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法之虚拟变量回归分析*

2014-07-03李燕凌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变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刘 玮 李燕凌 周 赛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10128)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杰克逊(Jackson,1968)把学生参与(student involvement)作为研究的中心概念之一,系统地研究了学生参与和非参与的课程经验。埃瑞克森(Erickson,1992)是研究学生经验的主要学者之一,从课堂教学过程交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了学生的课程经验,从中提出了课程参与的概念。当前,参与式教学法引起了社会上很多教育者的关注:一方面是以合作式或协作式为目标的教学法;另一方面,它以学习者为中心,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1]。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强调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和树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让学生真正充当主体,使课程成为情境化的社会过程和一系列事件[2]。参与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查阅、组织资料和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胆识[3]。刘燕娜等也认为: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从只是被动学习的定位上解放出来;提问式的讲课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参与性、双向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增长社会见识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4]。

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定位于实际教学效果的改善,创新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参与的、灵活多样的互动模式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对象与试验设计

(一)课程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市政学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为了实现城市国家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按照法律制度组织起来的其他城市社会主体,对城市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而探讨其运行规律与规范、方式与方法的科学。市政学是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一门正处于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市政学通常是通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社会热点案例完成教学,而学生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获取相应的知识。然而,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在整体层面上却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缺乏应有的能力。因此,笔者以结果导向理论为研究基础,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试验对象(表1),设定参照对比小组。通过案例教学、社会调查教学、参与式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的方案设计,基于结果导向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法相结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被动为主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研究的总样本量为76人,其中女生48人,男生28人。研究中所涉及的变量及基本统计性描述如表2。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情况

表2 基本统计描述

(二)试验设计与变量选取。通过对“市政学”这门专业课的一个学期的讲授,笔者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对照研究。对知识点进行逐层分解后,结合实际案例,构建知识点和现实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案例。实验组采用分组教学,每组在课程内容中领取一个“课题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设计问卷或者访谈提纲,以参与社会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每四个学时中,由学生主讲一个学时,要求各组完成对所选知识点的完整讲解,再由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进行点评。而对照组采取整个学期由教师以课本内容为主的授课模式,传统的课堂提问、课堂互动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参与互动教学模式试验设计与结果评价过程如图1。

图1 参与式教学模式设计

如图1,对于参与式教学法的评价通常在过程结束后。笔者在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效果。本文将影响学生成绩的基本因素分为学生个人特征、到课率以及学生上学期的平均成绩。除了性别为分类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是连续性变量。根据以上对变量的定义和说明,运用相关分析确定并检验教学方法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教学方法等因素为自变量,学生本期成绩为因变量,建立具体虚拟变量对学生成绩的回归方程,其他因素归入随机变量。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式中,Yi为第i个学生本学期该课程的成绩;marki为第i个学生上学期的平均成绩,平均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基础;parti为第i个学生所享有的教学方法,该变量可作为虚拟变量,当它为“1”时表示享有参与式教学,为“0”时表示没享有参与式教学。classi为第i个学生的到课率;genderi为第i个学生的性别,女生为“1”,男生为“0”。

二、实证模型估计结果

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 12.0对因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理论预设,各控制变量的系数均符合理论预期,模型整体效果较好。

表3 研究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

表4 秩和检验方法

(一)考查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当考查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时:若自变量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则会导致模型失误;若参数估计不精确或者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较大,则影响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此,我们利用由马奎特(Marquardt)于1960年提出的方差膨胀因子法(VIF)来估计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由表3知方差膨胀因子VIF<10,说明变量之间明显不具有多重共线性,模型是可行的。

(二)组间秩和检验方法的比较。由于本项实验不属于大样本,且两组样本是独立的,如果两个样本来自两个独立的,则要检验两样本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需要对秩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看两组资料的中位数是否有差异。本项实验假设是否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两个组的中位值相等。表4的检验结果是当part为0时的中位值是797.5,part为1时的中位值为2128.5,即两位中位值不相等,P<0.01,表示拒绝原假设,故教学方法与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

(三)组间均值比较。由于实验组的人数是40人,而对照组人数是36人,两组的样本数不同,考查两组因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而导致教学效果有差异时,可以用组间均值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表6说明,由于P>0.01,表示拒绝原假设。没有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班级均值为 73.36,已采用的为79.93。

表5 组间均值比较

表6 回归分析

(四)回归分析。由表6可知,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和上期的学生平均成绩与学生这学期成绩高度正相关,并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表明上期平均成绩越高的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法的效果越好。其中R2值为0.7197,拟合度较好。平均成绩、到课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与学生这学期的成绩完全正相关,而性别与课程的成绩基本不相关。

三、教学方式影响教学效果的分析

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促使多种因素协调运行,共同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参与式教学成为培养高质量管理人才的有效选择。实质上,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管理型专业人才,这也是评估和考量参与式教学对管理学教学意义的主要指标,这些都体现在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之中。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学生是课堂的半主导者。参与式教学方法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把学生当做教学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把他们看成参与课堂教学“主导者”的一部分,跳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与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权的归属问题,就成为课堂的核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作为隐性的主导者,只是根据学生的期望、要求、需要,调整教学的进程、主题与形式;作为半主导者的学生,无论是从案例的选择、学生角色的安排、课堂情节设计,还是从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时间的统筹,都可以享受充分的自主性,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在参与式实践中,教师只负责宏观的指导,而具体操作则由学生自主地设计出符合给定主题的研究思路。

(三)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激发。对于很多接受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学生而言,参与式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才智和热情。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进行调查、收集案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设计、案例描述、角色扮演、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等途径,使学生运用其发散性思维,结合所学课程理论知识,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实践过程,有效地满足和调动了学生潜能,在此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问题的解析,学生可以对教学的设计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自我发展机会。

四、结论与建议

试验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果均有积极作用。培养能讲、能动综合能力型的学生,改变高等教育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更进一步的摸索和深化。以后的研究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学生参与的方式。由于每个学生背景和个人观点存在着差异,参与式教学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通常参与课堂讨论多的往往是课堂出勤率较高的学生,而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也是提高课堂出勤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参与课堂讲授是广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学环节;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不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积极而出现“冷场”的尴尬,也有部分学生因学习小组人数偏多或者参与程度偏低便完全没有参与。所有这一切势必影响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5]。因此,为了避免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局面,教师应从课程开始时就不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更好地进入角色。

(二)扩展适用范围。参与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学科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有95%的学生赞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班级,对于大规模的班级而言,由于本课程采取的是小组式参与,在分组方面应思考如何合理地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参与的机会。因此,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的适用范围,在不同规模的课堂上,采取不同的参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虽然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该方法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信息提供者,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4]。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也非常重要,无论学生观点的正误,先要对参与行为表示肯定,再对其观点加以评价,既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也扩充了知识。第三,参与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对社会时事、热点保持一定的敏锐性,并利用现实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的案例,灵活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参与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参与式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它也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1]陈 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

[2]梁运文.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整合之路:参与式教学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

[3]金 丽,张守凤.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4]刘燕娜,肖友智等.基于参与式方法的《管理学原理》教学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

[5]秦关珠,叶镇海.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效果检验——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调查[J].化工高等教育,2012,(3).

[6]孙庆刚.论高校课堂人数与课堂效果的关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一个实证检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

[7]白惠芳,李朝阳等.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变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抓住不变量解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也谈分离变量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