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细节提高中职技校音乐欣赏课实效
2014-07-03井代玲
井代玲
摘 要:随着社会对中职学生综合素养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音乐欣赏课在中职教育的地位也逐步提升。音乐欣赏课在提升中职学生素质修养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文化素养较低的中职生而言,音乐欣赏是其增加生活情趣,树立良好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导入、教师语言、学科融合等细节,阐明如何提高中职技校音乐欣赏课的实效。
关键词:细节?中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技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职业学校由于受历史培养模式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源的文化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薄弱,且多以男生为主。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笔者学校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近几年来,笔者学校生源的整体素养也越来越好,但总体还是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也越来越重视,开设音乐欣赏课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了更好地利用好音乐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从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入手,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实效。
一、关注教学内容的细节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这是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心声。但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同学还可以装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而进入中职技校后,如果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生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偷听音乐,要么看课外书籍或和同学说话。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课也反复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目前中职技校音乐的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材是音乐老师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应该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其次,要适当加入當前的流行歌曲进课堂,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后可以引入互联网媒体,增加教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关注互动的细节
音乐欣赏课虽然以听为主,但我们的教学不能止步于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听”。如果经常这样,学生难免会昏昏欲睡,甚至会成为被动的接收器,觉得音乐课就是“听天书”。这样的音乐课还谈何效率与意义。
1.要让学生“唱”起来
在歌曲选择方面,挑选难度适中并适合男生演唱的歌曲。因为笔者学校基本以男生为主,女生极少。如:在欣赏外国民歌时,笔者特意选择俄罗斯民歌《红梅花儿开》作为重点,并结合实际,把歌词中“少年”改成“少女”,指导学生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主人公思念心上人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独唱、齐唱、轮唱等方式,了解了三种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这样,学生就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并掌握了唱歌技巧和音乐知识。
最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勇敢的同学来“卡拉OK”,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为其伴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还可以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唱歌的音准、节奏等,使得个人表演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学生个人形象上也可以加以指点,为今后择业面试做准备。当然,还可以发现歌唱人才,为学校的校合唱团培养和选拔后备军。
2.要让学生“跳”起来
中职技校的音乐课基本以欣赏为主,不像中小学教材设计以“动”为主,老师也容易调动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唱唱跳跳,内容丰富。所以,音乐欣赏课如果设计不当,容易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没有生气的课堂,往往会成为很多同学的“睡觉课”。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况的出现,笔者想出一些办法。比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圆舞曲——华尔兹的理解,笔者课前先教会4个骨干学生学会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然后,在课堂中再由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学跳。这样,学生们更易接受,教师及时鼓励和指导即可。以优促先,学生们有了“较劲”的心理,学习也就更积极,而且良性的竞争能和谐班级气氛,增进学生友谊。
三、关注导入的细节
导入,是课堂生命的起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感知总是先入为主,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有的第一个环节,巧妙、精当的导入,为后面的教学创造了顺利的条件。
例1:在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欣赏民乐一课时,在课前,笔者播放了一曲埙独奏曲《阳关三叠》,并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样的问题——请仔细聆听,你认为它表达了什么情感?能说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这样,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乐器能演奏出如此悲凉伤感的情绪,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了预设的学习情境,为接下来的民乐教学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例2:在学习进行曲一课时,笔者和学生这样讲:“同学们,快开秋季运动会了,假如你是体育老师,急需一首器乐曲,在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时播放,能够让大家迈着统一而矫健的步伐进场。这里有三段不同体裁的音乐片段,你会挑选哪一首?”问题不难,但需要认真聆听,这样,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关注并思考有关步伐节奏的音乐了。
四、关注教师语言的细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清晰,学生能从中获得快乐;教师的语言亲切温和,学生能从中获得温馨,留下回味;教师的肢体语言优美、和谐,学生能从中获得启发。好的教学语言,学生听得起劲,教学效果显著;差的教学语言,学生听之无趣,索然无味,更别谈教学效果了。语言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1.关注语音的准确性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切忌带有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带到自己创设的意境中。
2.关注提问的针对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欣赏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课堂提问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问题浮皮潦草,只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2)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好不好”,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3)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
(4)形式性提问。就是无论什么曲子都会问“情绪怎样”“节奏怎样”等同一类型的问题。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到后来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学生都知道老师要提些什么问题了。
3.关注评价的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你的音色很美,要是能用情歌唱,相信一定能感动大家的。”发展性评价通过在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还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你的理解和想象很独特也很丰富”、“太棒了,我为你骄傲”、“你听的真仔细,连老师都没发现”等等。
五、关注多学科融合的细节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的思维通常会更开阔,对学习的兴趣也将更浓厚。音乐本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通常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一部音乐作品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一部交响乐,不仅同文学、戏剧、建筑艺术联系紧密,而且还涉及历史、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音乐教材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人类音乐长河中最基础、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必然涉及众多门类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师在深入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必须广泛涉猎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综合知识,分析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挖掘其内在的联系。但是音乐欣赏课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体,其他学科知识用来帮助理解音乐,不能把音乐课变成文学课、社会课,失去音乐课的本质。如:在欣赏中国民歌并体会南北民歌的差异时,笔者同学生一起以“杭州—西宁”为旅游线路,坐着火车沿着中国东西大动脉——陇海线,引导学生讲述从江南到西北所看到的不同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从而分析和了解南北民歌差异的根源。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对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民歌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却举足轻重。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研究教学细节,应该成为教师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实施中笔者深深认识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屠关雄.德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张丽娟.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學论坛,2011(25).
(作者单位:萧山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