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版画的收藏

2014-07-04曾璜

摄影世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摄影术版画世纪

曾璜

版画是摄影术发明前最重要的视觉传播手段,在20世纪初照相印刷术完善之前,摄影术拍摄下的影像主要借助成熟的版画印刷术来传播。近年来,随着摄影史研究和摄影收藏的兴起,以照片作为母本制作的“摄影版画”的价值逐渐受到了史学家和藏家的关注及认可,并出现于收藏和拍卖市场

早期版画艺术家

史料显示,最早出现在西方图书上的中国图像出自荷兰人约翰尼斯·纽荷夫(Johannes Nieuhof),1665年,他将自己从澳门到广州的见闻画成素描后,采用铜版画的形式发表于《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中。而早期艺术史上因创作中国影像而著名的艺术家有两位,分别是18世纪的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和19世纪的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 ~ 1872)。

亚历山大作为1793年英国外交使团的随团画师,将在华所见的山水、人物、建筑、礼俗画成水彩画,并制成铜版画集。与两位前辈不同,阿罗姆并没有到过中国,他主要借用亚历山大的素描稿,重新描画19世纪的中国世态风情,创作出120多张《大清帝国城市印象》铜版画,这本画册也成为西方最著名、最经典的中国近代影像集。

虽然15世纪以后,绘画透视学和解剖学成为西方绘画的基础,但阿罗姆的《大清帝国城市印象》在视觉表达上未能严格遵守摄影透视学的原理,而且视觉符号带有明显的西方元素,不过这些“遗憾”反而为“摄影版画”留下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摄影与版画爱恨交加

18世纪,进入中国宫廷的西方艺术家带来的西方版画,让清朝皇家领略了西方艺术的魅力,促使国力空前强大的大清乾隆朝前往法国制作《乾隆西域武功图》,为版画这种艺术形态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皇权和政治的介入,推动了西方版画艺术在中国的流行。

此时的西方艺术也将关注点从宗教转向社会和人,出现了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对19世纪的早期摄影产生了深刻影响。当然,摄影术也反作用于艺术,特别是对平面艺术形态和其它现实主义艺术产生极大影响。摄影术改变了中国画师在透视关系处理上的幼稚方式和随意性,使他们自然地引入了西方成熟的艺术技法。在中外视觉文化交流领域,摄影术不仅对中国艺术的视觉构成(特别是透视和真实描写)影响巨大,也彻底改变了中外艺术交流最重要的品种“外销画”的形式和构成,使外销肖像画兴起,礼品画逐渐消亡。

摄影版画地位重现

以照片为母本的“摄影版画”与传统版画相比,不仅在视觉构成上更符合人眼的习惯,对动感的捕捉和对现场感的准确描述,让摄影版画被大量地用于报刊和图书出版,并出现铜版、铁版、木版和石版等多种形态。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殖民对象和关注点,在西方很多有关中国的出版物中,以照片作为母本制作的“摄影版画”也成为西方了解和报道东方(中国)的主要视觉影像。

在中国,无论是文字印刷还是图像印刷,都止步于匠工,

而未能成为艺术。“中国的印刷业起步较晚,跨过版画制版印刷,直接进入了照相制版,让国人无法理解前照相制版印刷过程的复杂。在照相制版成熟之前,书报画刊上的每张“照片图像”需单独制版,经历画师(摄影师)、版画家和刻板师等多层创作和制作,这也构成了早期‘摄影版画的魅力所在。”随着照相制版术的成熟,纪实报道性的视觉表达逐渐被摄影所取代,“摄影版画”也不例外,于1920年前后逐渐式微而成为极小众的“版画艺术”。

本雅明在1936年的《绘画与摄影》一文中,记录了摄影术发明后第一个100年中,绘画与摄影的纠结、抗衡、较量和融合。从绘画挑战摄影到绘画逃离摄影;从绘画临摹摄影到摄影传播绘画;从绘画利用摄影到绘画主宰摄影……最后在后现代和后殖民主义格局中,在揭示社会、保存历史的多个层面上,摄影和绘画统一于“艺术”的旗帜下。

“摄影版画”作为反映19世纪绘画与摄影交织的艺术形态,作为早期摄影史的重要视觉表达形态,在中国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和研究。近年来,国外出版的不少专著将“摄影版画”纳入摄影史的研究范畴,成为19世纪东西方视觉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示了艺术史和摄影史新的研究领域,也展现了收藏摄影一个全新的空间。因此,有关早期中国“摄影版画”的收藏刚刚开始,这也是收藏与投资的价格洼地。

(本文图片均为Laura Huang 收藏)endprint

猜你喜欢

摄影术版画世纪
版画作品选登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1999,世纪大阅兵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从自拍到自拍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略语的词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