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2014-07-05程灵黄颖方晓斌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风应用型本科院校调查

程灵 黄颖 方晓斌

摘 要:教风状况是影响教学水平、衡量教学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调查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总体情况较好,但教风内部工作态度、纪律执行、方法运用、技术应用、自我反思和教学评价等构成维度发展不均衡;经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在教风水平上性别、年龄、职称、教龄等主效应总体差异并不显著,但学历主效应差异显著。建议从关心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动力和空间、构建立体交叉的教风评价和监控体系、以团队教风建设为依托形成全校性的育人文化等几个方面加强教风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调查;对策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布局日益多元化,新建了不少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是立校之本,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如此。

教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精神面貌与行为风尚,是教师整体素养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的思想道德面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集中反映。教风状况是影响教学水平、衡量教学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通过加强教风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以教风帯校风、促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试图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及特征

本研究以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某应用型本科高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问卷调查对象。该校由几所专科学校整合升本,定位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回收308份,回收率达99.3%;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6.1% 。调查对象样本及特征见表1。

上表对性别、学历、年龄、职称、教龄的抽样数据分析显示,调查样本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但是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较小,以中青年教师占据多数。这也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和结构偏年轻化的人才队伍特征。

为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教风状况,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还分别选取教师30人和学生80人进行深度访谈。在选择访谈对象时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性别、学历、年龄、职称、教龄及学生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使其具有代表性。

2. 研究工具

自编“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现状调查问卷一”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现状调查问卷二”,并根据问卷一和二的调查结果编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现状的访谈问卷”。

调查问卷共23题。为提取影响教风有效性的因子,先经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对变量进行降维,之后提取了六个公共因子(包括:工作态度、方法运用、技术应用、纪律执行、自我反思和教学评价)共计19题,另有4题因鉴别度低故删除。题目的设计上,工作态度维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投入性、奉献性和全面性;方法运用维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灵活性、前沿性和多样性;技术应用维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纪律执行维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敬业性、严谨性和责任性;自我反思维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批判性、进取性和可塑性;教学评价维度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公平性、履职性和改进性。这六个维度的总解释量达到66.250%。信度分析显示,本问卷的各维度的α系数在0.711-0.831之间,总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02,说明编制的问卷信度较好,可以作为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现状的测量工具。

3. 数据收集与整理

问卷一采取4点计分法,选择“完全符合”、“部分符合”、“不太符合”、“很不符合”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反向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教风水平越高。问卷二主要统计百分比。

问卷一和二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 基本数据与问题分析

(1)六个维度的总体调查结果分析。表2显示,六个维度的总均分为3.122,说明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建设总体情况较好,多数教师具有较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不同教师间高低分差距较大,提示还存在部分教师的失职行为影响着教风状况。此外,教风内部构成维度发展不均衡。六个维度中,教师的工作态度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技术应用、方法运用、自我反思,而纪律执行和教学评价分数较低,尤其是教学评价的分数与其他五个维度的差距大,更要引起重视。

(2)六个维度的分项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涉及的六个维度中,工作态度方面是最值得肯定的。多数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扎实到位,有65%的教师每次上课前的平均备课时间超过1小时。89.3%的教师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仪容仪表等方面,并且经常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作业全批全阅的教师占到了60.4%,还有38.3%的教师选择了部分批阅、集体讲评的方式。

在方法运用方面,多数教师(91.3%)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能因材施教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说明教师具有这方面的意识。但相关调查中,有66.2%的学生认为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讨论活动,显示实际的师生互动仍有不足。此外,期末考核评价方法也不成熟,访谈中有20.3%的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公平性提出质疑。

在技术应用上,仅半数教师(50.3%)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技术工具,

并有意识地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甚至少数教师(4%)基本上没有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可见对新技术的兴趣不足、充实不够也是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建设的关注点之一。

在纪律执行维度方面,调查显示,有73.9%的教师存在调停课现象,经常调停课的教师比例占到5.4%。随意调停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说明部分教师教学纪律涣散。教师因公私事情偶有调停课现象虽可理解,但过多的调停课会导致教学秩序紊乱,这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调查还显示,有7%的教师发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从未进行教育,2.7%的老师上课从未点过名、57%的教师选择偶尔点名。进一步访谈中,一些教师以“高校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觉”等作为理由。这既反映出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不关心,也无形中纵容了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应用型大学招收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与研究型高校有较大区别,因势利导不够易导致放任自流。

