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朝拟声词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
2014-07-04金松子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5期
金松子
【摘要】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造出来的,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词汇。索绪尔提出语言的符号特征,主张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是任意的。然而,拟声词的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是非任意的。本实验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已经习得朝鲜语拟声词的基础上,分析学习者初次接触英语拟声词时的心理现实性。
【关键词】拟声词语言符号客观事物非任意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75-02
一. 引言
英语中普通词汇(Common words)的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是任意的,如: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学习者在学习普通词汇时,需要记忆语言符号,即单词的拼写,來建立与其对应的客观事物概念。但学习者不会一一背诵拟声词(Onomatopoeia)也能够知道它所表示的客观事物。本实验主要研究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初次接触英语拟声词时的心理现实性。对于不同类型的拟声词,学习者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二. 理论基础
2.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学家索绪尔(2009)曾提出语言符号的特征,即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是任意的。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社区内,人们使用不同的声音组合或文字符号来表示。比如,汉语中的"桌子"在英语中是"desk"、朝鲜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