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4-07-06张新文李三潭张源祥李忠信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栓塞抗凝阿司匹林

张新文,李三潭,陈 晨 ,张源祥,李忠信

(东莞市康华医院a.心血管内科;b.超声科;c.检验中心,广东 东莞 523080)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心室射血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部分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受到严重威胁,对患者的健康质量造成诸多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主要采用预防性治疗方法,而考虑到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因此,亦需要对其进行抗血栓治疗,但临床上关于采取何种抗血栓治疗法,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本研究观察与比较采用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于东莞市康华医院收治的210例因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等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功能分级标准[2],Ⅱ级心衰 92 例,Ⅲ级心衰98例,Ⅳ级心衰20例,男150例,女60例,年龄 58~78 岁,平均(65.21±5.61)岁。 将 21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105例)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105例),其中,华法林组患者男80例,女 25 例,年龄 58~76 岁,平均(64.31±4.51)岁,Ⅱ级心衰42例,Ⅲ级心衰55例,Ⅳ级心衰8例;阿司匹林+波立维组患者男70例,女35例,年龄59~78 岁,平均(65.41±4.81)岁,Ⅱ级心衰 50 例,Ⅲ级心衰43例,Ⅳ级心衰1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以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21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华法林组105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给予华法林口服,每日服用2.5 mg,4~5 d后对患者的基础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进行测量,并根据测定结果,适当地调整华法林服用剂量,以保证INR值在2.0~3.0范围内。对于未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于3个月内复查基础INR值。阿司匹林+波立维组105例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每日服用100 mg阿司匹林与300 mg波立维,随后根据血常规及凝血活酶时间等的检测结果,适当地调整药物服用剂量,对于未出现异常的患者,可不再行检测。2组患者经各自方法治疗后,均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至2014年1月。

1.3 指标观察与评定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出血发生率及脑栓塞发生率等,其中,治疗结果的评定,参照张新文等[3]的评定方法,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幅度为Ⅱ级,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幅度为Ⅰ级,临床症状出现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未发生变化或改变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缓解。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采用x±s表示法与百分比表示法,2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法与卡方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华法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患者的9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2组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比较

随访至2014年1月,华法林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为1.9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的16.1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脑栓塞发生率对比

2.3 2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比较

华法林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为7.62%,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患者的4.7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2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临床上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报道频频发生,据相关研究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该类患者的住院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该类患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主要以预防治疗为主,方能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起到延缓性的作用。但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血栓的形成,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抗血栓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治疗该类患者的研究重点,且在该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潘晓芳等[5]的研究中,亦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与依诺肝素的远期疗效,以比较抗凝治疗与抗血栓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脑栓塞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的治疗效果后发现,采用抗凝治疗的华法林组患者,无论是在治疗有效率还是脑出血发生率方面,与采用抗血小板治疗的阿司匹林+波立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苏宏宁[6]的报道结果相符。但在1年的随访后,华法林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为1.9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的16.19%,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采用抗凝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更能降低患者脑栓塞发生率,这在阳运强等[7]的研究中亦得到证实。但有研究[8]指出,采用抗凝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增加患者出血的危险性,而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该类患者后,出血的危险性较低,这提示采用何种抗血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才能有利于整体治疗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但抗凝治疗法更能降低患者脑栓塞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整体治疗质量。

[1] 重组人脑利钠肽多中心研究协作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性和疗效的开放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4):305-308.

[2] 翟继民,程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 28 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30-431.

[3] 张新文,李三潭,张源祥,等.抗凝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22-24.

[4] 孙路路,吕蓉,梁涛,等.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预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2):125-128.

[5] 潘晓芳,何芳.依诺肝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57-1258.

[6] 苏宏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6):814-816.

[7] 阳运强,王昌明.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远期预后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8.

[8] 匡晓晖.慢性心力衰竭的抗凝治疗[J].医学综述,2013,19(4):652-656.

猜你喜欢

脑栓塞抗凝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