在自我反思上,大部分教师认为反思是有必要的,并且有51%的教师能够经常进行反思。但人的惰性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常常阻碍自我反思的持续性。如,部分教师尚未领略到反思的内涵和作用、不了解反思性教学策略,部分教师反映教学科研任务重、没时间反思,缺乏教师群体的帮助和支持,缺乏理论指导等。

在教学评价方面,调查显示教师对学校的评教结果认可度总体不高。只有18.8%的教师认为充分利用学生评教、同事评议及有关人员的评价改进教学非常重要,另有8.7%的教师认为充分利用学生评教、同事评议及有关人员的评价改进教学不重要。40.9%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学生评教成绩不太客观,甚至有10.7%的教师相当担心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过严、要求过高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在这种担心下,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赢得学生对自己较高的评价而降低要求(如访谈调查显示,有70.5%的教师在期末给学生划重点)。这说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缺乏有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支撑,考核评价内容难以反映真实的问题。因无法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同,也易导致教风的逆向选择。这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迫在眉睫。

此外,无论在哪一种类型的高校,如何正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往往是学者们关注的主旋律。本次调查显示,在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有43%的教师选择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两者同样重要;45%的教师认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应以教学为主;10.7%的教师认为没有发表论文很难晋级,因此科研比教学重要。而在平时教学与科研何者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有33.6%的教师选择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调整;有56.4%的教师选择教学比科研占用时间多;有7.4%的教师选择科研比教学占用时间多,还有2.7%的教师选择了两者占用时间同样多。可见,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重要性,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教学和科研的时间,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存在学术功利化的心理。

最后,调查中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66.7%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学校教风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是师生沟通交流较少。以一学期来看,课后和任课老师从未交流的学生还占据11.6%。可见不少教师满足于教学时数的完成,无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存在责任缺位的问题。事实上,教师的沟通交流、辅导答疑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引导学习风气的改善。今后,如何进一步采取不同的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应该成为改善教风关注点之一。

2.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人口统计学的常用变量分析中,仅学历主效应差异显著(F=6.140,p﹤0.05)。性别、年龄、职称、教龄等主效应在教风总体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性别主效应差异t=3.004(p﹥0.05),年龄主效应差异F=2.194 (p﹥0.05),职称主效应F=1.091 (p﹥0.05) ,教龄主效应差异F=1.398 (p﹥0.05)。进一步检视具体的各项因子,发现以下值得关注的趋势。

(1)不同性别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女性别在总体教风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3.004,p﹥0.05),女性教师教风总体水平高于男性教师。六个教风维度中,工作态度(t=2.891,P﹤0.05)和方法运用(t=5.891, P﹤0.05)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分值高于男性教师。这与女性教师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赋予男女性教师不同责任有关。许多男性教师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育人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更能带来直接效益的科研和其他方面上。而女性教师由于较为具有爱心恒心耐心,许多女性以教书育人为乐趣,真正潜心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其工作态度、方法运用水平和总体教风水平高于男性教师。

(2)不同年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同年龄组在总体教风水平上差异不显著(F=2.194 ,p﹥0.05),以50岁以上教师教风水平最高,其后依次是41-50岁、31-40岁、20-30岁。随着年龄的递增,教师教风水平逐渐提高,显示中青年教师的教风建设任重道远。六个教风维度中,各年龄组在纪律执行(F=3.255,P﹤0.05)、工作态度(F=3.326,P﹤0.05)和教学评价(F=32.991,P﹤0.05)等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访谈得知,这与当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侵蚀有关,也与中青年教师所处的角色和地位有关。很多中青年教师刚刚成家立业,面临着社会、家庭和事业的三重压力,特别是经济问题比较棘手,往往忙于科研和兼职,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显得奉献意识不足、敬业意识淡漠、从教缺乏严谨,无法将智力劳动和所应承担的责任结合起来。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今天,仅在精神上认可难以让教师在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更多的动力。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地关心中青年教师的成长,解决他们的困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不同职称调查结果与分析。不同职称组教师在教风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091 ,p﹥0.05),但是在教学评价(F=2.991,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水平上,以教授教风总体水平最高,其次是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从访谈结果可以得知,高职称教师不仅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敬业精神、行为风范的自律性也更强。因此,教学管理者可以更注重发挥高职称教师优良教风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4)不同教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同教龄组教师在教风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398,p>0.05),在工作态度(F=5.798,P<0.05)、方法运用(F=2.946,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水平上,以20年以上教师教风水平最高,其后依次是11-20年、6-10年和1-5年。可见随着教龄、阅历的增加,教师的责任心、育人感也逐步增加。资历深的教师多年来囤积的经验和沉淀的文化底蕴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教风水平的宝贵财富。

