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临床证候的影响
2014-07-03黎胜驹李爱民
黎胜驹 李爱民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对其恢复期临床证候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汤实施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期临床证候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配合以补肾益气活血法,使用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恢复期临床证候情况,相比单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汤;恢复期;临床证候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02-0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又称为“中风”,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在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高危害疾病中排在前位[1]。近年来我国相关资料显示,该病是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发病率仍呈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我国老年人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已经引起临床上的高度关注[2]。该病在西医临床上没有标准化、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通常以改善、缓解临床症状为原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其预后并不理想。笔者从中医药角度在原有补气活血治疗基础上加强补肾功效,使用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9例,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最低为40岁、最高为73岁,平均为(52.8±7.3)岁;病程11~62d,平均(31.2±7.2)d;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区梗死52例、小脑梗死11例、颞叶梗死18例、脑干梗死8例。对照组患者89例,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最低为42岁、最高为75岁,平均为(54.1±7.8)岁;病程14~77d,平均(34.4±6.4)d;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区梗死55例、小脑梗死13例、颞叶梗死14例、脑干梗死7例。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临床分期标准均为恢复期,同时符合中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40~75岁之间[3-4]。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及脑缺血等疾病患者,脑部有占位性病变、寄生虫病或外伤史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或房颤等心脏病患者,肝肾等主要器官及内分泌、造血、凝血系统等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全身性感染或有发烧等临床症状患者,以及精神性疾病史或家族史患者等[5]。本次实验前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实施西医常规处理,包括吸氧、控制血压、维持呼吸道畅通、防控感染、保护胃黏膜及改善脑水肿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补气活血法治疗[按原方比例由阳江市中医药制备,生产批号:粤ZB20110190(Z)],剂量为10mL/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进行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按原方比例由阳江市中医药制备,生产批号:粤ZB20110191(Z)],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川芎,山萸肉,地龙,丹皮,山药,红花,泽泻,赤芍,熟地等,剂量同为10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相应中药15d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各组患者临床证候进行观察,并根据郑莜萸《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标原则》中所制定标准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效果进行评估[6],使用尼莫地平法根据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评估其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数据之间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7]: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治疗后基本消失或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减少超过7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治疗后有所好转,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减少不到70%但超过3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减少未到30%。
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该组总病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病情较严重、对患者危害较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仍在不断上升,对患者健康、生命形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其致残致死率在人类致死疾病中排于前三位,这已经引起临床上甚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因该病发病原因、诱因较多而复杂,所受干扰因素较多,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管损伤而导致管腔变得狭窄,此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在局部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狭窄甚至出现闭塞,进而导致脑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发生坏死,导致神经功能性障碍[8]。
因此在西医临床上始终没有疗效确切的标准化治疗方案。通常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会常规实施吸氧、控制血压、防控感染等基础支持治疗,同时视其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保胃黏膜、缓解脑水肿等支持治疗,虽然能够缓解、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控制效果多不理想,也不稳定[9]。因此目前我国对该病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多施以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在中医中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根本在于脑,而致使经络脏腑气血逆乱,急救固本后并未去净残邪,故脑气未复而脏气不平,经络失和,气血顺而不畅、滞而不达,而进入恢复期。该期病机已经涉及到心、肝、脾、肾乃至血脉、经络等各个方面,主要病因仍为气血亏虚,加以内伤积损,导致脏腑、阴阳的失调。故气虚乃为其致病根本,是基本的临床证候体现,可随病情发展而逐渐的明显、加重;而血瘀则是病程发展的关键,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为贯穿前后的主线[10-11]。
故而在恢复期脑卒中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应尽早益气、活血化瘀,以益气活血作为该期中风核心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药方为清代王清任所研制的补阳还五汤,以黄芪为君行元气之大补,而气为血帅、气血行通周身,以当归等补血活血之药为臣,而辅以桃仁等为佐,共补气血、活血益气,通络祛瘀,可达该期治疗功效[12-13]。
但笔者在对该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肾阳、肾阴不足等症状,而随着病程的发展会产生肾虚气弱而血瘀等演变趋势。而在中医临床检查中亦可发现脑卒中患者常会伴有生理性或病理性的肾虚,这也证实该病病程进展与肾虚气弱互有因果关系[14-15]。这是以往对该病治疗中所忽视的,因此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补肾治疗,当可以强化临床疗效。
笔者在原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汤,亦是补肾益气的代表性方剂,以补肾益气活血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方法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配合以补肾益气活血法,使用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恢复期临床证候情况,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相比补气活血治疗疗效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李来信.益气活血法治疗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88.
[2] 葛立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70-471.
[3] 蓝艳.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3,44(1):21-22.
[4] 刘全功.补阳还五汤免煎颗粒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0例[J].世界中医药,2011,6(2):121.
[5] 黄金海,吴新加.补阳还五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20(7):144-145.
[6] 梁甜娇.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70-271.
[7] 李文.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7):20-22.
[8] 宋蕾,王慧莉,宋世雄,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TGF-β1、VEGF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2):38-39.
[9] 刘耀东,孙丽萍,段海平,等.弥可保穴位注射针刺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J].医学信息,2008,21(3):423-424.
[10] 朱慧渊.益气活血法治疗脑缺血性脑卒中 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指导意义[J].吉林中医药,2011,31(8):757-758.
[11] 黎胜驹.芪黄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J].健康之路,2013,12(2):239-240.
[12] 阮艳梅.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94-1195.
[13] 臧运华,李淑景.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脑卒中神经和运动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52-754.
[14] 李四方.中医辨证治疗脑卒中后驰缓性瘫痪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13,28(3):501-503.
[15] 高建梅.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3):163-164.
(收稿日期: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