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局部地区老年人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指标的对比研究

2014-07-05朱珊珊刘云发张兴伟李在军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年龄段显著性老年人

朱珊珊,刘云发,张兴伟,李在军

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困扰着各国政府。同处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也正面临着较20世纪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1]。面对这一客观规律,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对策,如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及国民体质[2]。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局部地区老年人抽样调查与测试,将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带有规律性的共性和异性特征、差异原因,研究日本老年人健康预防管理措施,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实施和科学健身指导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国长春地区和日本宫城地区的老年人 (见表 1)。

表1 研究对象年龄分布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长春市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中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体质健康研究的相关文献,以了解目前中日老年人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1.2.2 测量法

1)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腹围、臀围、BMI指数、下肢长。

2)身体素质指标:握力、闭眼开眼单足站立、坐位体前屈、6min步行、10m全力步行、10m障碍走、最大一步步幅、每天行走步数。

3)身体机能指标: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LC)、空腹血糖。

1.2.3 数理统计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将不同年龄段测试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表示,组间显著性差异采用Independent-samples-tes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 P<0.05、 P<0.01、 P<0.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日老年人身体形态指标对比结果与分析

2.1.1 中日老年人身高、体重对比情况分析

身高主要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是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3]。

表2显示中国老年人男女身高、体重都高于日本老年人。中日老年人身高方面,男性两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两年龄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日老年人体重方面,男性两个年龄段与女性65-69岁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显示中日老年人身高、体重平均值变化不大,但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老年人身高、体重因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其原因是老年人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改变,特别是维生素和钙[4]的代谢紊乱,导致发生骨质萎缩和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肌肉也会出现萎缩[5]。

表2 中日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身体形态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均值(M=Male,F=Female)

2.1.2 中日老年人体质指数(BM I)对比情况分析

BMI指数也称为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充实度的指标之一。在国际上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超重和肥胖程度的评定以及相关疾病危险性的预测。本次判定标准依据中国成人BMI的评定标准(见表 3)[6]。

表3 中国BMI评价标准

表2显示中国老年人男性BMI普遍高于日本老年人男性,中日老年人65-69岁女性BMI几乎无差别。中日同年龄段男性、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中国BMI评价标准,中日老年人均属体重超重。

从BMI平均值看,虽然中日大都体重超重,但从表4可看出中日老年人肥胖占总体比例分别是20%和15%,超重占总体比例分别是38%和33%,说明我国的肥胖和超重人数均大于日本老年人。根据肥胖对心血管危害的研究显示,肥胖[7]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常伴随和(或)诱发其它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8],协同和加强冠心病的危险性、加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患者[9]。

表4 中日老年人BMI值分布比例图(%)

2.1.3 中日老年人腹围、臀围对比情况分析

肥胖可分为两型:一是腹部肥胖型,二是臀部肥胖型,分别是脂肪分布以腹部中心型为主和脂肪分布以臀部周围为主。

表2显示,总体中国老年人腹围、臀围高于日本老年人。中日老年人腹围指标方面,男性两年龄段和女性65-69岁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日两国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腹围呈增长趋势。中日老年人臀围方面,男性65-69年龄段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臀围普遍高于日本老年人;除中国男性外,中国女性、日本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臀围呈增长趋势。以上结果与老年人身体机能表现有关,如新陈代谢减慢、能量消耗减低、摄入能量高于消耗量、多余脂肪转化为脂肪积蓄。

2.1.4 中日老年人下肢长对比情况分析

表2显示各年龄段中国老年人下肢长均高于日本老年人,但中日同年龄段男性、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中日老年人身体素质对比结果与分析

2.2.1 中日老年人握力对比结果与分析

表5显示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握力均小于日本老年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拉大,70-74岁男性、女性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 65-69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 65-69 岁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2 中日老年人闭眼、开眼单足站立对比结果与分析

表3显示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闭眼单足站立和开眼单足站立时间均低于日本老年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拉大,说明中国老年人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差。两国老年人闭眼单足站立时间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开眼单足站立方面,中日老年人70-74岁男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0-74岁女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5-69岁男女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2.2.3 中日老年人坐位体前屈对比结果与分析