(5)不同学历调查结果与分析。不同学历组教师在教风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0,p<0.05)。六个维度中,纪律执行(F=3.713,p<0.05)、工作态度(F=4.128,p<0.05)和方法运用(F=3.437,p<0.05)等三个存在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后发现,本科及以下组和硕士研究生组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水平上,以本科学历教师教风水平最高,其次是博士学位教师,最后才是硕士学位教师。为什么是本科学历组的教风水平最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多由原专科学校升格而来,许多资历深及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学历起点还只是本科,但师德修养较好。而博士学位教师多数是近几年来新引进的人才,他们年轻有朝气,但是就如前面所分析的面临多重压力,因此教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导入关怀激励,关心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动力和空间

教师是教风建设的主体,应从内在动力入手调动起改进教风的积极性。我们提倡教师敬业奉献,并不是要他们“生命透支”,不食人间烟火。学校领导是学校教风建设的责任人,应深入课堂第一线,深入学生和教师,并通过座谈和会议等方式了解教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

中青年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力量,也是最需要提升教风的群体。面对中青年教师的角色压力,学校应处处体现人本关怀,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措施。对教风优秀的教师除精神鼓励外,还应在岗位津贴、评优评先、提职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充分调动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有限的资源与人才的合理配置,真正意义上的使教风建设落到实处。

2. 改进评价方式,构建立体交叉的教风评价体系

针对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和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入手,将评价内容量化、具体化成可操作、可检查的准则,将评价过程优化为管理和改进的过程。一方面,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的瓶颈,增加启发式、研究性等新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争取形成打上自己风格烙印的教育教学技能;在课后,增加反思的自觉性,使教学反思常规化、常态化。如,针对调查59.4%的学生表示的“最希望课后以QQ聊天的方式与任课老师交流”,思考如何运用网络加强交流展示教风。另一方面,优化外部的评价指标。如,针对本次调查学生认为与教师交流较少的现象,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表上,不能停留于简单的优良中差等程度判断,而是要增加“课后是否与学生交流”、“辅导答疑是否满意”等具体量化环节,并适当增加教师辅导答疑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进一步促进学生与任课教师交流方式的多样化。此外,为防止评价片面化,还应重视多维评价,将自我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相结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评价。

3.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教风监控机制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风建设,必须建立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从而使教风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根据本调查情况,建议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加强教风评价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并及时更新和发布数据。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有效地了解当前自己的教风评价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依据。二是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执行教风奖励与惩处措施,把教风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定年终考核、聘任职务、提升工资的重要指标。对于个别不能为人师表、影响恶劣的教师,学校决不能姑息,轻者应批评教育,重者应让他们离岗、换岗甚至下岗,从而真正发挥制度的敦促和威慑作用。

4. 以团队教风建设为依托,形成全校性的育人文化

本次调查显示,教师的教风水平随着年龄、教龄和职称水平的增加而提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教风建设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以团队教风建设为依托,最终形成全校性的育人文化尤为重要。这个团队要考虑到性别、学历、年龄和职称梯次,更要发挥资历深、职称高的教学名师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发挥他们的辐射和渗透作用,将各个层次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优良作风汇聚、凝练起来,使教师形成一种人文精神和信念,让教师意识到教育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爱的水乳交融,将育人工作和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并在全校生根发芽,形成舆论氛围,最终升华为全校教师共同的思想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 教育研究,2009(2):36.

[2] 阮学勇.高校教风问卷调查研究的思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59-62.

[3] 蒋亦华.高校教风建设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2009(3):54-55.

[4] 张立,王玲,朱亦赤,肖志勇. 高校教师教风建设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1):34-36.

[本文是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及促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B095)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吴芳和]

猜你喜欢

教风应用型本科院校调查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新课改对初中教师的要求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