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纳西新闻界的风气》中“跨域词”对幽默的作用

2014-07-07胡宇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语域新闻界跨域

⊙胡宇[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

《田纳西新闻界的风气》中“跨域词”对幽默的作用

⊙胡宇[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

语域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语域偏离”可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田纳西的新闻界》是马克·吐温在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篇讽刺性的短篇小说,其中包含了两篇风格迥异的《田纳西新闻界的风气》的新闻报道。在第二篇《田纳西新闻界的风气》中,作者有意使用了大量“跨域词”来烘托讽刺幽默效果。文章结合COHA语料库分析两篇报道的用词情况,寻找作者如何通过使用“跨域词”来讽刺当时田纳西新闻界的糟糕风气,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语域跨域词幽默用词比较用句分析

一、前言

“语域是一种和社会语境紧密相关的系统性的变体”,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或言语必须符合一定的语域特征。如果说话者没能做到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符合当时语域特点的词汇,那只能说明说话者水平有限,无意识地违反了规则。但以文学创作为职业的作者常常故意采用“语域偏离”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特定意图,如幽默。“跨域词”的使用是产生“语域偏离”的重要手段。美国幽默讽刺大师马克·吐温在19世纪70年代创作了短篇小说《田纳西的新闻界》。《田纳西的新闻界》描写的是一个年轻人,来到田纳西州担任《乔森地区的曙光和号角报》的助理编辑。田纳西的记者们喜欢热闹和惹是生非。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侮辱别人的人格,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篇小说的内容荒诞可笑,其中两篇风格迥异的《田纳西新闻界的风气》的新闻报道可谓是点睛之笔。第一篇报道中规中矩,而第二篇报道则让读者忍俊不禁。怎么会有这样的修辞效果?我认为大量使用“跨域词”是关键所在。本文选取这两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体分析中统计词频(Frequency)和偏差度(Deviance)的方法,借助语料库COHA①,分析、比较两个文本,寻找作者如何通过使用“跨域词”来讽刺田纳西新闻界当时糟糕的风气,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二、词汇的“跨域”使用情况分析

(一)名词“跨域”使用情况《田纳西的新闻界》的第一篇报道采用小说主人公的口气,第二篇出自《乔森地区的曙光和号角报》的编辑之手。第一篇新闻报道的用词风格谨慎、温和,顾及到对方的面子;而第二篇新闻报道用词风格辛辣,完全不顾客观和公正的原则。由于“跨域词”不断出现,使得第二篇报道和新闻报道要求的文体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严重破坏了报道的严肃性。

1.称呼:第一篇报道在称呼对手时,往往采用较为礼貌的方式,如“The edito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The gentlemen of the Earthquake will…”或者直接使用报刊名称,如“The Daily Hurrah urges the measure with…”而第二篇报道中使用具有强烈负面语义色彩的名词,甚至用粗口来称呼对方,如:“The inveterate lia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That ass,Blossom,of the Higginsville Thunderbolt and Battle Cry of Freedom…”“We observe that the besotted blackguard of the Mud Spring Morning Howl is…”类似的例子还有像“scoundrel”“master-plaster”“insect”等。

2.其他名词:第一篇报道中,使用的名词语气多为委婉,如“misapprehension”“fact”“reminder”等。第二篇报道中,贬义名词大量出现,如在第三段末连续出现的“falsehood”“calumny”“vituperation”“vulgarity”。如果借助COHA语料库查寻,我们会发现,这四个词在新闻报道和小说中的使用频率分别是:

表1 :falsehood、calumny、vituperation、vulgarity在COHA中的频率②

由表1可知,这些词在当时的小说等题材中出现的频率要比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高出许多。这四个词虽然在语气上不断加强,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却在不断降低。很明显,这些“跨域词”体现了马克·吐温的创作意图:编辑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希望抓住读者注意力的同时,离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却越来越远。

(二)形容词“跨域”使用情况两篇报道字数上存在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形容词的使用上。以第一、第三段为例③:第一篇报道用到的形容词数量不多,代表作者的主观色彩不浓厚,没有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第二篇报道中形容词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显示了报道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

第二篇报道中形容词语义色彩同样强烈。我们以其中第一段的“vile”“brutal”“fulsome”为例。据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vile”的意思是“extremely unpleasant”,“brutal”的意思是“direct and clear about sth unpleasant,notthinkingotherpeople’sfeelings”,“fulsome”的意思是“too generous in praising or thinking sb,or in saying sorry,so that you don’t sound sincere”。另外,根据COHA的数据,这些词,同样在小说等文体上出现的频率会高些。

表2 :vile、brutal、fulsome在COHA中出现的频率

(三)动词“跨域”使用情况两篇报道的动词的正式程度有所区别:第一篇报道使用的都是比较正式的符合语域的动词和动词词组,比如,“The edito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 evidently labor upon…”“The gentlemen of the Earthquake will,of course,take pleasure in…”“We observe that our contemporary of the Mud Springs Morning Howl has fallen into the error of…”“…but he will have discovered his mistake…”“He was doubtless misled by…”“The Daily Hurrah urges the measure with ability…”等。第二篇报道中,使用的动词和动词词组的正式程度却不统一,出现了一些非正式的表达,比如,“The inveterate lia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 are evidently endeavoring to palm off upon a noble and chivalrous people…”“That ass,Blossom,of the Higginsville Thunderbolt and Battle Cry of Freedom,is down here again sponging at the Van Buren”“We observe that the besotted blackguard of the Mud Spring Morning Howl is braying about this business”等。这些含有贬义的非正式的表达,完全超越了正式文体的“语域范围”。

三、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马克·吐温《田纳西的新闻界》中的两篇风格迥异的新闻报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第二篇报道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大量“跨域词”来表现幽默讽刺效果,很好地配合了小说的主题,起到了点睛的作用。通过对用词、用句的比较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元语用意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的分析并非详尽,希望对研究“跨域词”和幽默效果关系有所帮助。

①COHA(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指的是美国近当代英语语料库。(http://corpus.byu.edu/coha/)《田纳西的新闻界》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为了体现小说中词语在当时的使用情况,我们采用COHA语料库对词语做比较分析。

②COHA所列的文体形式主要有:小说,新闻和杂志。这四个词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所以,我们将这四个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和在非新闻题材(如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做比较分析。

③两篇报道分别由四段组成。在第二篇报道中,第二段没有出现“跨域”形容词,第四段的“跨域”形容词数量较少,仅有1个。第一和第三段的形容词“跨域”使用比较集中,所以选择两篇报道的第一和第三两段中的“跨域”形容词作为比较对象。

[1]Huang,Yan.Pragma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Levinson,Stephen.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Leech,G.N.,Short,M.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Introduc 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1.

[4]Thomas,Jenny.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5.

[5]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Edward Arnold(Publisher)Limited,1999.

[6]刘宪之,陈雄尚.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读[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赵婷.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作者:胡宇,硕士,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语域新闻界跨域
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G-SRv6 Policy在跨域端到端组网中的应用
试论新闻媒体在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论纲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新都市电影”中的男性明星——身体、阶层与跨域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