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策略差异性比较的调查研究
2014-07-05李婕
李婕
〔摘要〕本研究运用Weinstein编制、刘儒德翻译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学习策略水平随年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初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高中学生,初一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其他年级,高中阶段的年级差异则不明显;初中女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高于男生,而高中生性别差异则不明显,只在动机维度上女生高于男生;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成绩普通学生,而这种差异在进入初中或高中学段第二年开始尤为明显。本文对导致这些差异的年龄、性别和成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习策略;年龄发展;性别差异;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1-0007-04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研究者普遍将其看作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采用的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1,2],学习策略水平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水平高的学生一般学业成就也很高[3],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状况及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当中,学习策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可能渗透于各个学科,但并没有将其提取出来作为教学指导的重点;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零散而缺乏甄别,谬误丛生;在教学实践领域中教师的策略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学生的策略应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策略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发挥的实效不大。
除了现实方面的缺憾之外,已有研究在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方面也是众说纷纭,需要进一步的论证。首先,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研究者们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一直没有得出明确结论。谷生华、辛涛的研究表明,初、高中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4]。但潘颖秋的研究表明,初三到高三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没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在时间管理、焦虑和信息加工策略上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5]。Zimmerman的研究也表明,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次数逐年增长,而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数字逐年下降[6]。其次,关于学习策略应用的性别特点上,研究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余欣欣的研究指出,初中男生、女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不显著;在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水平上,高中女生显著优于高中男生[7]。张林和张向葵认为,中学生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上有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6]。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要优于女生[8]。最后,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状况方面,有研究表明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成正比,但谷生华、辛涛的研究表明,优差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并无差异。
鉴于现实的缺憾和研究领域的争论,十分有必要对中学生的学习策略状况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初、高中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不同特点,为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由于条件所限,本次研究的取样仅限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因此,本文的结论与相关讨论仅针对北京市重点中学学生而言。而学生的学习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所以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学校和地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参与测试,共发放问卷1083份, 每个年级学生根据入学以来的综合成绩分为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共回收有效问卷937份。被试分布见表1。
2.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运用Weinstein编制、刘儒德翻译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7,8], 该自陈式量表由76个项目组成, 共有十个分量表,采用7点评分。分量表分别是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专心、信息处理、选择要点、学习辅助手段、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研究结果
1.初、高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特点
我们对初中、高中两个学段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异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出学习策略的学段特点,在学习策略各维度上,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
2.不同年级间学习策略的特点
我们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统计, 并对各年级间的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检验。
统计结果表明:(1)年级间的学习策略水平在所有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2)在对各年级的两两比较中发现, 在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上, 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初二年级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年级, 而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各分量表的比较中, 初一年级与其他各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高一和高二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4)初二和高一之间,在动机、时间管理、信息处理、学习辅助手段、自我测查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初二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5)初二和高二之间,在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选择要点、学习辅助手段、自我测查、考试策略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初二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
3.不同性别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对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出学习策略的性别特点:(1)在态度、动机、时间管理、选择要点、学习辅助手段、自我测查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在这些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2)初中生在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选择、学习、自我、考试分量表上的性别差异显著,且女生在这些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3)高中生只在动机分量表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在这些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
4.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采用t检验,对同一学段中学习成绩不同的各组学生(高成绩组成绩高于普通成绩组,高成绩组成绩最好)的学习策略水平差异性进行比较。
在高成绩组与普通成绩组的比较中发现:(1)初一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除了在焦虑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成绩组;(2)初二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在态度、动机、专心、信息、选择、考试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成绩组;(3)高一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在所有分量表上都无显著差异;(4)高二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在选择、考试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成绩组。
在高成绩组与普通成绩组的比较中发现:(1)初一高成绩组与普通成绩组除了在焦虑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普通成绩组;(2)初二高成绩组与普通成绩组在态度、动机、专心、信息处理、选择要点、学习辅助手段、自我测查、考试策略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成绩组;(3)高一高成绩组与普通成绩组在所有分量表上都没有显著差异;(4)高二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在专心、选择要点、考试策略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成绩组。
四、结果讨论
1.学习策略水平的年龄发展
