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意识巧渗透
2014-07-04张芹
张芹
“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著名英语教授王佐良曾经这样说过。的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渗透英语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教师可以借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指导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懂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也是学生模拟社会交往的舞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用英语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造一个语言文化环境,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出发点是他对“语言习得”的认识。他认为“语言习得”是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他只是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种语言。因此我们通过课堂模拟交际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语言的同时,也“教”了语言的运用,在用中学,在用中掌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多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的“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交流”。如在教学“Nice to meet you.”的时候,可用多媒体演示一家三口在家中生活的真实情景片段,出示一个可爱的外国小男孩的照片,让他和学生交流“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昂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手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做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英语环境,采用科学的英语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丰富课外活动,了解异国文化
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西方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I will understand.因此,教师应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真实的情景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让学生多了解外国的文化、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听来培养语感,拓展学生的知识储蓄量。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第九单元时,介绍的是国家,只凭教师口头说说,看看图片,学生兴趣不浓,而且还容易混淆。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介绍各个国家风景的影片,欣赏各个国家的民歌,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不仅让学生知识学得扎实,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渗透了文化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加强文化交流。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距离,加大和方便了不同的文化群体间的交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网络能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多渠道的、有意义的及可理解性的言语输入,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提供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异国的文化。只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才能使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游刃有余。
英语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准确使用英语,从而真正掌握英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