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014-07-05高建来金宇
高建来 金宇
摘要:纵观当今国内外被广泛用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无论是杜邦分析、经济增加值,还是沃尔评分法、平衡计分卡等,都建立在财务管理理论之上。随着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绩效评价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评价模型,例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等。将传统方法与数理模型相结合,成为了近些年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绩效评价 财务管理 计量经济学
一、基于财务管理理论的绩效评价方法
(一)杜邦分析体系。杜邦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几个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杜邦分析法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指标,将其拆解为多项财务指标的乘积,最终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是一种以财务角度进行绩效评价的经典方法。在杜邦体系中,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体系的起点,该指标可以反映出投资者的净资产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由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资产净利率反映资产的运营情况以及企业销售的利润情况;而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的整体负债程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负债率越高。最后将每一个指标都拆解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进行分析。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理解杜邦分析体系与公司整体目标的关系。同时,该方法对财务会计工作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只有在保证财会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该方法得出的绩效评价结论才有意义。
(二)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公式如下: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净利润-资本成本=税后经营净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以看出,该方法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税后经营净利润。该指标不涉及资本结构,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2)资本总额。即投资者投入的所有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按照各自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最终确定的加权后的企业资本成本。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相比,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考虑了取得利润所进行的投入,即资本成本;同时,得出的结果既是绝对数值,又会扣除相应的资本成本,因此是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但是,经济增加值同样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容易使企业管理者只关注短期单一指标,而忽视企业整体的经营过程等。
(三)沃尔评分法绩效评价体系。沃尔评分法用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比率、产权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共7个财务指标,分别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然后依照各行业标准比率,用实际比率做比,得出的相对比率再去乘以各个指标,得到最终的分数。沃尔评分法是一种将不同财务比率依照线性关系进行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
沃尔评分法在绩效评价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操作简便,易于理解,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所应用。但是由于涉及的财务指标太少,不足以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加之各个指标的权重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传统的沃尔评分法进行了修正,在财务指标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盈利能力: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偿债能力: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发展能力: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将评分以总分100分按比例进行划分,这三类指标的比重约为5 3 2。其中,盈利能力中的三个指标比为2 2 1,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各指标大致相同。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综合评分性质的绩效评价方法,沃尔评分法正在由原来的单一指标向企业全方位财务指标转变。通过修正的沃尔评分法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更加直观,结果也相对完善。尽管沃尔评分法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当前在国际范围内依然被广泛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BSC)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实现绩效评价与战略修正的目的。这种评价方法克服了单一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是一种相对完善的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在四个大维度下,选取的指标会因企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整体评价方法具有如下特点:整体评价以战略为中心;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均衡评价;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协同使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时时相伴。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平衡计分卡的提出在西方学术界被誉为绩效评价的伟大革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指标的数据难以量化和收集,且使用过于复杂,因此并未受到广泛应用。
二、基于数理统计模型的绩效评价方法
(一)熵值法绩效评价体系。熵代表着一种不确定性,其最初来源于热力学之中,后来作为一种发出信号的不确定性出现。在信息论中,熵的取得意味着信息的缺失。系统的完善程度越高,熵值越小;反之,系统的混乱程度越高,熵值越大。
在设计绩效评价系统时,熵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标尺。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1)首先设计评价指标。可将指标分为正向和负向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yij=[Xij-min(Xij)]/[max(Xij)-min(Xij)];(2)计算评价指标的熵。在有m个指标,n个被评估对象的问题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Hj计算为:Hj=-k■fij lnfij;fij=yij/■yij;熵值越小,表明指标提供的有用信息越多;(3)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Wj=(1-hj)/(m-■hj);熵权表示各种指标确定的情况下,某个指标在竞争上的剧烈程度。(4)构建熵权矩阵。(5)在熵权矩阵每行中选出数值最大的aij做成点集P。(6)依照公式:Tj=1-■cijPi/■(Pj)2;计算出各个对象的T值,数值越小表示该对象评分越高。(7)若有T值相同,则根据dj=■;进行比较,选择d数值较小的为优。
熵值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计算精度高、结果准确性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其计算量偏大,难于理解,因而在实际的企业绩效评价中很少被应用到。熵值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赋权思路,对于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意义。endprint
(二)主成分分析绩效评价体系。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降维思想,通过将指标实际观测值进行降维,得到彼此独立的主成分因子,然后通过主成分指标的方差比率计算新得到的主成分指标比重,最终将指标和权重相结合进行计算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在使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
其中rij=[■(Xki-■i)(Xkj-■j)]/■;且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实对称矩阵。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主成分贡献率Zi=ri/■rk;累计贡献率=■rk/■rp;通常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95%的特征值,分别对应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
4.计算主成分载荷。P(Zk,Xi)=■×eki;最终得到新的主成分矩阵。
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型,具有下列优点:将指标完全变为相互独立的指标,不再具有相关性;操作简便,最终目的是优化工作量;最终得出的各个主成分按照方差大小进行排序,可以将几个主要成分作为分析问题的对象指标,从而减少计算量。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在于主成分本身是一种线性降维技术,在应用时只适用于线性问题。而实际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是非线性的,因而不具备广泛的使用性。
(三)层次分析法绩效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在目标结构相对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时使用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使用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相关的各个因素由上而下划分为若干层次,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2)构建比较矩阵。用成对比较法和Saaty比例就标度体系构造比较矩阵,逐层确定出各因素的数值,最终得到判别矩阵。(3)计算权向量。计算上述得到的每一个比较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4)进行一致性检验。为了保证构造出的判别矩阵更加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受到制定者的主观影响,要求对构造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计算相对一致性指标:CR=CI/RI;当测试结果CR=CI/RI<0.1时,表示通过一致性检测。若得出的数值大于0.1,则需要重新赋值,重新计算检验,直至通过为止。(5)计算出组合权重。由上至下逐层计算,将计算得到的组合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待检验通过,最终确定整体权向量综合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评判的准确性,并且易于操作。作为一种主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判方法,层次分析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三、结论
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已经从最初的纯财务指标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向转变;财务指标的范畴也从最初的单一指标转变为综合反映企业偿债、成长、营运、盈利和现金流量多方面能力的指标。通过对一些数理模型的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层次分析法、还是主成分分析,均在指标的权重分配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正是由于权重分配的主观性,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将两者进行结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将层次分析法与沃尔评分法进行结合,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平衡计分卡进行结合等等。可见,将传统评价方法与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结合,已经成为企业绩效评价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S
参考文献:
1.戴春兰.杜邦分析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4).
