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难忘岁月
2014-07-04张军国
张军国
1948年5月27日至1949年3月23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作为中共山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记载了中国革命一段光彩夺目的历史。党中央毛主席在这不足10个月的时间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传奇般的完成了中国革命由农村到城市、由战争到和平、由革命到建设的伟大转折。至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卓越功勋和光辉风范历久弥新,广为流传。
楸树下的磨盘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毛主席住在一所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墙是用土坯垒起来的,门子、窗子和木梁已被烟火熏得发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平山县制造了33起血案,实行了“烧光、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鬼子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西柏坡村无数的房子,而这所房子因抢救及时,幸运地保存了下来,但却被烟火熏黑了。当毛主席到西柏坡时,行政科的同志们抓紧时间将墙面粉刷了一下,并在屋内立了一根柱子,加固了房顶。毛主席的住宅分为前后两个院,前院有一个磨盘,一个猪圈,后院有一个鸡窝。这些东西原来都是老乡使用的,工作人员为了主席工作方便,保持院落的清洁,主张把这些东西全部拆掉。毛主席知道后,告诉工作人员说: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我们走了,房东还要用的。于是工作人员把猪圈,鸡窝棚保留下来,把磨盘进行了修整,一直保存至今, 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当年在磨盘旁有棵高大的楸树,枝叶茂密,吸引了好多鸟儿在上面筑巢鸣叫,给这座小院儿增添了不少生机。每到炎热的夏天,毛主席出去散步回来,常常搬把躺椅,坐在楸树下的磨盘旁读报、看书。傍晚的时候,树上吊个大汽灯,毛主席就在树下批阅各种文件。有时,请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四位书记围坐在磨盘旁一起商讨战事,研究作战方针,这个磨盘就成为毛主席的临时办公桌了。1948年的一天,毛主席正在磨盘旁批阅文件,中央土改工作团向他汇报土改的有关情况, 反映土地改革中产生了过度侵犯中农利益和民族工商业的问题。主席听后语重心长地说,土地改革是一场反封建的大运动,出点差错是难免的。他指着眼前那颗楸树说,这就像砍伐树木一样 ,如果我们用斧子或者锯子来砍这棵树,掉下来的木屑肯定都会四处乱飞, 因为我们没有控制好它的方向。土地改革工作,主流是好的,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我们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方向,不要怕出现失误,关键是发现失误和问题应尽快想办法解决。由于土地改革中的偏差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纠正,才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这个普通的磨盘见证了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日日夜夜,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伴随着毛主席的奋笔疾书,迎来了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如今,这个磨盘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守候在西柏坡毛主席旧居,它像一位历史老人向人们见证着辉煌的昨天。西柏坡一带至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佳话 “磨盘上布下了雄兵百万,土屋里奏响胜利的凯歌”。
红毛线 蓝毛线
194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一年后,来到了太行山脚下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国共两党已经斗了20多年,毛泽东决定在这里摆上一盘棋和蒋介石作最后的决斗,他在隔壁的四间小平房里布置了一间作战室,面积不到60平方米,里面设有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这就是当时我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每天来自全国各个战场的电报都汇集到这里,参谋们紧张地分析、研究,及时地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当时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令我们很难想象,就连参谋们绘图使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为了节省使用,参谋们就用红毛线、蓝毛线在地图上标识敌我态势。每天的战局变化纷繁复杂,参谋们就不厌其烦地用红、蓝毛线在地图上搬来搬去,作战形势便醒目的在地图上展现出来了。这样既节约铅笔,又灵活方便,上至首长,下至每一位工作人员就这样清楚的看着红毛线拴住越来越多的土地。他们激动而紧张地工作着,盼望着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我军这时虽然已在和国民党进行着百万大军的总决战了,但其实还穷得很。这时南京国防部的大楼里摆的是呢绒大桌、真皮沙发、咖啡和香烟,他们也绝想不到共产党会这样穷。其实到这时共产党还从来没有富过,尤其是党中央最不富。当年中央红军走到陕北只剩万数人马,1000元钱,人均一毛钱。毛泽东只好向红二十五军去借。徐海东也没有想到中央会这么困难,忙从全军7500元的积蓄中抽出5000元。