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2014-07-05刘婷

俪人·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姓氏

【摘 要】我们现在只有姓名,而古代的很多人不仅有性5,有名,有字,还有号。在更遥远的上古时代,连姓和氏也是严格区分的。姓、氏、名、字、号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姓氏 名字 表字 号

人们现在似乎总是把姓和氏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在上古时期,姓、氏是完全不同的。姓是是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而氏是姓的支系,是古代贵族宗族的标志。上古时期严格地区别姓氏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为了严格男女之别,在上古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其次,是为了明贵贱之分。上古用姓来表明一个人的血统来源,因此出身低贱的人是不知道自己的血统出处德。最后,我国自古就有“同姓不婚”的传统,所以区别姓氏也是为了更好地选取婚姻之家。在上古早期的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由“女”和“生”这两个偏旁组成的。而“氏”是从君主所赐的爵位,所封的地,或者死后追加的称号而来的,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而平民是有姓有名,没有氏的。春秋末年,由于战乱导致礼崩乐坏,姓与氏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出现了姓氏走向统一的势头,而现在已经和二为一了。

现在当我们谈论“名字”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指的仅仅是人的姓名。可是,古代人多数是既有“名”又有“字”的。甚至有些人在名、字之外,還有“号”。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名”是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字”通常是对名进行的解释或补充,是与“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称为“表字”。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进人社会,一般会在此时取字。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在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会取字以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人们取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的人名孔甲、雍己、外丙、武丁等,都是以命名的,这应该与当时人们重视时辰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名变得复杂起来,所以给人起名也是一门学问。在取名时,是要认真考虑名字的内涵,反复推敲的。据《左传·桓公六年》的记载,在春秋时代,鲁国大夫申儒提出给人取名应遵循五个原则,即“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也就是说,取名时,应当根据其出身特点,或者从托物喻志、寄托期望、褒扬德行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不应以国、官、山川、隐疾、畜牲和器币来取名。除此之外,取名也与时代特点息息相关。比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大都很看重忠孝节义之类的品德,追求福禄寿康、希望能升官发财,盼望多子多孙,所以取名为仁、义、礼、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保成、得福、德贵、延寿、继祖、耀祖的人特别多。建国后又涌现了许多如建国、卫国、建军、留苏、卫东、学工、支农之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名字。①

除了取名,古人在取表字时也是十分讲究的。比较常见的是按兄弟排行的长幼次第来取字,比如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他的字是仲尼。这种情况最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氏弟兄。孙策是家中长子,所以他的字是伯符;孙权是次子,他的字是仲谋;孙翊排行老三,他的是字叔弼;而孙匡排行老四,他的字是季佐。此外,由于古代的“子”是男子的美称,所以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比如曹植,他取字子健;司马迁,取字子长;仲由,取字子路;杜甫,取字子美;苏轼,取字子瞻。

事实上,字与本名意义通常是有联系的,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第一,是字和本名名意义相同,构成并列关系,因此这种情况又叫“并列式”。比如:屈平的字是原,原即广平,它们的意思相同。班固的字是孟坚,坚和固是同义词。第二,是字和本名意思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被称做“辅助式”。比如:陆机的字是士衡,而机与衡都是北斗星的名字,因此互为辅助。郑樵的字是渔仲,樵是打柴,渔是钓鱼,互相辅助。第三,是字和本名意思正好相反,构成“矛盾式”。比如:曾点的字是皙,皙是白色而点为黑色的污迹。王绩的字是无功,而绩和无功的意思相反。第四,是,这种情况称为“扩充式”。比如:徐干的字是伟长。《孔丛子》中写道:“非不伟其体干也。”因此他的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赵云的字是子龙。《周易》中写道:“云从龙,风从虎。”也是字与本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第五,是字的意思是名字意思的进一步延伸,这种情况称为“延伸式”。比如:杜牧的字是牧之,而牧之是放牧之意,这就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雷简夫的字是太简,这也是延伸强调了简的意思。

由于我国古代对礼仪特别重视,所以也十分讲究名、字的称呼。名一般是自己用作谦称、卑称,或者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的称呼。在平辈之间,除非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才会相互称名。否则,在多数情况下,对别人直呼其名的行为是被认为很不礼貌的。平辈之间应当相互称字,这才是有礼貌的表现。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的。下级对上级,或者卑对尊写信或称呼时,是绝对不能称名的,特别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或“大不敬”。这也导致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的产生。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号在唐宋以后开始流行,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号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文人墨客想要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文人学士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老野”,南宋史学家郑樵号“西溪遗民”,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明代画家唐寅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清代画家郑板桥号“青藤门下走狗”。②

总之,千百年来,中国的姓名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在璀璨的中国文化中独具韵味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袁玉骝,《中国姓名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

[2]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商务印书馆,1997

[3]徐建华、田芳,《中国人的名·字·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注释:

①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商务印书馆,1997

②徐建华、田芳,《中国人的名·字·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婷(1993.10- )女,汉族,籍贯江苏镇江,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本科在读,专业: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在土地里翻找姓氏(外一章)
英国人的姓氏
藏在姓氏里的秘密
最美艺术家奖
一读就错的姓
姓氏拆解
姓氏拆解
姓氏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