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套扎术患儿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影响
2014-07-03宋欣
宋欣
[摘要] 目的 探讨包皮套扎术患儿的心理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影响。 方法 选择患儿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术前用药等,比较术前患儿监护人担心的主要问题及两组出现术中患儿躁动、术后严重疼痛哭闹的比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监护人术前担心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麻醉影响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术中患儿躁动、术后严重疼痛哭闹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提高患儿监护人对手术的配合能力,提高患儿依从性。
[关键词] 包皮套扎术;心理护理;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22-03
包皮套扎术是近年新起的一种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手术方法,一般可在泌尿外科门诊完成[1],麻醉方式仅使用局部麻醉通过阻滞阴茎背侧神经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术中患者保持清醒、术后无需住院[2],而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紧张心理,并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理解是保证患儿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实施的局麻下包皮套扎术选择患儿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12岁,平均(6.7±1.1)岁,其中包皮过长31例,包茎19例;对照组:年龄3~12岁,平均(6.8±1.2)岁,其中包皮过长32例,包茎18例,两组年龄及手术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
1.2.1 术前心理干预 包皮套扎术一般选择局部麻醉,而且以小儿患者居多,小儿自制能力差,对疼痛特别敏感且耐受性差,加之手术部位特殊,更加重了患儿监护人对该手术的担心和恐惧心理,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怕手术效果不理想,以后留下后遗症,影响孩子生育功能,术后恢复困难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前护理上应该与患儿进行充分的交流,取得患儿信任,耐心、细致的为患儿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操作医生的治疗技术手术过程,并介绍成功经验提供分享,对患儿进行鼓励和安慰,提高患者依从性。对于学龄前儿童还可以通过交流动画片或者学校学习情况分散其注意力,通过适当的鼓励和称赞以增强患儿对疼痛的耐受性,取得患儿主动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2.2 术中护理干预 术中操作是导致患者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医疗器械的碰撞声、医护人员的对话等等会加重患者的恐惧。术中巡回护士应该注意患儿的心理变化,通过采取安抚和鼓励的语言,进行耐心解释,分散患儿注意力,尤其是在实施局部麻醉进针时,其疼痛程度最为明显,此时尤其要注意患儿的制动,加强对其心理安慰。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局麻药过敏和局麻药中毒等严重情况,及时了解患儿有无不适,并尽量满足患儿术中提出的要求。有研究称,音乐疗法能为有效减低患者心理应激程度,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患儿我们则建议在手术室内设置目前较为流行的动画片视频,达到更好地分散患儿注意力的目的。
1.2.3 术后护理干预 术后认真进行伤口的包扎处理,同时注意询问患儿有无不适。在患儿过床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在手术结束后,患儿可能出现伤口的疼痛、出血,此时建议患儿尽量不要饮用过多的水分而使排尿的增多。手术结束后回家注意24h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出现伤口疼痛者,可以通过口服小剂量镇痛药物对症处理。保持患儿良好的心情,可以建议监护人为患儿讲故事、学唱儿歌等,更提高患儿配合术后治疗能力。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入院宣教,并在医师为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加强一般护理、术前用药护理并进行术后健康教育,比较术前患儿监护人担心的主要问题及两组出现术中患儿躁动、术后严重疼痛哭闹的比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患儿监护人担心的主要问题
观察组患儿监护人术前担心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麻醉影响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出现术中患儿躁动、术后严重疼痛哭闹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术中患儿躁动、术后严重疼痛哭闹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包皮过长甚至包茎主要是因为过长的包皮引起包皮垢的聚集出现局部感染同时还将影响小儿阴茎的生长发育,包茎引起反复感染将导致发生阴茎癌和不育等风险显著增加[3]。新生儿出生后其包皮与阴茎头一般是存在粘连的,之后数月粘连部位缓慢吸收从而包皮与龟头进行分离,在3岁时,部分的包茎可以自愈[4]。对于年龄超过3岁以上存在有包皮过长甚至包茎则要引起临床重视,建议早期实施手术治疗[5]。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术后可能出现系带缩短、系带陷窝加深而在术后因系过带短得不到有效矫正,同时亦不利于会阴部尤其是龟头部位的卫生清洁,而且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儿童耐受性差不能很好配合,术中创伤大出血多,关键是术后还存在出血、血肿以及拆线困难等并发症,从而限制了该手术方法的进一步推广[6]。本研究使用的包皮套扎治疗治疗有效的解决了以上缺点,通过内外板的相互使用,达到完美自体愈合效果,术后手术瘢痕不明显,一般不影响外观,同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广大患儿及其家属的亲睐。
包皮过长甚至包茎的患儿及其监护人往往刚意识到本疾病的危害性,一般未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多通过护理人员和医师的讲解了解[7],同时患儿对医务人员及陌生的治疗环境产生恐惧更加重了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心理压力,手术之前还有部分监护人担心该手术会交由实习医生或者进修医师进行,以及担心医师的疏忽大意等不负责心理[8]。本组发现观察组患儿监护人术前担心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麻醉影响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观察组护理上针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麻醉药物等的使用进行了良好的护理沟通,解除了患者监护人的疑虑,提高了其对于手术的接受性和应对能力[9]。本组还发现,观察组出现术中患儿躁动、术后严重疼痛哭闹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贸然在陌生人面前袒露身体隐秘部位而觉得害羞甚至难受,以上均不同程度的加重了患儿及其监护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手术的顺
利进行。鉴于该手术的特殊性,良好的心理护理则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10]。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技能,是每位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围术期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对该疾病的认识,控制术中情绪和行为,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至关重要,以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通过本组研究我们提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提高患儿监护人对手术的配合能力,提高患儿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周智.120例包皮套扎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2,20(8):271.
[2] 龚俊霞.208例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5):3132.
[3] 闫玉娟,王娅.包皮环切术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8,5(32):91.
[4] 邓爱芬,滕艳芬,李树凤,等.3种包皮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比较[J].现代护理,2008,12(9):861-862.
[5] 何问理,杨俊,贝华茂.202例环行包皮套扎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5):3264.
[6] 都向阳,贺延红.成人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2):67-68.
[7] 张玉芳.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1099.
[8] 李云霞.心理护理在儿童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70-71.
[9] 莫雪微,罗惠冰,林雪香.心理护理对包皮环切术病人疗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3(1):90-91.
[10] 康永明,孙先禹,何俊.包皮套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儿425例体会[J].海南医学,2012,23(4):63-64.
(收稿日期: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