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蛛网模型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2014-07-04司凤山

关键词:蛛网信息系统课题

夏 日,司凤山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是通过引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一个综合的多元目的学科,这些基本学科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新兴学科[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课程加以建设,以期在该课程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又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在管理学科及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起引领作用,加大《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建设的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对提升我校在安徽省信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的学科水平、完善学科的课程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和实践探索,已经积累较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并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也主要是在教学方法层面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为了适应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开拓进取,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探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的新模式,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学团队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当前的教学方法结合,使本课程达到重在输出的教学目的,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而展开的,以具体的信息系统案例分析与设计为例,锻炼学生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过程中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环节相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影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1 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式不灵活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广,既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知识.否则,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想学好本课程就比较困难.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型教学方式,教学互动性较少.偶尔尝试要求学生做一个小的开发项目,但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积极性不高.因此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前者,学生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与课程教学目的相违背;后者,学生虽然成为主角,但主角由于自身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有限性,不知如何表演角色和发挥能力,反而给学生学习知识造成心理压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脱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应完成的任务,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水平和能力,但教学内容与实际达到的效果与教师当初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软件开发的经历,缺乏对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的了解和感受,学生没有机会到一些科技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际调研,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安排业务流程调研活动,大多数学生不具有软件编程能力,不熟悉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因此,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不到教学目的[2].

1.3 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

长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养成对教师的过度依赖性,教师一直在担任着主角,要让学生成为主角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要自己成为主角存在很多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宁肯放弃主角而保持沉默不语,这就很难提高学生应用开发的能力.

2 构建蛛网模型教学新模式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探讨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由于本课程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存在紧密地关系,把企业管理过程中蛛网战略的思维方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构建蛛网模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所谓蜘蛛与蛛网,是对企业组织形态和战略的一种形象表述.蜘蛛在蛛网提供的可进可退环境中,可以对各种目标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线路寻找目标,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获取食物.因此,将蛛网战略思维及蜘蛛的灵活性和蛛网的稳定性引进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成为主角,处理好原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构建出基于蛛网模型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蛛网模型教学模式

2.1 蛛网模型应用前提

蛛网模型的应用应具备两个前提:

(1)设定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是蛛网模型的核心,上第一堂课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讲清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宣讲考核方法.课程设计一般与课程讲授平行进行,即讲授系统分析前组成课题小组,布置课题,讲授系统分析后进行系统分析,撰写系统说明书,讲授系统设计后进行系统设计,提出系统设计说明书.通过设定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知道如何通过学习以及掌握哪些知识才能完成项目开发任务.教师可以事先筛选出一些具体地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课题要大小适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使学生受到应有的锻炼.课题要有真正的用户,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用户的配合,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系统分析的滋味.课题由教师提出,供学生进行选择,有的学生参加过一些开发工作,也可以提出建议,教师审核、明确范围后也可作为课程设计的课题[3].

(2)成立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通过实践活动体会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各个阶段的酸甜苦辣,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是一般作业所不能替代的.课题组以4- 6人为一组为宜,如果人数过多,每个学生任务分配不足;人数过少,学生的负担又太重,难以完成.课题小组就是一个开发团队,小组长具有项目经理的角色,其他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别担任信息系统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程序设计员等角色,分别承担项目开发过程中分配的不同任务.

2.2 蛛网模型的作用机制

首先各个课题小组选定一个信息系统项目作为开发任务;其次,教师针对课题设计的要求讲授开发项目应具备的相关课程知识以及本课程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点构建一个知识网,它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搭建了一个“蛛网”学习平台,而课题小组成员就构成了蛛网模型中的结点.课题小组根据开发任务进行情景与角色模拟,体验开发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扩展知识网深度与广度;最后各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项目的开发成果,教师再进行点评,把知识扩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注重本课程网站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度.

3 蛛网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步骤

高校创新教育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与说教层次上,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思维通过一系列实践切实地塑造为创新能力[4].为了将蛛网模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吸取其它教学模式的长处,归纳出蛛网模型教学模式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步骤.

