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高高职大学生合作能力
2014-07-05潘杰宁
潘杰宁
【摘 要】本文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角度来探讨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合作能力。首先明确大学生合作能力提高的意义,再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加强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同时充分考虑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 合作能力
一、大学生合作能力提高的意义
(一)合作能力是高职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
健全人格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而合作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不管是社会认知、还是情绪管理、还是个性特点等都处于可塑阶段,通过合作,通过团体沟通,能使其认知更全面不拘泥于自身的认识;能更好理解他人情绪和自我情绪,做好情绪管理;因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在性格上难免出现弱点,如娇气、任性、自私、事事以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缺乏对别人的关心和尊重、缺乏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等,这些弱点使得其个性不健全,通过合作,有利于团体间的交流,有利于他们克服狭隘、孤僻、懦弱、保守和缺乏自信等的不足,有利于他们开阔胸襟,养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作风。
(二)合作能力是建设和谐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对于人才的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合作能力培养,培养其继承先辈对于合作的认识,使其走上工作岗位时能以大局意识,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于他们未来成为合格的现代化的建设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威望的提高,参与国际事务的责任越来越重。培养会合作、善合作的大学生,是我们教育必须高度重視的方面。
二、以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突破口,加强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对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措施很多,而本文主要是以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突破口,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促使大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何谓团体心理辅导,对其解释相对比较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本质是团体心理咨询,通过团体形式来帮助成员成长,对成员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
(一)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对话促进合作
本文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团体的设定,建议是以班集体作为团体,这便于工作的开展和指导教师的分配。团体心理辅导,即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团体,根据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理论,采用适宜的心理和行为的干预技术和手段,营造安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团体氛围,以班级建设和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主题,开展主题团体辅导活动,提升学生的团体和自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班级、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班级团体的建立使得团体成员间有一定了解,彼此能接纳对方,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信任的、这对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心理意义,成员只有感觉温暖、安全、不紧张,才能敞开心扉,与其他人合作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对话沟通对认知促动、对情感加强的作用。在一个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温暖安全的氛围,紧张焦虑慢慢减少、防御机制逐渐解除,真实自我和内心开始表露,真诚对话自然开启,只有这种没有伪装的对话才可以触动心灵、直指内心和成长,让对话过程成为彼此精神引领的旅程。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以活动为载体,以讨论、交流、分享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特点,将师生设置在平等、开放的教育场域,选取现实存在的问题,如班级凝聚力、同学交往、学会感恩、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题,彼此互为对话和成长资源,通过理解性对话,吸收新经验,重塑已有的认知和情绪情感体验,突破发展的局限性,扩大、延伸、改变甚至重塑自我,催化精神建构和心理结构过程,引导师生抛弃现实师生关系的机械规范和教条,踏上对话与理解之途。
(二)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体验促进合作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最安全的学习和改变自我的实验场所,每个成员的积极品质,如真诚、乐观、孝顺、热情、自信等都可以被表达、被发现、被欣赏、被观察、被模仿、被学习,每个人都成了其他人学习和成长的丰富资源。另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以活动为载体,完善的活动设计理念和技术及预先有针对性设计的活动,直指问题所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触动认识、澄清价值、引发反思、催化行为、铸造积极心态和品质。
班级团体辅导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非教导式和非灌输式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班会活动课,班会活动课重教导灌输而轻心理疏导,也不同于其他主题活动或竞赛活动,主题竞赛活动一般重结果而轻过程和分享。(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通过团体辅导,使全班学生直接投身于活动情境之中,学生在团体心理场中互相分享、相互反馈,使旧有的认知结构受到冲击并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性因素分析
(一)团体成员特点对团体效果的影响
团体辅导活动是在团员间相互信任的环境下通过活动而获得新知和行为的,如果团体成员中有成员不是自愿参加团体,那他参与的动机和积极性就会相应降低,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心理学上认为负性情绪对活动有阻碍作用,成员中的消极抵触情绪,如不参与、不投入、无兴趣或攻击等行为,无疑会影响团体辅导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促使团队的解散。分析出现的心理原因,主要可能有:第一由于成员的性格特点,如内向型人格特质的人相对比较关注自我,对于活动的兴趣不是特别高,相应在参与活动上投入不足;第二是由于成员过去的经历,如果其曾经参与过类似的团体,但在团体活动中并没有能得到尊重,换句话说并没有体验到愉悦信任的情绪,致使其对团体辅导活动持怀疑态度,产生心理阻抗和自我防卫;第三是由于成员的心理状态,如果其自尊心低,容易自卑,与人交往常以防御机制,不愿自我暴露和分享,其在参与团体辅导活动的分享沟通阶段时,就只能是个旁观者,人云亦云,不能通过反思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获得重塑;第四是由于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效果不能正确评价,以为参与活动就能马上获得效果,当活动的效果未达到期望值因不满而产生抗拒。
