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联合模式”探究南京市区中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2014-07-05凌星心陈荣梅丁玲玲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南京市体质中学生

凌星心,陈荣梅,丁玲玲

2012年3月12日结束的“两会”上,杨桦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代表教科文卫体做了《青少年体质问题得不到根本改变将成为民族之忧》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指标明显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我国城乡学生的肥胖率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安全临界点”10%。2010年与1985年相比,我国7-18岁年龄段的城乡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呈显著增长趋势,肥胖率增长了7.9%;特别是城市男生的肥胖率已高达14.2%;“小胖墩”人群也越来越多。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表现为心肺功能降低、运动能力越来越差。2010年与1985年相比,我国7-18岁城乡中小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了11.4%;大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了10%;从小学生的50m×8往返跑中、初中、高中、大学女生800m跑、男生1 000m跑的成绩中可看出,分别下降了8.2%、10.3%和10.9%;中小学男生的引体向上最大降幅达40.4%。可见,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另外,由于学习压力大,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视力较差,近视眼越来越多。据2010年调查检测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高达40.9%;初中生为67.3%;高中生为79.2%;大学生为84.7%。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已严重危及我国的人口质量,导致征兵、航空、航海等特殊行业不得不降低视力标准[1]。如何增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改善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成为了我国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9月到12月随机抽取南京市6个城区的6所普通中学生发放问卷,每个学校发放问卷100份,共6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取得有效问卷526份。其中男生306人占总人数的58.17%,女生220人占总人数的42.83%,问卷发放对象的平均年龄14±2.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电子文献的查找、阅读、收集和整理有关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

1.2.2 问卷调查法

1)内容。参考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组统一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结合《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制定《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知信行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质与健康相关概念及其认知程度,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部门以及自身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等因素共五大类共24个题目。

2)信度与效度。问卷前单纯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信度检验,问卷两周重测信度均大于0.72,表明问卷信度较高。问卷经6位体育学院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检验,6位教师表示基本符合和符合所测量内容,表明问卷的效度较高。

1.2.3 访谈法

走访调查和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关于体质与健康的认知,访谈部分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通过访谈了解体育学院部分专家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观点。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象出来的人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2]。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好和道德健康等[3]。体质与健康有着密切地关系。一方面,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体质;另一方面,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4]。

2.1 南京市区中学生关于体质与健康知信行的调查与分析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知信行理论认为:运动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在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知信行理论可以简单地表达为:知识—信念—行为。

图1表明南京市区中学生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还仅停留在了解一些的层面,不太了解占总数的43.92%。对自己的日常饮食了解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现状,说明大部分学生基本了解自己的日常饮食情况。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情况大多是清楚和了解一些。整个健康概念方面表明中学生基本有所了解。图2表明所有学生认可日后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健康的生活,绝大部分学生认可适当锻炼能够促进健康,84.03%学生认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但是也有2.09%的学生认为肥胖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图3表明还有很大部分学生(51.71%)不情愿主动参与运动,其中女生比例偏高。整个调查表明南京市区中学生基本具备健康相关的知识和信念,但在行为改变上还存在很大问题。

图1 南京市区中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日常饮食及身体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图2 南京市区中学生对身体健康与幸福生活,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课能增强体质,肥胖就是身体健康的表现的调查分析

图3 对南京市区中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分析(男生306人女生220人)

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前者并不是一定导致后者。只有全面掌握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形成有及时、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不利的影响,促进形成有利环境,进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2.2 中学生所在运动环境情况调查与分析

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3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5]。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类学研究中得到证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人类的行为环境,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是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人类的很多行为,尤其是社会行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形成和发展。搞清楚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对改善学生体质状况非常有必要。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渥斯(Woodworth)以著名的S模式来体现行为的基本含义。

基于以上行为形成和发展因素对中学生所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动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人类行为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被动接受阶段(0-3 岁);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3)自主发展阶段(12 岁-成年);4)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中学生正处在行为自主发展阶段,行为有模仿、探究变为通过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识,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阶段。图4表明南京市区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体育教师和体育器材呈现满意和基本满意较多。图5可看出,学生家长不经常锻炼或很少锻炼的占69.01%。学生家长很少或一点不给学生买运动器材的占约占50.00%。图6显示南京市区中学生所在的小区缺乏青少年活动,也较少宣传健康促进教育,几乎没有学生在自家的小区内锻炼身体。说明学生所在社区并没有给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友好、快乐的运动环境。