3.1 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司企业都处在信息化时代,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传送、存储、加工以及综合运用,来完善内部组织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取知识的营养成分,同时要求学生对先导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以保证本课程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2 多学科交叉,构建知识网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由许多学科交叉组成的,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决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的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促使学生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环节,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先理论后实践,由抽象到具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近构建课程体系知识网.

3.3 注重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性强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1)结合具体的系统开发案例,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好理论知识以及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2)利用学生的开发成果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知识应用的环节中,为了提高分析与设计的效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CASE工具的使用;(3)指导学生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努力提高沟通和协调的能力;(4)让学生对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现实进行了解,掌握本课程的前沿信息.

3.4 情景与角色模拟

根据课程知识网的学习进度,针对各课题小组系统项目开发任务的要求,教师设置具体的项目业务情景,指导学生在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进行角色模拟,主要目的是要将学生被动的知识学习变为主动的能力学习.课题小组成员首先到企业或相关部门进行业务流程调研,感受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策略,收集项目开发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然后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独立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同时注意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碰到困难大家共同讨论与交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的那些知识点,同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对系统开发过程的充分认识和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圆满地完成项目开发任务,使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作为单个个体的心理障碍,还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主动参与到实践过程的人数从最初的不到40%上升到90%以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5 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针对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要求学生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对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用PPT 形式进行汇报,让大家分享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把自主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的点评和指导,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课题小组经过讨论和修改后,对系统分析的准确率从60%提高到95%以上,学生在陈述和分析问题时更清晰、更科学、更有条理,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过程,体验出系统开发的艰辛,也亲身感到收获颇丰,很有成就感,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管理与维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6 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利用现代技术使得教学手段变得灵活多样.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是教学改革的动力.通过建立课程学习网站,使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度.课程网站一方面提供教学实况录像、PPT电子课件、系统开发项目案例库、参考文献资料、练习与测试等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答疑系统、学生论坛的建立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拓展知识网的深度与广度,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4 蛛网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通过蛛网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以下促进作用.

4.1 突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增强学生对当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动态和实践的了解,提高了对课程知识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了解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扫除了学生对本课程难于掌握的心理障碍.在蛛网的环境下,课题小组在开发信息系统项目过程中,学生有了这样可以依靠的“网”,遇到困难处理不了可以依赖课题组帮助解决,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研究和讨论,对没有开发经验的学生来讲不仅克服了孤独无援的情结,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4.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项目小组成员作为蛛网上的蜘蛛,虽然他们的开发任务不同,具体分工也不同,但研究课题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沟通与协调,会产生出很多创造性的思想.鼓励学生轮换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作用和所需要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蛛网模型中,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新的构造,在这种环境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管理和组织的能力,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开发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面对新问题能够进行理论创新的能力,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项目开发任务,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进行更多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信息系统开发环境,既能克服团队成员怕丢面子的心理障碍,又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90%的学生表示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进行讨论时,感到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敢于谈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论问题;8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与项目开发过程,可以与他人共享学习知识的技巧和开发系统的经验、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开阔自己的视野,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另外,学生还学会利用网络寻求帮助,充分挖掘网络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资料检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基于蛛网模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项目开发是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每个课题小组成员存在如何协调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而且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没有开发经验,有时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开发进度,各小组的开发质量差异也较大,如何弥补短板是个难题;还有课程知识的拓展深度与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信息系统项目任务选择的难易程度,如何控制好这个度还有待于教学过程中检验和完善.把蛛网模型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

[1]黄孝章,刘鹏,苏利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吴青,余小兵,郭红建,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32):7781-7783.

[3]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龙朝阳,成博.从社会需求看专业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6):131-133,119.

[5]蒋玲,杨溢,刁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4):41-43,50.

猜你喜欢

蛛网信息系统课题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蛛网商店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类非均衡蛛网模型的动态分析与经济预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蛛网粘住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