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构建与分析
2014-07-05马娇
马 娇
1 民族传统项目课程构建的目标
1.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在一定的教育阶段(包括课内活动)学生全面发展可望达到的程度[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滋生于民间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不断演化。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总局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标准化、课程化。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必须符合普通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体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特有的目标体系。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能形成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能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1.2 课程目标的任务与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向学生传播民族文化,是表达情感和意愿的一种媒介,有陶冶练习者自身和娱悦他人的双重社会功能[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公共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精神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方式,对学生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娱乐身心、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的自豪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3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容方面种类丰富、特点各异。学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并能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教育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体现一定地方特色,主要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核心,开设以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主的内容,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目前,学校开设有武术、散打、健身秧歌、太极柔力球、毽球、空竹等项目。
2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模式
2.1 教学组织形式
高等院校在公共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一般比较单一,学校应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安排。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公共体育课在组织形式是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级,实施三自主选择上课的形式,根据学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自主选择课堂教学目标与学习方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体现了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了不同项目爱好的学生。在教学组织方面形成主动让学生去实践与学习的习惯,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在组织形式方面大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是以俱乐部(选项课)及社团模式进行开展,很受学生的欢迎。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西方流行项目的校园比赛,也可以与地方院校进行比赛交流。
2.2 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如项目的技术方面、学生接受技术的能力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互帮互助,使学生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在教学模式方面应实施“组合型”教学与“学习型”教学模式相结合,适当应用现代教法,如:音像、光盘、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式方面,以多种方式实施教学,通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技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力。学生可借助网络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见图 1)。
图1 组合型教学模式与学习型教学模式
“组合型”教学与“学习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选择上课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身体的协调性和掌握动作的快慢程度进行分组。教师把学生分为4-6人一小组,小组成员在整学期的授课过程中保持不变,各小组成员都分配适合的角色,使同学与同学间能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相互讨论,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一般角色分为:组织者、纠错者、裁判员、负责者。一般情况下,组织者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复习上节课内容,练习新教内容;纠错者负责在复习和练习过程中纠正小组成员的错误动作,提示小组成员在练习中的身体姿态。在教师检查的过程中只要发现个别成员有动作错误,那么该小组不给予奖励分值。期中时,各小组的裁判员负责给其它小组的练习情况进行裁判,发现裁判员有不公平行为时,该小组不能给予奖励分值。负责者组织各小组人员进行积极练习,如有不认真练习人员要及时指出。如果组内成员出现动作问题时应该主动向其他小组的学生请教或请老师进行指导。采取自选角色,每四周变动一次,必要情况下教师给予调整。
教师每一周对各小组进行一次轮回检查,每次教师对各小组观察到的问题,通过诱导方法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小组再完成练习后,小组成员对所学的动作组合套路进行改编与创新,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提高练习兴趣。
评价与信息反馈在动作套路结束前,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表演或比赛,教师及时对个别学生和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2.3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的考核评价
评价学生公共体育课(体育俱乐部课)的成绩一般采用随堂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综合成绩的方法。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和激励,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锻炼及获得进步。因此评价结果应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并兼顾形成性、总结性。只要依靠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锻炼水平,反映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3 小结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达到强身健体、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形成终身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意识,进一步拓展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空间。
[1]胡 敏.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2]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3]郭赤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王金福,郑 辉,陈静飞.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结构体系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5]林建华,黄景东.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2).
[6]魏 永,王晓红.第三套全国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7]于翠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