毛泽东、周恩来留在陕北时,晋绥吃穿用都比陕北强。贺龙过河来看毛泽东,毛的警卫员看着贺老总警卫员身上的枪直眼馋。贺大胡子大吃一惊,他无论如何想不到中央机关会这么苦。赶快对警卫说:“换一下。”共产党是穷惯了,党的最高层是穷惯了。不是他爱穷,他守一个原则,只要中国的老百姓还穷,党就耻于高过百姓;只要党还穷,第一线还穷,中央机关、党的领袖就决不肯优于他们。这种生活的清贫,工作条件的清苦,清澈见底地表示着他们的一片心,这就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现在毛泽东和他的参谋班子就是在这间最简陋的指挥部里和蒋介石做斗争。农家小院里毛主席亲自起草着一封封电报 ,发往东北、淮海、平津……,作战参谋们就在地图上用红毛线一圈一圈地去拴。先是拴住了沈阳,接着又套住了徐州、淮海,最后红毛线干脆套到了平津的脖子上。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54万余人。共产党的每个普通干部在延安大生产时都学会了纺毛线,想不到这毛线今天派上了这个大用场。蒋介石怎么能不败呢?共产党克己为民,心里装的是全国的贫苦老百姓,其公心已经盖住并熔化了敌人的营垒,连蒋介石派来的谈判代表邵力子、张治中都服而不归了。
如今,用红蓝毛线描绘地图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不做寿
“不做寿”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1943年,延安各界提议给毛泽东的50寿辰搞庆贺典礼,中央一部门的负责同志写信报告了毛泽东。他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最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
到毛主席54岁生日时,正值1947年党中央“十二月会议”期间,在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又想给他做寿。但是他坚决不答应,并且讲出了三大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我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群众粮食紧缺,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我才五十四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哩,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
尽管毛主席不主张给自己祝寿,可他却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为一位“革命母亲”夏娘娘做寿。夏娘娘是江苏武进人,原名黄发梅。1922年曾在中共武汉市党支部、湖北地委等机关做地下工作。1926年调上海中共江苏省委和中央机关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她继续掩护党的秘密机关,保护革命同志,被誉为“革命母亲”。她的女婿赵世炎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江浙区委第二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代理书记,参加并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因叛徒出卖,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夏娘娘也曾三次被捕,受尽折磨,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后被营救出狱。1948年5月她随同党中央毛主席一起来到西柏坡。10月9日这一天,是“革命母亲”夏娘娘的七十八岁生日。这天,中央机关的同志张罗着为她过生日,地点就设在西柏坡中央“工校”的一个大伙房里 。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喜气。夏娘娘坐在屋子中央的一把椅子上,露出了幸福慈祥的笑容,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为夏娘娘祝寿。只见他健步走到夏娘娘跟前,向夏娘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夏娘娘见毛主席为她鞠躬祝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慌忙站起来,毛主席忙又搀扶她坐下。在场的其他书记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随后依次向夏娘娘鞠躬祝福。机关的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向夏娘娘磕头。此时,夏娘娘激动地向大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隆重、最幸福,也是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随后在1948年12月26日,是主席55岁生日。此时淮海战役激战正酣,毛主席日夜操劳,密切地注视着前方的战局变化。由于战局紧张,五位书记吃不好,睡不好,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中央机关的一些同志考虑到他们工作太劳累了,想趁毛主席生日时,让他们放松一下。于是,中央机关食堂准备杀头猪,给毛主席祝寿,做一顿他喜欢吃的红烧肉。可毛主席听到消息后,马上叫来了行政处的伍云甫处长说:“云甫同志,听说你们要准备给我做生日,谢谢同志们对我的关心。生日还是不要过了,还是勤俭节约的好,希望你们今后再也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做寿,这样影响不好。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反。”毛主席的一席话语重心长,使伍云甫又感动,又惭愧。
从此以后,“不做寿”就成为党的一条纪律。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把它写入党的文献规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