研究数据显示,低年级的学习策略水平要高于高年级,这可能是应试教育、环境、学习方式、习惯养成和教学方式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在应试教育下,功利性的学习让学生们为取得高分而努力,往往忽视了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导致年级越高,学习的应试性越强,学习策略水平越低。其次,年级越高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熟度越高,社会化的程度也就越高,越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很难把全副精力放到学习上,学习策略的进步因此降低。再者,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往往被学校规划得很满,学习方式主要为被动式的学习,很多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都是安排好的,导致学习策略水平降低。最后,初中和高中、低年级和高年级教学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这样的状况,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低年级教师往往采用更加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造成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较高。
2.学习策略上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在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选择、学习和考试分量表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在这些量表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高中阶段,女生只有在动机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该结果与之前一些研究[7,8]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认为,形成此种差异主要是个体发展的性别差异造成的。首先,女生比男生要早两年进入青春期(女生9岁进入青春期,12岁达到陡增峰值;男生11岁进入青春期,14岁达到陡增峰值);当女生进入初中之时,心理、生理的成熟度都要高于男生,因此在学习策略很多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高中阶段,男生的生理、心理成熟度已经和女生开始趋同,男性在思维活动中的性别优势开始展现出来,所以在学习策略各个维度上和女生的差异基本不显著。其次,动机研究成果表明,女生的认知动机要高于附属动机,而男生的附属动机要高于认知动机;所以不管在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女生在动机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较高的认知动机必然会促进女生态度端正、专注学业等其他学习策略的变化。女生较高的认知动机对其初中阶段学习策略其他维度的分数也应该是有所贡献的,较高的认知动机让女生在学习时更加注重掌握型目标。对176名学业优秀的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掌握型目标的学生更能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9]。再次,男女生性格气质有别,女生一般较男生更为心细、敏感和高自尊;心细的特点可能使得其在时间管理、选择要点、专心、运用学习辅助手段和考试策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敏感和高自尊可能会让女生更在意他人的评价,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3.不同成绩组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在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的比较中发现,初一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只在焦虑维度上有差异,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差异;初二高成绩组在态度、动机、专心、信息、选择、考试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成绩组;高一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在分量表上都没有差异;高二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在选择要点和考试策略分量表上具有显著差异,高成绩组的得分要高于普通成绩组。本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学习成绩、班级氛围、班级人际关系以及入学时间长短有关。第一,高成绩组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明显优于普通成绩组,而优异的学习成绩与较高的学习策略水平直接相关,高成绩组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努力,因此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要好于普通成绩组,并且成绩越好,学习策略的水平也越高,有研究表明,知识的缺乏是学习策略运用失败的原因之一[10]。第二,高成绩组中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这些都将促进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发展。研究表明,较差的认知监控能力是学习策略运用失败的原因之一[10];同时,对自我学习风格的觉知影响着学习策略的选择[11]。第三,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策略也有较大的影响,学习环境的价值观和信念影响着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学习所采用的策略[12];高成绩组往往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使班级中的个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因此在一些学习策略的维度上,高成绩组的分数要高于普通成绩组。第四,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之间的尤其是亲密的同学之间会互相学习彼此的学习策略,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策略;高成绩组的学生认知能力和主动性较强,班级里的其他学生通过榜样替代性学习互相习得了一些学习策略,这也应该是高成绩组会在一些维度上高于普通成绩组的原因。最后,我们从结果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初一和高一的高成绩组和普通成绩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初二和高二之间的差异就开始变得比较明显了;本研究分析认为,前三个原因对刚进入普通成绩组或高成绩组的学生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初一和高一的高成绩组、普通成绩组差异不大;但是进入初二之后,前三个原因对他们已经作用了一年时间,双方在学习策略上开始出现区分度。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初一高成绩组学生的焦虑水平要明显高于初一普通成绩组的焦虑水平,原因可能是成绩好的学生本身更加在意个人表现、他人评价,刚刚进入一个新的、优秀的集体,他们比普通成绩组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容易产生焦虑。
4.学习策略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
学习策略的各维度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互相影响、共同起作用的。在一项关于动机自我调控倾向和自我调控学习的其他方面以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学生的动机调控策略能有效预测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13]。也有研究发现,学生的焦虑水平和几种学习策略存在交互作用[14]。因此,中学生在学习策略部分维度上的优势,会促进学习策略其他维度的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中学生在学习策略部分维度上的劣势,也可能会阻碍其他维度的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策略水平上差异逐渐拉大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 教育研究,2002,265 (2) : 78-82.
[2]刘儒德. 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 心理科学,1997,21(2) :179-182.
[3]张向葵,张林,王颖. 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2):110-115.
[4]谷生华,辛涛等. 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 : 131-135.
[5]潘颖秋等. 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6) : 694-698.
[6]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Students difference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related grade,sex,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51-59.
[7]余欣欣. 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37(1) : 61-65.
[8]张林,张向葵. 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J]. 心理科学,2006,29(1) :98-102.
[9]Ames C,Archer J. Achievement goa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process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8,80(3): 260.
[10]Garner R. When Children and Adults Do Not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Toward a Theory of Setting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0,60(4): 517-529.
[11]Bostr?m L,Lassen L M. Unraveling learning,learning styles,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eta-cognition[J]. Education+ Training,2006,48(2/3): 178-189.
[12]Crookes G,Davis K A,Locastro V.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J]. TESOL Quarterly,1994,28(2): 409-414.
[13]Wolters C A.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effort,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11(3): 281-299.
[14]Warr P,Downing J. Learning strategies,learning anxiety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0,91(3): 311-33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0)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