学者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导致留守儿童幸福感水平不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能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第二,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等抚养人的尽心照顾能弥补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而缺失的情感需求,另外,现代科技发达,留守儿童能通过电话等便捷方式与父母经常沟通联系,因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会显著降低留守儿童幸福感。第三,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得到了学校与社会人士的理解与关爱,主观幸福感上升。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Z].2013

[2]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5

[3]胡昆,丁海燕,孟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94-996

[4]刘佰桥,王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10-212

[5]陈惠惠,胡冰霜,何芙蓉,等.初中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34(4):407-408

[6]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426-430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82-83

[8]黄康,徐学华.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J].文教资料,2010,39(10):149-150

[9]苗瑞菁,杨俊敏,毕存箭,等.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留守儿童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91-92

[10]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02-503,501

[11]张莉,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8(6):78-82,88

[12]宋淑娟,廖运生.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8,15(8):27-30

[13]喻永婷,张富昌.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38-741

[14]胡芳,马迎华,龚盛根,等.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86-688

[15]杨小青,许燕.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8(7):13-17

[16]陈亮,张丽锦,沈杰.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9,16(3):8-12,32

[17]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湖南省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研究,2008,1(4):34-38

[18]张丽芳,唐日新,胡燕,等.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68-370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