2.孟枫平.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沃尔评分法及其改进[J].乡镇经济,2000,(5).endprint
(二)主成分分析绩效评价体系。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降维思想,通过将指标实际观测值进行降维,得到彼此独立的主成分因子,然后通过主成分指标的方差比率计算新得到的主成分指标比重,最终将指标和权重相结合进行计算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在使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
其中rij=[■(Xki-■i)(Xkj-■j)]/■;且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实对称矩阵。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主成分贡献率Zi=ri/■rk;累计贡献率=■rk/■rp;通常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95%的特征值,分别对应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
4.计算主成分载荷。P(Zk,Xi)=■×eki;最终得到新的主成分矩阵。
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型,具有下列优点:将指标完全变为相互独立的指标,不再具有相关性;操作简便,最终目的是优化工作量;最终得出的各个主成分按照方差大小进行排序,可以将几个主要成分作为分析问题的对象指标,从而减少计算量。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在于主成分本身是一种线性降维技术,在应用时只适用于线性问题。而实际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是非线性的,因而不具备广泛的使用性。
(三)层次分析法绩效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在目标结构相对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时使用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使用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相关的各个因素由上而下划分为若干层次,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2)构建比较矩阵。用成对比较法和Saaty比例就标度体系构造比较矩阵,逐层确定出各因素的数值,最终得到判别矩阵。(3)计算权向量。计算上述得到的每一个比较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4)进行一致性检验。为了保证构造出的判别矩阵更加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受到制定者的主观影响,要求对构造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计算相对一致性指标:CR=CI/RI;当测试结果CR=CI/RI<0.1时,表示通过一致性检测。若得出的数值大于0.1,则需要重新赋值,重新计算检验,直至通过为止。(5)计算出组合权重。由上至下逐层计算,将计算得到的组合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待检验通过,最终确定整体权向量综合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评判的准确性,并且易于操作。作为一种主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判方法,层次分析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三、结论
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已经从最初的纯财务指标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向转变;财务指标的范畴也从最初的单一指标转变为综合反映企业偿债、成长、营运、盈利和现金流量多方面能力的指标。通过对一些数理模型的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层次分析法、还是主成分分析,均在指标的权重分配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正是由于权重分配的主观性,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将两者进行结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将层次分析法与沃尔评分法进行结合,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平衡计分卡进行结合等等。可见,将传统评价方法与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结合,已经成为企业绩效评价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S
参考文献:
1.戴春兰.杜邦分析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4).
2.孟枫平.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沃尔评分法及其改进[J].乡镇经济,2000,(5).endprint
(二)主成分分析绩效评价体系。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降维思想,通过将指标实际观测值进行降维,得到彼此独立的主成分因子,然后通过主成分指标的方差比率计算新得到的主成分指标比重,最终将指标和权重相结合进行计算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在使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
其中rij=[■(Xki-■i)(Xkj-■j)]/■;且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实对称矩阵。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主成分贡献率Zi=ri/■rk;累计贡献率=■rk/■rp;通常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95%的特征值,分别对应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
4.计算主成分载荷。P(Zk,Xi)=■×eki;最终得到新的主成分矩阵。
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型,具有下列优点:将指标完全变为相互独立的指标,不再具有相关性;操作简便,最终目的是优化工作量;最终得出的各个主成分按照方差大小进行排序,可以将几个主要成分作为分析问题的对象指标,从而减少计算量。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在于主成分本身是一种线性降维技术,在应用时只适用于线性问题。而实际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是非线性的,因而不具备广泛的使用性。
(三)层次分析法绩效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在目标结构相对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时使用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使用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相关的各个因素由上而下划分为若干层次,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2)构建比较矩阵。用成对比较法和Saaty比例就标度体系构造比较矩阵,逐层确定出各因素的数值,最终得到判别矩阵。(3)计算权向量。计算上述得到的每一个比较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4)进行一致性检验。为了保证构造出的判别矩阵更加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受到制定者的主观影响,要求对构造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计算相对一致性指标:CR=CI/RI;当测试结果CR=CI/RI<0.1时,表示通过一致性检测。若得出的数值大于0.1,则需要重新赋值,重新计算检验,直至通过为止。(5)计算出组合权重。由上至下逐层计算,将计算得到的组合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待检验通过,最终确定整体权向量综合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评判的准确性,并且易于操作。作为一种主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判方法,层次分析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三、结论
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已经从最初的纯财务指标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向转变;财务指标的范畴也从最初的单一指标转变为综合反映企业偿债、成长、营运、盈利和现金流量多方面能力的指标。通过对一些数理模型的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层次分析法、还是主成分分析,均在指标的权重分配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正是由于权重分配的主观性,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将两者进行结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将层次分析法与沃尔评分法进行结合,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平衡计分卡进行结合等等。可见,将传统评价方法与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结合,已经成为企业绩效评价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S
参考文献:
1.戴春兰.杜邦分析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4).
2.孟枫平.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沃尔评分法及其改进[J].乡镇经济,20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