坐位体前屈测试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柔韧性[3]。表5显示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小于日本老年人,两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说明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柔韧性下降。女性在70-74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5-69岁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4 中日老年人运动能力指标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表5显示两国老年人运动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6min走、10m全力步行、10m障碍、最大一步步幅指标平均值均小于日本老年人,说明中国老年人的身体运动能力相对较差,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快。6min走指标结果表明,两国男性70-74岁、女性各年龄段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65-69岁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5 中日老年人每日平均步数对比结果与分析

表5显示随年龄的增长,两国老年人每日平均步行数减少、差距减小。中国老年人每日平均步行数明显少于日本老年人,说明中国老年人运动量比同年龄段日本老年人低。

表5 中日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均值(M=Male,F=Female)

2.2.6 身体素质指标的评定结果与分析

通过素质类各项(握力、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开眼单足站立、6min步行、10m障害物步行)成绩按相应对照表得出分值,通过总分进行身体素质级别判定,按得分由多到少评出A、B、C、D、E 五个等级(见表 6)。

表6 中日老年人身体素质评定结果

表6可看出,中国老年人主要集中在C、D组,而日本老年人主要集中在B、C组,中国老年人在A中占得比例最少,而日本老年人在E组中占的最少。总体可以看出中国老年人身体素质低于日本老年人。

2.3 中日老年人身体机能指标对比结果与分析

2.3.1 中日老年人安静心率对比情况分析

表7显示各年龄段中国老年人安静心率均高于日本老年人,两国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安静心率有所增长、差距减小。中国老年人与日本老年人男性70-74岁有显著性差异 (p<0.05)。女性70-74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和女性65-69年龄段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2.3.2 中日老年人血压对比情况分析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流经动脉腔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来说,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血压过高或过底,都会对机体带来不良影响,如身体出现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缺氧、心脏负担加重等[10]。为此,血压是检查和评价人体体质状况和衡量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将高血压的诊断界定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2]。

表7显示中国老年人收缩压平均值除70-74岁年龄段女性高于日本外,其他各年龄段均低于日本老年人,其中女性65-69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压平均值各年龄段男性、女性之间均低于日本老年人,男性70-74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 65-69岁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7 中日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均值(M=Male,F=Female)

2.3.3 中日老年人肺活量对比情况分析

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是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3]。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肺活量均小于日本老年人,从数据可以看出,各国男性肺活量明显大于女性,并且两个年龄段之间男女肺活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经数理统计分析处理,中日老年人各年龄段男性、女性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2.3.4 中日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对比情况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和它的主要载脂蛋白A-I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HDLC具有调节逆胆固醇转运、抗氧化、促纤溶、抗血栓形成、抗炎及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13]。许多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清楚地显示出: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和病变程度仍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升高HDL-C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14]。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65-69岁年龄段HDLC平均值小于日本老年人,中日老年人70-79岁年龄段HDLC平均值相等,经数理统计分析处理,中日男性65-69岁年龄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3.5 中日老年人甘油三酯(TG)对比情况分析

近年来,无论是从流行病学的资料还是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展来看,甘油三酯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性,且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15]。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甘油三酯(TG)平均值均大于日本老年人。经数理统计分析处理,中日老年人各年龄段男性70-74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5-69岁年龄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65-69岁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2.3.6 中日老年人空腹血糖对比情况分析

空腹血糖是反应胰岛B细胞功能的可靠指标,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各年龄段空腹血糖平均值均小于日本老年人,中日男性65-69岁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7 代谢综合征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经过充分的证据回顾和讨论后,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达成了共识并颁布了全球共识定义[16],即一个个体具备中心性肥胖(在中国人中定义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并同时伴有下列4因素中任意2项:①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mmol/L);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降低 (男性<1.03,女性<1.29mmol/L);③血压升高(≥130/85mmHg);④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升高(≥5.6mmol/L)[17]。

中日代谢综合征评定:中国老年人中属代谢综合征为38人,所占总比例为22.5%,日本老年人中属代谢综合征为49人,所占总比例为32.2%

2.4 中日老年人身体形态、素质、机能差异原因分析

从以上结果中发现,日本宫城地区老年人在身体形态、素质、机能优于我国长春地区老年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分析如下。

2.4.1 客观原因

1)中日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不同。我国是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是从197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比我国早30多年。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通过创建老人保健制度、改革医疗供给系统等措施,开始对本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18]。

