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2014-07-03朱俊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综合治疗面瘫康复护理

朱俊燕

[摘要] 目的 探讨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对46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面瘫的患者实施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辅以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等护理。结果 治愈8例,占17.39%;显效25例,占54.35%;好转11例,占23.91%;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 对面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护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关键词] 面瘫;综合治疗;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5.12;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27-03

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是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以周围性面瘫多见,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其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眼睑闭合不全、流泪、不能皱眉,嘴角低下并向对侧歪斜,鼓腮不能,漱口漏水,食物在瘫痪侧口内滞留。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仪表,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不适。部分患者由于延误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我科对面瘫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面瘫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6~82岁,平均54岁。发病时间最短4h,最长1个月,均排除中枢性及外伤性面瘫。住院日程7~30d。

1.2 治疗方法

46例患者均予以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并辅以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等护理。

1.3 综合康复护理

1.3.1 生活起居 要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少看电视,少用电脑。洗脸时用温水,忌用冷水。禁止风扇、空调直吹面部,睡眠时勿靠近窗边。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感冒。面部尤其是耳后乳突处要保暖,外出时戴口罩和帽子,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晨练时,尤其是老年人需待太阳出来后,不要过早地在寒风中锻炼。

1.3.2 情志护理 患者大多突然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也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或留后遗症,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紧张心理[1]。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加强生活上的帮助,语言上的沟通,及时解释、疏导,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其焦虑和不安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以提高疗效。

1.3.3 饮食护理 发病初期因患者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宜造成潜在营养失调,故要加强患者的饮食调理。应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软食为主,如鱼、瘦肉、鸡蛋、豆奶制品、虾皮、香菜、番茄,新鲜水果如梨、葡萄、柿子、西瓜等;忌生冷辛辣、油腻粗糙食物。忌烟酒。

1.3.4 用药护理 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2]。可用泼尼松30mg口服,每日一次,或地塞米松静滴10mg/d,更昔洛伟 0.25g/d 疗程1周左右。并用大剂量维生素B1、B12肌注。中药风寒型选牵正散加减(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秦艽、白芷、蝉蜕、防风、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全蝎、白附子、僵蚕、甘草)[3]。风热型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清半夏、党参、炙甘草、僵蚕、射干、板蓝根、赤芍、桔梗、生姜、大枣),每日一剂,水煎服。

1.3.5 口腔护理 因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因此要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温水漱口,必要时用漱口液漱口,早晚刷牙,把面颊部的食物尽可能地清除干净,以防止口腔溃疡[4]。嘱患者平时可适当咀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清洁及锻炼咀嚼功能。

1.3.6 眼部护理 患者常因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灰尘等异物容易落在眼里,易发生角膜炎,因此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嘱患者多休息,减少用眼,避免强光直射及烟尘刺激,外出时戴墨镜保护,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纱布保护。可给予0.25%润舒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夜间睡前涂0.5%金霉素眼膏,予消毒纱布覆盖,防尘保湿[5]。不能用脏手帕擦泪,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6]。

1.3.7 康复护理 面肌损伤早期指导患者坐于镜前,由护士示意患者做皱额、闭眼、鼓腮、示齿、吹气、咀嚼等动作,训练时按体操节律,每个动作做2~4个八拍,每天3~5次。也可对面肌进行按摩,一般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先患侧,后健侧。按摩前先用热毛巾热敷面部3~5min,选取额部、眼部、鼻唇沟、口角、乳突5个瘫痪点进行穴位按压按摩,也可用手掌或手指于阳白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和翳风穴上,依次从上至下或转圈按压,力度要适宜,部位要准确,每日按摩2~3次,从而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促进康复[7]。

1.3.8 针灸护理 临证根据面瘫的面神经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组穴配方和针刺手法,起到祛风通络、调和气血之效,从而促进面神经的功能恢复[8]。主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攒竹、颧髎、下关、合谷;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耳后痛加翳风;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闭眼困难者加鱼腰、中脉、昆仑;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唇沟消失者加承浆;鼻唇沟变浅与乳突部疼痛加迎香。目前提倡早期在面部施以浅针刺[9],待面部组织、神经水肿消退后进行深刺、强刺[10]。针灸前排空大小便,取平卧位,体位舒适。灸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面色苍白、神呆、胸闷、泛恶等晕针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起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眼3~5min,防止出血。

1.3.9 中药熏蒸护理 中药熏蒸治疗是利用一定温度的药物蒸汽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病的目的[11],具有疏通腠理、流通气血、发汗解表散寒等功效。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本院使用自拟方剂(川芎、红花、防风、白芷、当归、全蝎、僵蚕)等煎药熏洗,1次/d,40min/次。熏洗前置患者患侧面部朝上,颈部铺治疗巾,熏蒸机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约20cm,过程中要有效调节距离,以防烫伤,同时注意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熏洗结束后立即擦干面部药液,嘱患者在室内休息20min后方可离室,以避风寒。

1.3.10 穴位注射护理 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各1mL注射下关、地仓、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1mL(以上穴位交替使用),隔日或每日一次。注射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克服恐惧感。治疗中如出现晕针、折针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注射后保持注射部位干燥,卧床休息。

1.3.11 物理治疗护理 神灯照射(TDP),1次/d,每次15~30min,灯距30cm,温热舒适为度,取纱布覆盖眼区,防止闭目不严灼伤眼球。照射完毕后轻揉面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2 结果

4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4d,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8例,占17.39%;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容恢复正常,但有部分面肌功能未能完全恢复)25例,占54.35%;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面容较治疗前有所恢复,面肌功能恢复不够满意)11例,占23.91%;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例,占4.35%;总有效率为95.6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入脉络,从而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弛缓而发病。临床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如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生活、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护理等,促进患者面部神经肌肉协调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日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艳荣,马荣,王志伟.面瘫患者的针灸治疗及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4):399-400.

[2] 韩维举,韩东一.周围性面瘫[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1):110.

[3] 王文涛.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160例[J].河南中医,2008,28(8):87.

[4] 徐伟明,周近放.针刺治疗面瘫63例临床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21(2):109.

[5] 黄惠丽,王双乐,谢静芳.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6,5(5):15.

[6] 彭力群,肖惠敏,袁云芬.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及临床康复护理[J].四川中医,2008,26(1):113.

[7] 金艳芳.护理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8(24):135.

[8] 贾静.针灸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2):77-80.

[9] 杜瑞萍.毫针浅刺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8例[J].光明中医,2011,26(2):297.

[10] 赵献敏,王建义,杜彩霞,等.挑透刺针治疗面瘫211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78.

[11] 陆继娣.沈鹰.熏蒸疗法的历史沿革[J].中医杂志,2006,47(7):556.

(收稿日期:2013-11-25)

猜你喜欢

综合治疗面瘫康复护理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井下煤矿工人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128例效果观察
社区康复对婴幼儿精神发育迟缓的疗效及父母情绪的影响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