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120例临床分析

2014-07-03骆朋卢杰颜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支原体小儿并发症

骆朋 卢杰 颜科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2009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120例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并与同期确诊为MP感染但无并发症的患儿192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MP感染可引起肺外不同脏器、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均可出现损害。出现肺外并发症组患儿与未出现并发症组比较,前者的热程较后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胸片出现肺不张及大片状阴影改变的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出现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可获痊愈。 结论 小儿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避免误诊,及早确诊、治疗,预后好。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95-0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致病率逐渐增高,尤其是在学龄前及学龄期的患儿,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1]。MP不仅可引起呼吸道症状,而且可损害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国外报道MP感染引起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5%~45%[2],本研究对2009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120例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确诊为MP感染但无并发症的患儿192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MP感染患儿共312例,其中合并肺外并发症的有120例(38.46%)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 4个月~12岁,平均(3.1±1.6)岁。其余无并发症的19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4例,女88例,年龄 3个月~14岁,平均(3.4±1.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采用明胶颗粒法检测血清IgM抗体(日本富士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0DI-MYC0Ⅱ),

1.2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送检血、尿、大便常规、血MP-IgM、C反应蛋白、生化、胸片等检查,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视临床症状加作相应的检查,如肝炎病毒系列、心肌酶、尿细菌培养、脑脊液检查、心电图、头颅CT等。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2.1.1 消化系统 55例(45.83%),其中恶心、呕吐27例;腹泻19例,大便多为黄色稀烂便,无黏液脓血便者,大便常规WBC阳性者4例;肝功能异常者9例,均为谷丙转氨酶升高,无出现黄疸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阴性。

2.1.2 血液系统 29例(24.17%),其中,白细胞明显升高(>20×109/L)者1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者1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急性溶血性贫血1例。

2.1.3 泌尿系统 37例(30.83%),尿蛋白阳性者7例,尿常规WBC>5个/HP者13例,尿RBC>3个/HP者17例,所有患儿无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无少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

2.1.4 心血管系统 21例(17.5%),心肌酶谱检查14例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11例谷草转氨酶(AST)升高,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心电图检查9例ST段压低(>0.05mV),5例ST段抬高(>0.1mV),4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无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

2.1.5 中枢神经系统 9例(7.5%),其中热性惊厥6例,脑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中毒性脑病2例,脑炎1例,临床表现有发热、抽搐、头痛、意识障碍等。

2.1.6 其他表现 5例(4.17%)患儿出现胸腔积液,4例(3.3%)出现荨麻疹样皮疹,2例(1.67%)出现过敏性紫癜。

出现并发症的患儿中,累及1个肺外脏器的89例(74.17%),2个肺外脏器的22例(18.33%),多个脏器的9例(7.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比较

观察组患儿热程、总疗程较对照组长,胸片显示前者发生肺不张及大片状阴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与转归

患儿确诊为MP感染后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红霉素(大连美罗大药厂,H21021678)20~30mg/(kg·d)静脉滴注5~7d,后改为口服红霉素(沈阳永大制药,H10970413)30~40 mg/(kg·d),或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H20000197)10mg/(kg·d)静脉滴注5d,后改为阿奇霉素口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H20000565),剂量同前,服3d停4d,疗程2~3周。对有肺外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直至临床症状好转,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120例均治愈。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已知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含有DNA、RNA,无细胞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进行传播,可引起散发或小流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已成为小儿外感性肺炎的一种重要病因[6]。国外有文献报道[7]9.6%~66.7%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系MP感染所致,国内有研究认为MP感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40%[8],感染的好发年龄为5~20岁,并有小龄化趋势,最小为4个月[8-9]。MP感染人体后,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尚可引起肺外多器官、系统出现并发症[10],甚至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而以肺外器官病变为主要表现而来诊。目前,MP感染引起肺外脏器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直接侵袭,在感染MP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心包液、皮肤损害部位、关节滑液中,用PCR及培养方法已证实MP的存在,但神经组织及肾脏未能分离到病原体,因此这一理论尚有争议[2],(2)免疫损伤,MP抗原与心、肝、肺、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MP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自身免疫性损害,出现相应脏器受累的表现[11]。(3)毒性和炎症反应,病原菌与巨噬细胞接触后释放化学介质,诱发毒性和炎症反应[12]。

近年,MP感染导致呼吸系统外器官损害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13], 邹宁等[14]通过对105例MP感染的患儿研究发现,出现肺外脏器并发症的占57.89%,神经、泌尿及循环系统受累最常见。本文通过对在本院住院的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脏器损害312例患儿中120例有肺外脏器损害,发生率38.46%,在肺外并发症中,消化系统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发生肺外并发症的患儿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考虑与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有关,并发症多发生于单个脏器,占74.17%,累及多个脏器的患儿较少。并发症多出现于呼吸道感染后的第3~10天,少部分患儿呼吸道症状并不明显,而以肺外并发症的症状来诊,易造成误诊。出现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比较可看出,热程长,胸片呈肺不张、大片状阴影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考虑MP感染及警惕肺外并发症的发生。

MP为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故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对其无效,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其有确切疗效[15]。本研究临床资料显示,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入院后经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均获治愈,但其疗程较无并发症的患儿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当出现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器官受损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争取早期确诊,及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韬滔.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45-646.

[2] Waites KB,Talkington DF.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role as a human pathogen [J].Clin Microbiol Rev,2004,17(4):697-728.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4]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4-318.

[5] 王晓青.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病案,2011,12(8):67-68.

[6] 张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并发症1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32-633.

[7] Nagalingam NA,Adesiyon AA,Swanaton WH,et al. Prevale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 major hospitals in Trinidad [J].New Microbiol,2004,27(4):345-351.

[8] 曹玉濮.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l995,10(6):339-340.

[9] 俞善昌.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9-210.

[10] 慕桂芹,刘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17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1135-1136.

[11] 史瑞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3(2):94-96.

[12] 林争,韩桃,潘敏娟,等.肺炎支原体肺炎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4):423-424.

[13] 王秀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7-18.

[14] 邹宁,马维维,王军,等.小儿呼吸道感染105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2):114-115.

[15] 蒋永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49-150.

(收稿日期:2014-01-15)

猜你喜欢

支原体小儿并发症
小儿难养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