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07-05覃玉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血症颅脑死亡率

覃玉英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覃玉英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照组。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后2h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神经功能评分(SSS)及1周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h观察组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伤后第7天观察组SSS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机械通气;常规治疗;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一般患者都伴有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改善脑缺氧一般患者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来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本文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对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进行统计,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无严重的复合伤;头部有明确的外伤史;GCS评分3~5分(已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者除外);无心、肾、肺、肝、等器官功能衰竭。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8岁(41.72±9.58)岁;诊断:脑挫裂伤 18例,颅内血肿9例,脑干伤3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3~60(42.24±9.18)岁;诊断:脑挫裂伤17例,颅内血肿11例,脑干伤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前期两组患者均按给予手术治疗、科学护理、并发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后期观察组在入院6h内建立人工气道,利用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静脉泵入镇静剂。使用呼吸机时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辅助/控制(C/A)模式。即参数调节:潮气量(VT)6~10ml/kg;呼气末正压(PEEP)2~3cm H2O;氧浓度(FiO2)40%~50%;呼吸的频率(R)14~18次/min;每分钟的通气量(MV)100~120ml/kg;压力的支持(PSV)10~15cm H2O吸呼的时间比(I:E)1:1.2~2.0。

此外,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应激性溃疡、口腔感染、压疮、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控制。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应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还应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监测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院感组织,完善感染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将可能发生的相关性感染降低到最低水平。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 2h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神经功能评分(SSS)[1]及1周内的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2h呼吸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2h呼吸监测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后2h呼吸监测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观察组对照组30 30 78.38±13.24 51.60±11.28 29.70±6.37 37.81±6.27 96.11 88.96 t 7.571 5.869 10.467 P <0.01 <0.01 <0.01

2.2 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患者伤后第7天的 SSS评分相对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入院时 伤后第7天 t P观察组对照组37.48±5.19 36.59±5.63 25.83±5.96 31.07±6.17 7.691 3.929<0.001<0.001 t 0.679 -2.720 P >0.05 <0.01

2.3 1周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1周内有3例死亡,10.00%的死亡率;对照组患者在 1周有10例死亡,33.33%的死亡率,两组比较χ2=4.81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2],一般患者都伴有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整个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使其头颅清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及时为患者进行正确的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血肿会致使颅内的压力明显上升,严重使其出现脑疝,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出现残疾,甚至导致死亡。应用机械通气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使用辅助呼吸改善脑缺氧更有效纠正氧血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效果显著,观察组治疗后2h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伤后第 7天观察组SSS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死亡率非常明显,此外,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应激性溃疡、口腔感染、压疮、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必不可少[3]。总之,采取早期机械通气对患者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蓝瑞琼,蒋亚斌.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6-18.

[2] 吴江,徐建民,黄振林,等.重型脑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脑组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 PH值的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02, 18(5):277-279.

[3] 张春舫,任景坤.护士岗位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R651.1+5

A

1673-5846(2014)02-0287-02

广西隆林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猜你喜欢

血症颅脑死亡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