图4 南京市区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体育老师,学校体育器材的满意情况的调查分析

图5 南京市区中学生家长提醒运动,家长自身运动,家长购买运动器材的调查分析

图6 南京市区中学生对所在社区举办体育活动,宣传运动促进健康以及在小区锻炼身体的调查分析

3 “主体联合模式”提高中学生体质与健康

学校、家庭、社区、政府应该行使自己的主体义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学生自身理应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联合模式”是指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体质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之际,社会成员包括学生自身在内,各方主体联合起来,以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一种全局性战略模式。

图7 主体联合模式示意图

3.1 政府是决策、保障和监督主体

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根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兴衰,政府在宏观决策,物质保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策的制定的必须有制度的实行与监督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教育部2007年颁布中央七号文件至今已有6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未有一个显著的控制和改善,这也说明政府制度监督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3.2 社区是宣传、沟通、关联主体

社区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机构。它为青少年学生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起着一种重要的媒介桥梁作用,也是居民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然而,在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及青少年文体活动的开展这一重要的一环节,缺乏组织沟通和宣传。

3.3 学生是行为主体

中学生一般在12岁以上,处于行为自主发展阶段,有能力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识,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校园学习的主体,要有主体意识,不能漠视自身的健康,应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敢于拒绝不良的生活方式,善于学习,劳逸结合,克服懒惰心理,树立体育生活化的意识,积极参与运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3.4 学校是教育主体

自古以来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传道、授业和解惑”,加之受传统文化,重视智轻体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有学习好才是最好”的观念根深蒂固,“健康”被自觉不自觉忽视,甚至被遗忘[6]。在学生体质日趋下降的今天,学校教师尤其是校长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和营造“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校园环境。学校体育教学不但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知识,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还要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身。

3.5 家庭是责任主体

应试教育时刻桎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一直是国人在学海中挣扎的动力。对于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部分家长强迫孩子学习钢琴、外语、参加补习班等,忽视了孩子的健康。还有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些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锻炼。如果说“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偏差,那么,家长“攀比心理”和“唯分数论”则是学生体质下降的罪魁祸首。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体质下降,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 结语

通过对南京市部分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区中学生对体质和健康有较好的知识和信念,但在行为改变上认识不足。对运动环境的调查分析表明:学校体育环境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家庭体育环境影响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社区运动环境不友好,学生体质下降是一果多因的问题。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是学生,在社区是居民,在家庭是成员,在国家是公民,他们的体质健康理应得到学校、社区、家庭、政府等社会各方的共同关心。虽然学校、家庭和社区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但却有着共同培育下一代的目标。中央七号文件提出“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由于青少年缺乏对参与体育锻炼和发展体质的根本性认识,缺少良好的社会综合体育氛围的熏陶和良好的家庭影响。要改变学生体质下滑的现状,工作难度可以想象。要真正的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诱导。只有“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政府的政策要贯彻执行,社会要有良知,家长多关心学生,改革高考指挥棒,教师要多一些职业素养,当然还需要其它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所以必须“统一战线”“各个主体联合起来”。“主体联合模式”即是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体质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之际,社会成员中包括学生自身在内的各方主体联合起来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一种全局性战略模式。

[1]杨 桦.青少年体质堪忧.不根本改变将成国家之患[EB/OL].(2012-03-11).http://news.xinhuanet.com/yzyd/edu/20120311/c_111636917.htm.

[2]甄志平,毛振明.知行错位与健康维护——基于体质自评理论的大学生健康管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64-167.

[3]《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全科医学小词典——WHO健康新定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7(5).

[4]郝树源.论体质与健康[J].体育学刊,2002(2).

[5]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6]傅遐龄,陈荣梅,田小燕.苏北地区中学体育与学生体质问题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猜你喜欢

南京市体质中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