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的问题设计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立足点
2014-07-05邹政巧
邹政巧
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思维才有创新。课堂教学就好比是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数学的旅行,而有效的问题设计,则像是思维的立足点,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展开思考,走得更远。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教师剥夺学生发问的机会,结果使得课堂变成了独角戏。如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索,这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一、以目标为导向,明确方向
如何明确目标,让小学生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一次教学的引入环节,我着手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进行迁移:给你(4,5,6)三个数字,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说说总共有几种组合方法?笔者导入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分析《田忌赛马》中孙膑的策略之妙,但实施过程中课堂显得松散,不容易将学生的关注点很快引到“策略”这一教学主题上。我简化了学生分析田忌赛马的环节,直接让学生思考课题,扣住题眼,找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从题眼中找到思路,确定本课就是要学习“策略”,我相机板书:这个策略就是一一列举,而后让学生自主发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想知道何谓一一列举?怎样用?用在哪里?好处有哪些?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了方向和目标,有了求知的动力,就可以有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展开思维。
有效的问题设计首要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一个前行的方向,而让学生提炼主题,立足目标,无疑是有效突破难点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以学生为基础,巩固主题
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自己已有的经验,这个经验包括生活经验,也包括已有的数学经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是建构在学生感性体验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数学基础,并根据其学习基础,展开探究。
例如,在“问题解决策略之一一列举”的例题1教学中,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针对文中的信息,要学生找出思考:从18根你想到什么?学生认为,从信息中可以得知这个长方形羊圈的周长是18米,并由此知道长和宽之和为9米,但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先确定长方形的宽,然后根据18米确定长。在教学实施中我发现,我的这个问题设计过于主观化,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不敢从自己的思路出发思考。为此我重新做了设计,第二次教学时将教材习题重新进行了改编:王大叔要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长方形羊圈,可以怎样围?大家可以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汇报。但遗憾的是,在教学实施中我发现,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了怎样围,而忽略了“怎样有序围”这一主题,也就是说,这次设计偏离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第三次设计中我进行了改进,从有序的角度引导:如何做到不遗漏,将全部的围法都写出来?学生认为要一个一个按顺序写。由此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三次磨课,学生再次巩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从目标出发,遵循“一个一个按顺序”的原则,自主探究不同的围法,实现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更加接近一一列举的数学本质。
三、以问题为核心,建立模型
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发展思维,建立丰富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并以此建立模型,实现数学思维的升华和拓展。
在第二次磨课中,我将学生探究一一列举的策略作为课堂重点,但忽略了对列举的模型建构这一引导。为此在第三次设计中增加了反思环节,要学生思考围羊圈的列举法,你认为重点是什么?(简单有序);思考订阅图书杂志的列举法,你认为关键在哪里?(有序分类)。学生发现,要实现列举的最优化,就要从有序出发,做到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在有些特定的列举中,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先进行分类而后再列举。再深入下去,学生发现列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诸如列表法,字母表示法,画示意图法等。不管是何种方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
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学”堂,要让学生学得开心,就要从学生个体的现实基础出发,放手鼓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设计思维站点,使其踏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江苏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