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说谎者的心理

2014-07-05维悌

科学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说谎者被试者心理学家

维悌

在本刊今年第2期,我们曾介绍了美国研究人员对某些轻微说谎者的研究,他们惊讶地发现,说谎者往往感到兴奋、自我满足且充满优越感。这篇文章引起了某些读者的兴趣。姑且不论现今社会上,人们常常遭遇骗子,一不小心就损失钱财甚至遭遇不幸,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值得再讨论一番。

说谎者的心理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贝拉·狄保罗和她的同事对日常欺骗的数据分析较为全面。她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学客座教授,已经发表了100多篇科学论文,并曾担任专业机构的各种领导职务。她经常在一些著名出版物,如《纽约时报》、《高等教育纪事报》、《新闻日报》等写专栏文章,并且经常被某些著名媒体介绍给公众。

贝拉·狄保罗和她的同事在上世纪末对说谎者的心理进行了多项研究。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被试者写7天的日记,记录下他们所有的社会交往以及在交往中所有的谎言。这里的社会交往,是指你与另一个人交流在10分钟以及10分钟以上的交往,因此,像早上问好这样简单的交流则被忽略。研究结果说明,说谎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一般来说,人们一天两次说谎或者说在与他人交往的1/4的时间几乎都在说谎。一个星期中,他们对与他们交往的所有人中的34%说谎。对他们交往的某些人,他们经常说谎。对感情上比较亲近的人,他们较少说谎。与他们的配偶,平均每10次交流说一次谎。

被试者在说谎时通常没有觉得不舒服,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说谎是成功的。只有18%的谎言被识破。但是,当他们对亲近的人说谎时,会感到相对的不舒服,而且他们的谎言更经常被亲近的人识破。虽然人们倾向于对亲近的人更少说谎,但是有两个例外。第一,相比而言,人们对不是配偶的情人更经常说谎(每三次交往中说一次谎)。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人们不确定他们的“真实自我”是否够可爱,能吸引并留住这些情人,因此他们通过说谎,把自己打扮成对方所希望的那样而不是实际上的自己。第二,学生时常对他们的母亲说谎(在他们几乎一半的交谈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他们仍需要依赖他们的母亲(例如要钱),有时必须用说谎来巩固他们的地位和能力。举例来说,一位学生谎报了她买打字机的价格以便她的父母会给她更多的钱。另外的一种解释是,他们仍在意他们的母亲如何看待他们。

人们说谎的频率依赖于当时的情景。美国心理学家罗宾逊、夏柏和海伍德曾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他们中有83%的人说,他们为了找到一个工作而说过谎。他们认为,对最好的朋友说谎是错的,但对未来的雇主则不是。他们说,如果为了保住工作而说谎没什么问题。而且他们认为,当申请工作时,雇主也知道应聘者会夸大

其词。

说谎心理的公开调查

2012年,英国心理学家蒙科杉对欺骗者和说谎者的心理进行了公开的问卷调查,在138份有效问卷中,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见相应的4个回答情况统计图)。

第一个问题(图1),您多大程度上认同通过欺骗来让自己获取利益,但会损害他人的行为?

第二个问题(图2),您多大程度上认同通过欺骗来让自己获取利益,并且不会损害他人的行为?

第三个问题(图3),您多大程度上认同通过欺骗来让受骗者获取利益,同时不损害到自身利益的行为?

第四个问题(图4),您多大程度上认同通过欺骗来让受骗者获取利益,但是会损害到自身利益的行为?

回答者可以选取从“完全不认同”到“完全认同”依次排列的七个选项之一。结果如上4个图所示。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证明人们的道德感还是比较强的,其余问题回答比较分散,说明见仁见智,区别比较大。

人们说谎的几种理由

根据贝拉·狄保罗和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和分析,人们说谎有几个理由。

第一,他们说谎是为了给别人制造积极的印象或保护他们自己免于尴尬或被拒绝。在狄保罗的日记研究中,一个女孩告诉她的朋友,曾经有一个特别的男孩迷恋她,虽然现在实际情况不再是这样了,他已经对她失去了兴趣,但她觉得很没面子,而且也不敢对她的朋友说实话。

