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的几点探索

2014-07-05瞿学广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本化开放式目标

瞿学广

在反思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教学目标的人本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以及教学时空的拓展化,从而形成了开放的、灵活的、与生活紧密衔接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人本化

人本化的教学目标是动态、分层、多极性的,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能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人本化要求教师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1.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为了孩子的一切”

人本化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如教学《五彩池》,可作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a)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文中出现的新词;(b)会背诵精彩的语段;(c)感受到五彩池的瑰丽。(2)技能目标:(a)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b)练习给课文分段,逐步形成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孩子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2.着眼于孩子的个体差异,真正体现“为了一切的孩子”

处于同一年龄层的孩子具有相当大的共性,但由于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传统的教学不能正视孩子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常常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组织孩子学习,因而使得后进生“吃不下”,优等生“吃不饱”。当然,我们不能消除孩子之间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但我们可以使我们的教学适应这种差异,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孩子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然而校园的围墙阻碍了孩子与社会、与大自然的联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平台,并在科学利用这些空间和平台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影响,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与其它各科学习及孩子的家庭、社会生活,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启示我们:为了使孩子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要开放和开发教材,要把语文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从而滋养孩子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夯实他们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民主化

中国的教育历来讲究“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其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于是,“无所不晓”而又“喋喋不休”的老师和正襟危坐而又噤若寒蝉的孩子便构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长此以往,孩子变得不敢想、不敢说,仿佛学习这件事只要看老师的表演就行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专制的现状。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像松软而富饶的土壤一样有利于种子的萌芽,有利于减轻孩子学习上的精神负担。我们必须废除和修改一些课堂常规,要做到“一废除、二提倡、三允许”。一废除——废除坐姿必须挺腰直背的规定,身体要自然、放松。二提倡——提倡有错必纠,包括教材、老师的错误;提倡有疑就问,鼓励大胆质疑、积极解疑。三允许——举手允许举高,练习允许商讨,听讲允许围绕学习内容就近轻声交流和翻阅资料。此外,对孩子要不吝鼓励、赞许,如“别着急,再想想,你的想法很有意义”等,用民主、平等的姿态增强孩子参与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开展民主的课堂学习

老师要努力让课堂学习活动个性化,荡漾起民主、自由的氛围。在学习的目标、内容、完成时间、完成方法等方面给予孩子多种选择,让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真正让孩子乐学、爱学。例如体会文本的情感,老师可以允许孩子以不同的方式去体会,如画插图、配乐唱、改写成小诗等。在教学的实施上要突出一个“放”字,放手让孩子去说:说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出读了文本后的感受,说说如何学懂一篇课文,说说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写:写对文章留白处的推想,写人物评价,写叙事故事……在“放”中让孩子从容、充分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在“放”中让孩子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

四、教学时空拓展化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乃至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单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开放式的教学,要求老师把课内教学当成一个点,把课外延伸当成一个面,努力拓展教学的时空。老师应当充分相信孩子不仅会把“责任田”种好,而且会把“自留地”种旺,要在课前给孩子充足的预学时间,指导孩子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课前学习,并努力使课前预学常态化、制度化。课后,教师不单是布置巩固性练习,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孩子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学习心得、感悟生活场景等过程来系统学习知识,发展综合能力,从而把短暂的40分钟课堂教学辐射到宏大的社会生活中。

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由于时代背景离学生较远,孩子对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没有感性的认识,给他们自主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课前,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准备,如阅读关于小平爷爷的文章和诗歌,搜集小平爷爷的生平资料,剪贴小平爷爷的图片,学唱讴歌小平爷爷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既在课前进行了感性的自主学习,又为课内的理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老师还应将孩子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引导孩子从封闭的小课堂走向开放的大社会,让孩子在更为广泛的平台和空间里继续学习、训练、运用。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着眼于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在人本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探究对象,用民主化的教学过程作为保障,促使教学时空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我们相信: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创造出放飞孩子生命、奠定孩子美好未来的新时空。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忠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本化开放式目标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