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56例临床观察

2014-07-05赵兴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赵兴涛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56例临床观察

赵兴涛

目的分析研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方法和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112例腹股沟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腹股沟疝嵌顿是外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其起病急,进展快,一般需急诊手术治疗。传统手术由于改变了腹股沟正常解剖层次,术后具有局部疼痛、复发率高等缺点。而无张力修补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已逐渐取代其它术式而成为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的主要治疗方法[1-2]。本文回顾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5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普外科病房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其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26~74岁。其中斜疝68例,直疝24例,股疝11例,复发性斜疝9例。伴有良性前列腺增生22例,心肺疾病10例,慢性便秘12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27~73岁,平均(59.6± 5.8)岁;对照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26~74岁,平均(58.3±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常规消毒及铺巾后,做腹股沟疝长约5~6cm斜切口,依次将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并保护神经及精索。分离显露肌腱、韧带、耻骨结节及疝囊,再游离精索至疝囊颈,将其于内环口处高位缝扎。大疝囊斜疝患者于内环口横断关闭疝囊,游离精索内侧,钝性扩大间隙达6cm左右。而直疝患者切开腹横筋膜后,直接将疝囊松解回纳,再将适当大小补片平铺于精索后,补片外要超过内环口外侧≥2cm,四周间断缝合[3]。

1.3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明显恢复,病情有效改善,并发症概率<5%;有效:患者病症一定程度改善,病情恢复,并发症概率<10%;无效:患者病症无明显改善,病情无恢复迹象。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56例患者显效3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56例患者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 89.2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其它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其它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其它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出血量(ml)观察组 56 30.3±5.4* 5.0±1.0* 14.6±1.2*对照组 56 70.2±3.6 8.1±0.7 46.8±5.1

3 讨论

腹股沟疝均存在腹横腱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手术修补治疗是唯一的方法。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方法相对成熟,但不符合解剖生理,而且复发率高达10%~15%。随着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的推广与实践应用,其大大降低了术后疼痛及复发率,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青睐[5]。无张力修补术简便易行,无需特别设施,尤其适于基层医院开展。网片及网塞置入后会被周围组织包裹,易快速形成结缔组织,共同组成一道坚固屏障[6]。为了减少术后复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体会到:①严格无菌操作,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3~7d。②解剖要轻柔仔细,止血要彻底,避免淤血、积水。内外环重建大小应合适。③完整填塞疝囊,疝环补片必须完整覆盖薄弱区,放置要平整,切忌卷曲,与周围坚韧组织固定要确切,特别是补片下缘的缝合牢固尤为重要。④术中必须正确判断肠管有无坏死,对于肠管已坏死的患者,原则上不做无张力修补术。⑤术后切口部位常规放沙袋压迫 6~12h,如嵌顿时间较长,渗出较多,可于腹外斜肌腱膜下放皮片,从阴囊引出,以利引流;并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疾病,减少复发机会。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1] 贺占青,郑永波,李保红,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2):89-90.

[2] 陈洪杰,王霆,郭玉波,等.聚丙烯网片在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5):434-435.

[3] 朱斌.45例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4):169-170.

[4] 石志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33-434.

[5] 唐健雄.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7,1(2):65-67.

[6] 曾玲彬.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1例报告[J].中国基层医药, 2013,20(10):1573-1574.

R656.2+1

A

1673-5846(2014)02-0134-02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医院普外科,辽宁抚顺 113006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