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方言浅析

2014-07-04宋晓玮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宋晓玮

摘 要: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由日耳曼语发展而来的德语成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之一。在诸多使用德语的国家和地区中,受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语言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德语方言进行简要探析,使德语学习者能够明晰德国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更好地了解德国文化。

关键词:日耳曼;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德语方言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德语作为世界几大通用语言之一,近年来也拥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却常常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德语的复杂程度,不仅仅表现为它繁琐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量,对于很多人来说,更难的是与德国人的交流。与汉语一样,在德语体系中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方方言,其中甚至不乏十分古老者。德国各地方言在发音、词汇等方面差异较大,即使母语者,在与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同胞的交流中也有可能产生误解,甚至摩擦。所以对于只掌握标准德语的外语学习者来说,理解德语方言的基本常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方言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德语及其发展简述

德语作为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下之一,是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等国家的官方语言,同时在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甚至美洲、非洲的一些地区也都有使用,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德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世纪之前,“Deutsch”这个词并不存在,日耳曼语支下包括德语在内的各种地方语言在拉丁语中都统称为“theodiscus”,意为“老百姓使用的语言”,以此来区分当时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公元5~7世纪,日耳曼语发生第二次音变(die zweite Lautverschiebung),或称“高地德语音变”(hochdeutsche Lautverschiebung),将古高地德语从西日耳曼语支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两大派别。一部分仍沿用原来的发音,另一部分则蔡用新规则进行音变,形成新的发音(如:Water—Wasser, maken—machen等)。大致从德国西北部的亚琛起,向东经过莱茵河畔的本拉特、卡塞尔、马格德堡直到奥得河畔的浮斯腾堡,以该线为界,未发生音变的德语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势平坦区域,而发生音变的多集中在南部地势较高区域,故前者被称为“低地德语”(Niederdeutsch),后者被稱为“高地德语”(Hochdeutsch)。低地德语保存了日耳曼语族中一些比较原始的成分,听上去更象英语和荷兰语,所以一般语言学家认为低地德语是一些独立的语言,而不属于德语的方言。高地德语是现代德语的主体。

公元15世纪,现代印刷术的发展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圣经》德语译本及其他著作的传播促进了德语书面共同语的形成,使高地德语得到广泛的普及,奠定了现代标准德语(Standarddeutsch)书面语的基础。而备受冲击的低地德语在采用标准德语的书写规则并按其修正发音后,逐渐作为标准发音并传播开来。

由此,以高地德语为书写规范、低地德语为发音规范的现代德语,在经过三次正字法改革后,作为德国标准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使用。

二、德国方言概况

虽然标准德语在当代作为主要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通用,为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同汉语一样,德国境内仍然存在很多流传已久的地方方言,很多地区的居民甚至仍然将方言作为其主要语言使用。

德语方言按照地域主要分为高地德语方言、中地德语方言和低地德语方言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划分为不同的小区域,德语区的其他国家当然也包含在内,但是我们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境内方言的划分及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德语方言的种类十分繁多,但这也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各个地区因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不同在方言上也多少存在差异,且方言分布与行政区划必然不会完全一致,时有交叉与重叠,在此引入行政区划也只是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以巴伐利亚方言为例:“巴伐利亚方言”的德语名称为“Bairisch”而非“Bayerisch”,原因有二:首先,在巴伐利亚州使用的方言中,除了巴伐利亚方言,还有弗兰肯方言和施瓦本方言;其次,“巴伐利亚方言”除巴伐利亚州外,在奥地利、瑞士及意大利的部分地区也都有分布。因此并不能将“巴伐利亚方言”等同于“巴伐利亚州的方言”。巴伐利亚方言是东高地德语方言的一支,其本身又分为北巴伐利亚方言(东北部)、中巴伐利亚方言(中部多瑙河流经区域)和南巴伐利亚方言(南部阿尔卑斯山麓地区),三者之间也各不相同。

直观来看,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和书写上的不同,但事实上,很多方言也有自己独特的语法体系,与标准德语语法多有不同。仍以巴伐利亚方言为例,它并没有普遍通用的书写体,但在音位、词形、名词介词、单复数变化、句法结构等方面都与标准德语有着明显的差别,如:

Singular Plural Standarddeutsch

Gscheng Gschenka Geschenk/ Geschenke (礼物)

Oar Oarn Ohr / Ohren (耳朵)

方言语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作为外语学习者,更重要的是与人的交流沟通,所以我们只需要了解德语方言中一些常见的词汇和用语即可,无需对其语法结构进行深究。

三、常见德语方言举例

由于方言种类的繁多,很多德语词汇、句子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里简单举两个例子:

● 问候语

一句简单的“你好”在德语中其实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在与德国人的实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有趣的问候语,下面就介绍一下比较常见的几种:

Hallo! 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常用的标准德语问候语了,全德通用,不过多用于非正式场合,亲友熟人之间。

Guten Tag! 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正式问候语,但在实际交往中,这种问候方式主要通用于德国中部地区,介于“Moin”区和“Grü? Gott!”区之间。

Grü? Gott! 实际为“Grü?[e] dich Gott!”的缩写,本义为“上帝问候你”,其实就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多通用于德国南部地区,有时也可作为告别语。

Servus! 源自拉丁语“Sklave”,是在巴伐利亚州、巴登-符登堡州、萨尔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等地非常常用的问候语,多在亲友或较熟识的年轻人中间使用,也可作為告别语。

Moin (或Moinmoin). 德国北部平原地区非常流行的问候方式,有些地方等同于Guten Morgen! 有些地方则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都能使用。

Gude! 黑森地区方言,相当于“Guten Tag!”

Ciao! 在源语意大利语中,既可表示问候,又可用于告别,但在德国多表示“再见”的意思。

● 面包

食物类词汇在德国各地方言中也是形形色色。以“小面包”为例,其名称在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

Br?tchen 是“小面包”的标准德语名称,由“Brot”加词尾“-chen”(意为:小的)组成。这一名称主要在下萨克森州、北威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以及莱茵兰-普法尔茨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北部地区使用。

Semmel 源自拉丁语 simila(小麦粉),通用于巴伐利亚州、图林根州、萨克森州和萨克森-安哈尔特。

Laabla 巴伐利亚东北部特有方言,相当于Leiblein(一种圣诞节特色小面包),词尾-la在巴伐利亚方言中是“小的”的意思。

Wecken 巴登-符登堡地区常用的名称。Wecken一词在古高地德语中原指“楔子”,现用来形容长条形的小面包。

Rundstück 汉堡地区的特有名称,指圆形的没有切口的小面包,常与煎牛肉或猪肉一起吃,这样的小吃摊是当地特色,称为“Rundstück warm”。

结语

形形色色的德语方言在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各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更构成了德语这一语言体系的丰富多彩。它们承载了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特有的精神风貌,对于理解德国风情和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C.A.M. Noble: Modern German Dialects. Berne u.a., Lang, 1983

[2] 陈小春 德语史概述 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5

[3] 王京平 德语语言学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Werner K?nig/ Manfred Renn: Kleiner Sprachatlas von Bayerisch-Schwaben. Augsburg, Wi?n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