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病因分析
2014-07-03寇海林陈铎谢长涛
寇海林 陈铎 谢长涛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 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关键词] 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病因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45-0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老年人各脏器功能日渐衰退,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最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1-2]。SCD最常见病理生理机制为室颤,其次为室速,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无脉性的电活动,发病快且进展迅速,很难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3-4]。对导致患者院内SCD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现对近几年我院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2013年9月我院心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3~81岁,平均(73.6±2.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入院后进行对症及综合治疗。
1.2 方法
对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并进行分析总结。心内科住院患者在急性症状发作24h内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就可以确定为院内心源性猝死。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SPSS Inc., Chicago, IL,USA)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导致我院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是冠心病(35.42%)、扩张型心肌病(14.58%)、高血压心脏病(12.50%)以及风湿性心脏病(10.42%),上述4种病因约占总死亡原因的72.92%。见表1。
2.2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时间分布情况
导致我院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在病情恶化6h以内,约占总人数的93.7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SCD发病率有显著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心脏疾病是很多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SCD。导致老年患者出现SCD的原因比较多,且绝大多数SCD者有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和浸润性病变等,这些心脏结构改变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者是心肌电不稳定,进而出现心室纤维性颤动,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死亡;部分患者因为出现了心室停顿,也导致患者出现死亡[5]。从突然发生症状到死亡时间有不同规定,美国血液病研究所定为24h,WHO确定为6h,大多数心脏学专家则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为猝死标准[1]。本研究数据显示,猝死在病情恶化后1h死亡者占75.4%,1~6h者占18.75%,6~12h者占6.25%,而病情恶化后12h以上者仅占2.08%。
老年患者诱发院内SCD的因素多种多样,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以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先兆症状主要包括[6-9]:(1)治疗不当引起患者电解质出现紊乱;(2)患有高血压;(3)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4)患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晕厥;(5)患者心电图出现U 波以及心电不稳;(6)出现了持续低电压;(7)患者心肌出现严重损伤;(8)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包括了短阵室速以及心动过缓等症状);(9)运动后心电图ST-T段出现异常;(10)患有呼吸暂停综合征;(11)嗜睡、疲劳过度、代谢综合征,体重过高。本研究数据显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SCD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35.42%)、扩张型心肌病(14.58%)、高血压心脏病(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10.42%),上述4种病因占到了总死亡原因的72.92%。该类患者更易出现心肌损害,导致患者心肌出现折返,导致心律失常,进而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电生理紊乱、心室停搏等一系列致命性心律失常,最后导致患者死亡[10]。因此需要对该类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科学记录,给予科学的护理。此外,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从根本上保证治疗的效果[9-11]。
总之,大部分院内老年患者SCD发生在6h以内,常伴有基础心脏病变,识别SC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及时、准确地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Al-Khatib SM,Sanders GD,Carlson M,et al. Preventing tomorrow's sudden cardiac death today: dissemination of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prevention[J].Am Heart J,2008,156(4):613-622.
[2] 胡大一.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预防[J].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5):379-380.
[3] 杨荣平.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识别及治疗策略[J]. 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1):75-76.
[4] 秦立红,孙东兴,董广苏.47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12):764.
[5] 尹海平.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52-153.
[6] Lopshire JC,Zipes DP.Sudden cardiac death: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isks,mechanisms,and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6,114(11):1134-1136.
[7] 李富国.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8):516-518.
[8] 罗毓萍,任继刚,秦雯霞,等.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42-43.
[9] 马继东,李惠,兰为群.老年心源性猝死74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37-1638.
[10] 李嘉嘉.心肺复苏及复苏后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4):249.
[11] 罗漫旦.临床护理路径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398-400.
(收稿日期: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