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消费现状研究
2014-07-05陈霞
陈 霞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也促进教育消费的发展。但是教育消费中存在高收费、乱收费以及教育腐败等现象。高校扩招后农村大学生增多,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总计723万名,其中农村考生人数为398万名,首次超过城市考生,意味着农村家庭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需求群体,但是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育消费水平低,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影响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
1 教育消费研究概述
教育消费是在近年来才收到关注的一个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都是更倾向于研究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推动下,人们更多地从教育投资的角度来看教育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而绝口不提教育消费,认为这样会误导人们,减少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认识的加深、有形消费品市场的萧条以及大学毕业生难找工作都表明人力资本理论的许多论断与现实并不吻合,风靡一时的人力资本理论遇到了严重挑战,迫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教育的作用,教育消费的提出就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育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属于文化消费的范畴,它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质,包括消费时间的长期性、消费目标的多样性、消费与投资相结合等。就内容来讲,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的教育支出、成人自身提高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支出。在本论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支出这一项。
2 我国农村教育消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很快,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农村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庞大的学生群体,而高额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等相关费用却成为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乃至完成学业所难以跨越的障碍,使得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水平较低。
表1 城市、农村人均收入情况(单位:元)
2.1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农民教育消费力低下的根本原因,从表1可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尽管今年来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都在增加,但是相比较城市居民,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绝对数还是偏低,2005年城乡家庭收入比为3.2∶1。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绝对数较低,原因主要有:粮食价格偏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的途径不多以及农民社会地位较低,资源较少,是一个较为弱势的群体等。所以,总的来说,农村家庭收入水平较低,这就影响高等教育的消费。
2.2 教育成本支出增加,导致因教反贫现象。
高等教育消费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所以对于很多较为贫穷的农村地区来说,高等教育还是一个相对奢侈的消费品。我国自1989年在高等教育中开始收费,1997年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学生开始缴费上学,大学学费多在4500~5000元/年左右,其中东部地区高校的学费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个别学校专业,不同学费也有所差别。以A大学为例,外语学院以及较多的理科院校的学费较高;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一般集中在600~1500元之间,即使生活费追加费用按照每个月500元左右的话,大学生每年所需的费用粗略计算为10000元左右。
表2清晰完整地给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消费矛盾的现状,如果农村家庭愿意选择高等教育,由于可支配收入较少、储蓄不足,导致家庭缩减其他开支或者是借贷。加之,教育收益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定,据统计显示,2001年115万高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本科生80%、专科生40%;2002年,145万高校毕业生中将近37万学生离校时找不到工作。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与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导致农村家庭在选择高等教育之后,生活困难,经济贫困。
2.3 高等教育消费在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区高等教育的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具体体现在2个方面:城市和农村高等教育消费的不平衡以及不同地区农村的高等教育消费的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高等教育消费的差距。调查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普遍高于内陆农村家庭收入,但是在进入大学时,面对的是统一的收费标准,国家并没有因地制宜,考虑各个地区的居民家庭收入对高等教育消费的可承受的范围,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制定学费,导致高等教育消费在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表2 农村家庭教育可承受能力指标情况
2.4 政府教育投入不够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8%,比2011年增加0.3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值。尽管如此,我国的财经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还是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实际的经费又低于既定的指标。加上教育投入体系不完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资金明显少于东部地区,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关注度也较少。对于农村贫困生的资助体系还不完善,加之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信息等较为闭塞,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而言,银行缺乏放贷积极性及部分农村大学生不按时还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教育消费力低。
3 解决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水平低的对策
3.1 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和调节
政府要尽快实现我国的财经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要加大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政府要积极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结构。要努力缩小人均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应将教育事业费用向农村地区教育倾斜,以减轻农民负担,并考虑适当开征针对城市居民的教育税,提高城市居民在教育税费上的分担水平,使不同地区的学生及家长均能合理分担教育成本。
3.2 把生源地地区收入水平作为学费多少的依据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等发展不平衡,但是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学费的制定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学校的学费没有地区梯度,采用标准化收费制度;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都按一种标准收费势必会对家庭收入偏低的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将学生生源地地区的经济水平作为其缴纳学费参考标准,适当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降低学费,将会大大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
3.3 构建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贫困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国家和学校对其提供更多帮助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国家应切实有效地实行学费减免制度,该减则减,该免则免,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2)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在锻炼实践的同时也间接减少农村家庭的教育开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3)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系统,加强借贷学生与银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加大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无息贷款的力度。(4)高校应为更多优秀的农村贫困大学生提供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确保国家助学、奖学金等形式得到有效的应用。
[1]瞿葆奎,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国家统计局.1997—2005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王彬,郭鸿鹏.我国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消费矛盾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0).
[4]王帅.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5]卢嘉瑞,祝婕.试论农民教育消费力——以高等教育消费力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6]瞿茜.中国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选择[J].理工高教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