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校啦啦操队员身体功能性动作测试分析
2014-07-05曹琪
曹 琪
本文以竞技体育目前普遍运用的身体功能性动作测试(简称FMS)方法对武汉市4所高校啦啦操队员进行检测,以进一步了解队员身体的平衡稳定状况,为查找身体各部位存在的功能性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升啦啦操队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提高高校啦啦操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对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4所高校的16名啦啦操队员进行身体功能性动作测试。
2 研究方法
2.1 抽样调查法
在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等4所高校啦啦操爱好者名单中,每校随机选取4人(男女各2人),男女各8人,年龄为21±1.2岁,训练年限 2.1±0.4年共同构成16个样本进行身体功能性动作测试。
2.2 实验法
运用FMS功能性运动测试评价方法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具体包括:深蹲(测试身体前后侧对称性)、上踏步(测试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双侧功能灵活性和稳定性)、直线弓箭步(测试躯干、肩部、髋和踝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四头肌的柔韧性和膝关节的稳定性)、肩部灵活性(测试肩关节内收旋和外展外旋的能力)、直腿主动上抬(测试掴绳肌腱与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躯干稳定俯卧撑(测试上肢在进行对称动作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的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测试躯干在上下肢旋转时的对称稳定性)共7种动作,其目的在于发现被试者基本动作模式障碍或缺陷,从而对运动能力进行评估[2]。
2.3 专家访谈法
测试前方案经功能性动作测试训练专家指导,测试后的结果由啦啦操的专业老师和功能训练专家集体分析诊断,对队员的测试结果进行研究,提出改进功能性动作能力的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FMS评分标准
FMS评分共4个等级,从0分到3分,3分为最高分等级(见表1),其中,各个动作得分为1-3分的具体评分标准及详细解释(见表2)。
表1 FMS评分标准
表2 FMS评分标准
3.2 FMS得分情况
对武汉市4所高校16名啦啦操队员测试的结果见表3。所有被测队员平均得分为17.6分,最高为20分,最低为15分;两个项目得分有较明显差别,舞蹈啦啦操队员的平均得分为16.4分,技巧啦啦操的平均得分为18.8分,两者有一定差距;所有受测队员中没有出现疼痛问题,存在身体前后对称及柔韧性问题的队员较少;在7种测试动作中,深蹲的得分最高,为45分;而旋转稳定性的得分最低,为33分;舞蹈啦啦操的个别队员在直线弓箭步和旋转稳定性中失去平衡,因此仅得1分。
表3 武汉市高校啦啦操队员FMS结果
3.3 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测试得分从整体上分析,所有受测队员在身体前后侧对称性、肩部灵活性、腘绳肌与比目鱼肌的柔韧性等整体上表现较好,相对而言,舞蹈啦啦操队员在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上肢在进行对称动作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的稳定性以及躯干在上下肢旋转时的对称稳定性有较明显不足。说明大部分舞蹈啦啦操队员身体在后两种测试中不稳定,在测试中出现较多的代偿动作,一旦没有代偿性动作就容易失去平衡,在舞蹈啦啦操中很多难度动作可以比划,但无法达到较高标准和质量的动作要求,表明身体功能性动作模式存在问题。
从队员个体分析,技术啦啦操队员Zbb得分最高,达20分,而舞蹈啦啦操队员Zxt得分最低,只有15分,其中直线弓箭步和旋转稳定性都仅得1分,说明她在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在测试中出现较多代偿性动作,导致在舞蹈啦啦操训练实践中很多动作要求不到位,需要加强功能性动作的训练,达到身体各部位对平衡稳定的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武汉市高校啦啦操队员整体灵活性和柔韧性较好,但技巧拉拉操队员身体稳定性整体上优于舞蹈啦啦操队员。舞蹈啦啦操队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身体左右两侧平衡性、上下肢平衡性以及踝关节、膝关节的稳定性等几个方面;技巧啦啦操队员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少部分队员在身体左右两侧平衡性和髋、膝、踝关节双侧功能灵活性和稳定性存在不足。
4.2 建议
身体功能性动作的稳定性是判断各部位平衡发展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身体功能训练予以改进,以提升啦啦操队员在动作稳定性、灵敏性和协调性方面的发展空间。建议啦啦操队员加强以腰腹部为主的核心部位力量训练与保持身体左右平衡状态下的旋转力量训练,以及动态拉伸、臀大肌激活与神经系统激活练习,提高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动作的稳定性[3]。
[1]刘昕颖.武汉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啦啦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3(13):64-65.
[2]符永超.深圳市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测试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69-370.
[3]祝 捷,陈彦端.美国AP训练模式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