第二,说谎是为了要获得利益。举例来说,应聘者面谈的时候可能会夸大他们现在的收入,以确保他们下一份工作的收入更高。

第三,人说谎是为了避免惩罚。例如,为了避免惩罚,孩子可能不告诉父母他们拿了一个面包。他们的说慌都是自我导向的,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好或者得到个人的利益。狄保罗的日记研究表明,人们说的大约一半的谎言都是自我导向的。

第四,人们说谎也会为了使他人显得更好,或为了另一个人的利益。例如,一个小学生告诉老师,她的朋友生病了,虽然她知道自己的朋友只是偷懒而已。一个女孩在狄保罗的日记研究中说,她告诉自己的朋友,她会很快找另外一个男友。她说,自己这样说,是为了让自己的朋友在被其前任男友甩了以后更快建立自信。这些谎言是他人导向的,人们说的大约25%的谎言属于这类。相对多的他人导向的谎言是说给那些说谎者认为关系较近的人。贝尔·狄保罗进行的实验也发现了这点,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者讨论了他们喜欢或讨厌的艺术家的作品。调查结果表明,相对于那些他们讨厌的艺术家,被试者对他们喜爱的艺术家的讨论更友好,也更有欺骗性,特别是对他们喜欢的艺术家作出了更多的恭维的评价。

第五,人们会说那些被称为“社会谎言”的谎言,他们说谎是为了巩固社会关系。如果人们在所有的时候都告诉他人事实,交谈就可能变得愚蠢和粗鲁无礼,社会交往也容易变得混乱。比如,为了维持和同事的适当关系,当他们邀请你吃午餐时,你说自己很忙碌会比较好,而不是说你不喜欢他们,因此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外出吃午餐。同样,当一个丈夫知道妻子在打折时买的衣服是不能退回商场的时候,虽然他认为买这样的衣服有风险而不赞成,但他不会直接地指出这一点,而常常委婉地评论这件衣服不太好看。当人们不时地称赞彼此的时候,社会关系就可能得到改善。当对他们最新的发型进行积极地评价时,大多数人都会很乐意接受。因此,做一些欺骗但恭维的评价可能有益于彼此的关系。社会谎言同时也服务于自我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举例来说,当说谎者使其他人高兴时,或者通过说谎来避免尴尬的情景或讨论时,说谎者也会自我满足。狄保罗日记研究表明,人们说的25%的谎言是同时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服务的。

调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谎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让他们写下他们说的最后一个谎言。这一个方法最近被另一组美国心理学家贝克比尔和塞斯窝德使用,与狄保罗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类似。被试说的大部分谎言是自我导向的谎言(69%),而且大多数的谎言是对他们的母亲说的(29%)。在大部分的情况下(80%),他们的谎言未被识破。

说谎的频率和分类

如果问到人们说谎的频率,他们是否会意识到他们几乎每天都可能说谎?一位英国心理学家阿尔德特的研究要求被试者在一个调查表中指出他们在一个星期说谎的比率,这些谎言中有多少是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他们说谎时是否感到不安,并指出通常有多少谎言被识破。大部分的调查结果与狄保罗的类似。一般来说,被试者认为他们平均1.5天说一次谎,当他们说谎的时候没有觉得不安,他们估计大约75%的谎言未被识破。与狄保罗的研究唯一不同的是关于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谎言。根据阿尔德特的研究,被试者估计他们大多数的谎言是他人导向的,但是狄保罗发现大多数的谎言是自我导向的。为什么人们容易低估他们所说自我导向的谎言的数量?有两种可能解释:可能是人们不想或不喜欢承认他们常常说自我导向的谎言;另一种解释是,可能是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说了许多自我导向的谎言。也许人们认为,他们不应该说自我导向的谎言,因此他们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忘记他们说过这样的谎言。

在这里,我们应当再一次说明,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说谎”问题,主要集中于那些善意的或者只有轻微危害性的谎言,那些蓄意说谎以谋取不当利益甚至暴利的行为,不在此讨论之列,而应当明确地给予道德谴责乃至追究刑事责任,才能净化我们的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说谎者被试者心理学家
谁更难过
真与说谎者悖论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人生什么最重要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说谎者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