(二)团体领导者素质对团体效果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领导素质要求极高,需要领导者既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熟悉,又要有很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决策力强,能游刃有余解决任何突发情况。高职院校的团体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者队伍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学生工作干部等组成,领导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参差不齐,其在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时效果差异性很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属于活动性质,虽然有预先的计划方案,但是人与人的互动并不是完全按照组织者的设想进行的,过程的复杂性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就相应提高。但是因领导者经验的参差不齐,其过往经验和有无上层指导教师的指导,部分团辅领导者容易出现以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影响团辅活动进行,对活动进行过多干预如打断成员的分享,而成员正处在分享其行为根源阶段,领导者的打断就显得不合时宜,影响成员间和谐的分享气氛;部分团辅领导者喜欢说教,认为自己传导的是正向价值观,处在高位,以训诫人的态度,对团体活动高度控制,使成员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活动失去兴趣;部分团辅领导者在活动中因起示范作用需要进行分享,但其分享自我经历过多,喧宾夺主,使团体活动的重心产生偏移,变相剥夺其他成员的分享时间,使得活动进展拖沓。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与操控对团体效果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非常重视对方案的设计,尽可能依据前人经验把极易出现的问题考虑到,并对解决设想完善,同时要求方案可操作性强,又要能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需求和兴趣,明确主题的实效性、对于主题活动开展的时间的决定、场地的考察、所需道具以及辅导成效的追踪评价等。这些都需要考慮充分和全面,否则容易出现活动与主题脱节、游戏时间过长忽视分享、团辅活动主题随意性较大、简单的参考或抄袭他人的团体方案等。
四、基于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提高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合作情景,培养团队精神
团体辅导活动虽然由领导者作为主持人和协调人来引导活动的开展,但是更应重视合作情景的创建,促使成员逐步改变依赖领导者“主角”的状态,而从被动从属转变为自己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交流的主体角色。而合作情景的确定,需要培养团队精神,团辅活动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之前,必须先确认整个团队的整体性,使得团员间能初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体验团队
团体辅导活动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但因本文对团队的定义为班集体,一个班的人数大约在30-70人间,人数略显过多。为确保活动精神的传达、活动成效,有时可以采取团队内部小组讨论的方法,组建6-8人的小组,在团辅活动展开时,以小组来完成任务和进行小组组内分享,然后再采取轮流制让组员分享小组的经验,并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又进行讨论、争辩、解答。活动结束时,由领导者汇总和归纳各组意见。因团队的小组是随机分配的,使得成员能有更多机会与不同的成员进行交流,扩大了其的交往范围,提高了其交往能力,同时还使得成员能体验更多“团队”,体会各式各样“团队”的风格,获得更多不同的分享。
(三)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感悟团队力量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除了采取合作游戏,也同样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让成员间或不同团队间相互竞争,使得其感悟团队力量,更明白团队的重要性。比如组织“特殊运动会”、正反辩论赛、友谊篮球赛、团体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得同一团队间学生、不同团队间学生通过竞赛类活动更紧密联系起来,又能让其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竞争与合作、个体与团队的关系。随着成员之间不同程度的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竞争,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展开。
(四)在体验式实践培训中直接感知团队精神。
团体辅导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而体验式实践培训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其主旨就是让学生融入某一设定的情景之中,亲身体验、实践,感知其中的深刻意义。体验式实践培训活动如动力火车、螃蟹跑、孤岛逃生等素质拓展训练等,让学生成员亲历并体悟蕴含其中的道理,之后由领导者引导学生团员间讨论,让其明白这些活动都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方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使得其直接体验的活动得到理论和认知的升华。
(五)加强师资建设,培养素质高的团体辅导活动领导者
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素质高的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作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学校的教师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科背景,虽然他们熟识学生心理学,但是他们缺乏团体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这就使得教师必须通过参与直接或间接的培训进修学习相关理论和技巧,并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提高作为团体辅导活动的高素质领导者。领导者要求要从现实出发,做到与时俱进,积极组织各种团辅活动,帮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正确认识自己,找出各自优势与不足,引导和激励学生从我做起,使学生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明白“要做什么”、“怎样去做”,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景辉.高校设计人才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人才,2010,22.
[2]郝红英.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微观教育的有效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3,07.
[3]赵丛.关于高职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性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