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初衷

2014-07-05张莉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朋友读书班级

张莉莉

读书的时候,一篇小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

文章的名字叫做:读书失落。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9岁的纽约男孩泰勒·韦弗酷爱阅读,在哈德逊瀑布公共图书馆暑期“深入阅读”的活动中,他一共阅读了372本书,整整5年没有小朋友能够撼动他“读书之王”的宝座。

就在他母亲为此十分“自豪”的时候,图书馆主任玛利亚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她建议韦弗退出读书比赛,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感到永远不可能赶超他,连参赛积极性都没了。“这里是一个读书俱乐部,不是一项竞赛,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机会”。这位老太太甚至寻思着是不是能用抓阄的方法选出读书冠军。在她看来,比塑造一位读书的小英雄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孩子间的读书氛围。虽然抓阄也不是个多好的主意,可是我倒挺希望自己小时候也能遇上这样的老师,在竞争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她不会忘记教育的初衷。那就是点燃每个孩子的梦想,让他们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保持向上的热情。

联系我们身边的教育,是不是觉得有时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教育的初衷?举一简单的小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有一次我跟他交谈,他告诉我说他不高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班级里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但他几乎没有怎么参加过。我很吃惊,问他:“你为什么不参加呢?”“因为我的积分不够,没有资格参加”。原来,老师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在班里进行量化积分,把小朋友所有的行为都量化为分数,做不好的就要扣分,做好了就加分。用孩子的积分来决定是否可以参加班级活动,也就是说活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奖励。“那你为什么不争取表现好,多得积分呢?”“我努力了呀,可我就是做不好,总是被扣分。”“你真的努力了吗?”“是的,我努力了,可是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做到。”“班里面还有与你一样的同学么?”“还有两个,每次都做不到。”“那,别的小朋友参加活动你不能去,你不难过吗?”“当然难过了。”“那我没有看到你伤心呀,你好像都没有哭过。”“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哭,但后来就习惯了”……

不可否认,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为了管理好班级教师想了许多激励学生的办法,制定了许多规定,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得到促进和提高。但是教育面对的是具体而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天赋都各不相同,我们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总有那么一两个两三个,不适合于我们管理大多数学生所采用的办法。这个时候,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衷上来,首先一定要在乎他们,不放弃他们;其次要认真思考一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为这些不一样的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搭建强化自信的舞台。让他们在教师的细心设计之下享受到被精心呵护的幸福,享受到自信和成功的喜悦。这样我认为老师就保护了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不会沦落为“差生”而闷闷不乐。而这种保护在对低年龄的学童的教育中尤其重要。

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要真正担负起这个责任,成就每一个孩子,就需要我们经常回到教育的初衷上来做更多的思考。

(作者单位: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朋友读书班级
班级“四小怪”
我爱读书
不称心的新班级
找茬儿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