2)中日全民健身开展情况不同。1972年12月日本政府就推出了《关于普及振兴体育运动的基本计划》的政策,强调了以完善社会体育环境为核心,以社会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发展社会体育的具体措施,并确定了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标准。比我国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早23年,我国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但由于起步晚,造成了配套设施跟不上、专业社会指导人员少、功能不健全等问题。

3)老年人健康保障措施实施程度不同。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这使国家在老年人政策落实和实施受阻,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措施显得滞后。而日本老人保健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特别是在社会体育锻炼方面的投入更大。截止1995年末,全日本除个人和单位体育设施外,政府投资兴建的以社区为依托的体育设施共有229 000多个。2005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1.03m2,而日本的这项数据已达到了人均20m2。

2.4.2 主观原因

从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与体育锻炼情况看,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方面绝大多数都很注意,而且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高,但锻炼效果不佳。原因是我国老年人缺乏身体锻炼较为实用、可靠的理论依据;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认识模糊,缺少必要的专家指导;体育场所有限,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宣传力度小,使得老年人健身意识较低,造成老年人健身项目单一,效果不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身体形态方面,中国长春老年人总体在身高、体重、BMI、腹围、臀围、下肢长方面高于日本宫城老年人,身体形态更加趋近于脂肪过多。2)身体素质方面,中国长春老年人总体在力量、协调能力、柔韧性、运动能力方面低于日本宫城老年人,身体素质评比结果相对较差。3)身体机能方面,中国长春老年人在安静心率、甘油三酯、代谢综合征人数指标上高于日本宫城老年人;在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指标上低于日本宫城老年人。总体中国长春老年人在身体机能方面低于日本宫城老年人。4)老年人体质差异客观原因是中日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不同、中日全民健身开展情况不同、老年人健康保障措施实施程度不同;主观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春老年人缺乏健身理论依据;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认识模糊;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健身意识较低等。

3.2 建议

1)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对老年人的投资力度,创建服务于老年人的全民健身路径,提高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质量,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进程。2)根据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特征,举办各种适合老年人的集体体育比赛和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减少老年人独处的时间,并创建适合老年人退休后的各种岗位,从而使老年人发挥自身余热的同时,又使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充实。3)改善和健全老年人体持监测系统,合理评价身体机能的现状,科学的采用体育活动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老年人整体素质的目的。4)为有效提高中日两国老年人体质水平,应加强两国之间老年人体质合作研究,互相交流研究成果与信息,借鉴日本的经验制定各种老年人健康管理政策,降低我国老年人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1]Ken Tabata.Population aging,the costs of health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growth[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5,27(3):472-493.

[2]刘茂昌,罗卫东.中日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体质调查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4):26-29.

[3]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R.Rizzoli,S.Boonen,M.L.Brandi,N.Burlet,P.Delmas,J.Y.Reginster.the role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J].Bone,2007,42(2):246-249.

[5]Paul O′Neill,Lifestyle implicated in elderly muscle loss[J].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2001(11):491-491.

[6]杨静宜,许俊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Eric A.Finkelstein,Olga A.Khavjou,Hope Thompson.Obesity and Severe Obesity Forecasts Through 2030[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2,42(6):563-570.

[8]Peter Benotti,G.Craig Wood,Christopher Still.Obesity disease burden and surgical risk[J].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2006,2(6):600-606.

[9]宾建平,高 方,朱智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J].新医学,2003(1):11-12

[10]Francesco P Cappuccio,Elaine Meilahn,Joseph M Zmuda.High blood pressure and bone-mineral loss in elderly white 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The Lancet,1999,354(9183):971-975.

[11]E.O’Brien.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s indispensable to good clinical practice[J].Hipertension y riesgo vascular,2008,26(5):213-217.

[12]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13]乙成成,李雯雯,张颖秋,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2):114-116.

[14]姚武位,陈庆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71-74.

[15]林旻洁,赵水平.甘油三酯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2):87-90.

[16]Eckel RH,Grundy SM,Zimmet PZ..THb metabolic syndrome[J].Lancet,2005,365:1451-1428.

[17]吴铁良.代谢综合症诊治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

[18]张青枝.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年龄段显著性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