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讯

2014-07-04

摄影世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暗房种族隔离尼尔森

后种族隔离时代(Apartheid & After)

2014年3月15日至6月8日

惠斯·马塞画廊(Huis Marseille),荷兰,阿姆斯特丹

展览《后种族隔离时代》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如何影响我们对现今世界的感知,展出了12位南非摄影师在1990年之后拍摄的作品。在南非,成为一名摄影师要求有清醒的头脑,清晰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深刻认知。这个国家承载着沉重的记忆与创伤,同时也拥有被当今旅游产业所大力推广的谜一般的色彩和让人叹为观止的美丽。

南非曾经是荷兰的殖民地,大多定居的白人至今仍操着一口荷兰口音的语言。而当地的黑人因为种族隔离的历史对荷兰却有着复杂的看法。在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20周年之际,此次展览在荷兰举行,除了展示当代南非摄影界的水平和潜力之外,也蕴含着两地的渊源与联系。

我们首先参观到的是著名摄影师大卫·高博来(David Goldblatt)的作品《细节》(Particulars)(1975),该作品呈现的是约翰内斯堡市公园里具有多元文化社会标志的特写。这些衣服和身体语言的照片讲述了那个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览由此铺陈开来,几乎每个摄影师都像是拥有了为自己开设的博物馆。接下来的题材以当代为主,例如摄影师乔·莱利芙(Jo Ractliffe)的新作《边疆》系列(Borderlands series)(2013),用黑白的影像展现了投入到安哥拉战争中的南非国防军;此外,她的作品《彼特·雨果家族》(Pieter Hugo's Kin)(2013)描绘了今天的南非白人。

在《后种族隔离时代》中,历史事实被拿来与当今世界进行了一次视觉对话。历史是理解今天的钥匙,反之亦然。优秀的摄影作品在更广意义上提供了历史的细节,在本次展览中它们更是充当了历史的过滤器——把无数假象过滤掉,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图景。

在他们消失之前(Before They Pass Away)

2014年3月8日至6月21日

影像工场(Camera Work)、CWC画廊(CWC Gallery),德国,柏林

吉米·尼尔森(Jimmy Nelson)1967年出生于英国肯特,1987年成为摄影师。在他的摄影日记中,他总能为公众展现一些陌生的地方。他被世界上许多文化项目委任为摄影师,在1994年,他完成了历时30个月的拍摄项目《看中国》(Literary Portraits of China)并出版成书。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尼尔森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他先后进行过13次旅行,到访过40多个国家,最终拿出的这组专题《在他们消失之前》不仅记录了地球上最后的原住民部落,同时也试图唤起公众对原住民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的担忧。

尼尔森的这组作品在许多方面都凸显了“独特”一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胡里韦曼(Huli Wigmen)部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超帅发型并将脸上涂以红黄白色颜料;埃塞俄比亚的卡鲁人(Karo)将身体画上独特的斑马条纹、刻上斑痕;纳米比亚的辛巴部落(Himba)用红泥巴涂满身体……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中立的视觉记录,也不是依附于大家对原住民生存状况的“时尚”观点。在这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中,吉米·尼尔森重点关注了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在文化上的传承,这其中包括仪式、风俗与传统。除了上述国家外,他还去了坦桑尼亚、肯尼亚、中国、尼泊尔、西伯利亚和蒙古等国,这些国家原住民繁荣的文化使每个部落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吉米·尼尔森不是一个只对事实、分类、记录感兴趣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唯美主义者。而正是这些特质的交织融合成就了他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

流动的影像(VINTAGE-on the move since 1946)

2014年4月5日至6月28日

品特米尔奇画廊(PINTER & MILCH),德国,柏林

摄影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它将时间凝固,将运动转化为静止。从这一方面来讲,瑞士摄影师勒

内·格罗布里(René Groebli)把这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他一直在追求对运动事物的拍摄。本次展览展出了勒内·格罗布里近70年创作生涯中拍摄的作品,可以看出,运动的拍摄主题是他终其一生的艺术追求,在上世纪40年代,他的这种创作思路也是先锋派艺术的一部分。

在他1949年的作品《铁路魔法》(Rail Magic)中,静态的清晰影像与动态的模糊影像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对比,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创新。这组照片成为摄影散文的一个里程碑,勒内·格罗布里也因此被誉为主观摄影的先驱。此后他不断尝试用多种方法在静态照片中表现运动,例如在《纽约忧郁症》(N.Y. Melancholia)中,将多次曝光的摩天大楼影像与飞机模糊的红色影子叠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冲击的视觉观感。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暗房技术颇有研究,本次展览的照片全部是他自己在暗房中制作的。他在彩色暗房上的建树为他赢得了“彩色大师”的美誉,他的暗房技术是超前于时代的,有一些技艺在今天看来颇像是用Photoshop软件制作而成。今日数字暗房的很多特效都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像勒内·格罗布里这样的暗房大师的钻研。

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刘雨田探险生涯30周年展览

2014年5月13日至22日

北京植物园,中国,北京

2014年5月13日,“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探险生涯30周年展览”在北京植物园开幕。三十年中,刘雨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单人徒步万里长城;成功穿越中国五大沙漠,其中两次成功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穿越死亡地带罗布泊;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攀登格拉丹东雪山、昆仑雪山;考察神龙架、喜马拉雅、墨脱、绒布冰川、雅鲁藏布江大转弯等200多个项目。

本展览展出了刘雨田30年探险生涯中几百万字的探险考察笔记、物品和珍贵历史照片,以图片影像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寻找精神方向与目标的纪实历程。展览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特种探险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植物园、中国诗书画协会、中关村核心区新的社会阶层企业家联谊会协办。

最有趣的摄影节

—第七届杭州市民摄影节举办

2014年5月8日,第七届杭州市民摄影节在西博会博物馆拉开帷幕。今年摄影节的主展区首次来到西湖边,三个主展区分别为西湖孤山草坪展区,白堤展区和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展出《美丽杭州 世界杭州》主题展、《西湖故事》和城市与生活系列展览,有名家经典,有市民生活,从专业到爱好者,展览不仅层次多,内容丰富,展出形式也新颖活泼大方,精彩纷呈。 “《摄影世界》报道过的那些摄影师” 在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展出。

摄影节还设计了不少活动,设置有明信片、照片墙,市民参与程度非常高,十分有趣。

看经典,听讲座,学摄影;漫步白堤、北山路,看展看景两不误。主办方称本届摄影节是史上最浪漫、最有料的一届,实不为过。

猜你喜欢

暗房种族隔离尼尔森
数码暗房
数码暗房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浅析导演斯派克?李的纪录手法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南非白人政府在非洲人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94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