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本质提高定量刻画能力

2014-07-03戚旭燕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本质测量

戚旭燕

【摘 要】测量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图形测量教学的目标之一。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凸显测量本质,把握单位本质,理解概念本质,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把握测量本质,提高定量刻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测量;本质;定量刻画

测量是指把一个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传递的活动,更是小学数学图形测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图形测量的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理解把握测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定量刻画能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凸显测量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小学阶段的测量内容,既有借助统一测量单位、专门工具进行的直接测量,又有借助一些特殊算法和公式进行的间接测量。

(一)了解测量工具的本质,提高直接测量能力

【课例:角的度量】

(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后)师:这样一大格所对的角是几度?谁能到上面来数一数。(课件同步动态演示)

在学生初步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后,教师采用数单位小角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量角方法的本质。让学生在使用工具测量的过程中逐步感悟测量的本质,沟通测量工具的本质与量角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直接测量的能力。

(二)理解计算公式的本质,提高间接测量能力

【课例:平行四边形面积】1.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请你先量出有关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面积。

2. 如果有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剪刀,透明方格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思考)四人小组合作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剪拼法,摆面积单位、用透明方格片测量等方法,把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公式的过程中选择度量单位、工具进行测量,从不同角度寻求方法,理解测量工具和公式的本质,更好地把握图形测量的本质,提高测量的能力。

二、把握单位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测量单位是测量的标准,更是测量的核心。把握测量单位的本质,对测量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一)在体会单位产生的实际意义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教材在编写图形的测量单位教学时,不仅突出了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度量单位的发展过程,同时渗透了图形测量的本质。

【课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1. 师:这2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有什么办法来比较?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大小一样的线段、长方形、圆、正方形等图形,你打算选用什么图形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后组长到讲台领取所需的图形。

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展示中体会到用一维的线段去测量二维的面积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用长方形作单位进行测量不太方便。用大小相同的圆和正方形都能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但如果要表示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圆形则不太合适,因为无法做到密铺,测量的结果也就不能表示长方形的大小。

2. 先出示3个孩子对话,让学生猜:谁的彩纸面积大,为什么?(学生猜想)

再出示三个图形,学生发现反而是丁丁的彩纸面积最大,从而引出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学生在选择单位、比较图形大小等丰富的活动中,既感受到了寻找统一、合适的单位作为测量标准的必要性,了解了测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又体会到了测量单位与被测对象的匹配性,同时感悟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比较,就是看哪个图形包含的标准面积单位多,这对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感受标准单位的实际大小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测量单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单位的认识应达到理解与把握的目标。

【课例:认识毫米】

1. 找学生尺上的1毫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从尺上找出来吗?用笔尖点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点给同桌看。

2. 找学具中的“1毫米”,再用尺子量一量。

4. 画出1毫米:我们已经把1毫米的长度记在脑子里了,现在我们不用尺子,你能在纸上画出1毫米吗?试一试,再用尺子量一量。

在感受标准单位实际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单位的大小观念,体会单位的适用性。并让学生经历用单位估计、测量等活动,在建立单位观念的过程中渗透测量的意义。

(三)在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图形的测量,经常要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探索单位间的进率,可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探究、验证,使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把握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测量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中,以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测量单位,体会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把握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在认识单位的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三、理解概念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在测量前,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否则将会混淆测量方法和单位,直接影响学生的测量水平。

【课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四、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提高测量能力

重视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和估测方法的指导,将估测与实测有机结合,让学生不断比较估测与实测的结果,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进而提高测量能力。

【课例:角的度量】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测量能力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教学图形测量这部分内容时,亦可有机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图形的测量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测量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图形测量的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都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将要测量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上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无论怎样转化,只要图形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即该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变,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就是原图形的面积。

综上,对于小学数学图形的测量教学,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沟通工具和公式的本质、把握单位本质,理解概念本质,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定量刻画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柳斌.小学教学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奠宇.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摘 要】测量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图形测量教学的目标之一。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凸显测量本质,把握单位本质,理解概念本质,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把握测量本质,提高定量刻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测量;本质;定量刻画

测量是指把一个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传递的活动,更是小学数学图形测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图形测量的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理解把握测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定量刻画能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凸显测量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小学阶段的测量内容,既有借助统一测量单位、专门工具进行的直接测量,又有借助一些特殊算法和公式进行的间接测量。

(一)了解测量工具的本质,提高直接测量能力

【课例:角的度量】

(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后)师:这样一大格所对的角是几度?谁能到上面来数一数。(课件同步动态演示)

在学生初步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后,教师采用数单位小角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量角方法的本质。让学生在使用工具测量的过程中逐步感悟测量的本质,沟通测量工具的本质与量角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直接测量的能力。

(二)理解计算公式的本质,提高间接测量能力

【课例:平行四边形面积】1.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请你先量出有关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面积。

2. 如果有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剪刀,透明方格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思考)四人小组合作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剪拼法,摆面积单位、用透明方格片测量等方法,把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公式的过程中选择度量单位、工具进行测量,从不同角度寻求方法,理解测量工具和公式的本质,更好地把握图形测量的本质,提高测量的能力。

二、把握单位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测量单位是测量的标准,更是测量的核心。把握测量单位的本质,对测量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一)在体会单位产生的实际意义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教材在编写图形的测量单位教学时,不仅突出了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度量单位的发展过程,同时渗透了图形测量的本质。

【课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1. 师:这2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有什么办法来比较?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大小一样的线段、长方形、圆、正方形等图形,你打算选用什么图形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后组长到讲台领取所需的图形。

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展示中体会到用一维的线段去测量二维的面积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用长方形作单位进行测量不太方便。用大小相同的圆和正方形都能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但如果要表示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圆形则不太合适,因为无法做到密铺,测量的结果也就不能表示长方形的大小。

2. 先出示3个孩子对话,让学生猜:谁的彩纸面积大,为什么?(学生猜想)

再出示三个图形,学生发现反而是丁丁的彩纸面积最大,从而引出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学生在选择单位、比较图形大小等丰富的活动中,既感受到了寻找统一、合适的单位作为测量标准的必要性,了解了测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又体会到了测量单位与被测对象的匹配性,同时感悟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比较,就是看哪个图形包含的标准面积单位多,这对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感受标准单位的实际大小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测量单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单位的认识应达到理解与把握的目标。

【课例:认识毫米】

1. 找学生尺上的1毫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从尺上找出来吗?用笔尖点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点给同桌看。

2. 找学具中的“1毫米”,再用尺子量一量。

4. 画出1毫米:我们已经把1毫米的长度记在脑子里了,现在我们不用尺子,你能在纸上画出1毫米吗?试一试,再用尺子量一量。

在感受标准单位实际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单位的大小观念,体会单位的适用性。并让学生经历用单位估计、测量等活动,在建立单位观念的过程中渗透测量的意义。

(三)在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图形的测量,经常要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探索单位间的进率,可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探究、验证,使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把握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测量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中,以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测量单位,体会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把握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在认识单位的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三、理解概念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在测量前,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否则将会混淆测量方法和单位,直接影响学生的测量水平。

【课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四、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提高测量能力

重视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和估测方法的指导,将估测与实测有机结合,让学生不断比较估测与实测的结果,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进而提高测量能力。

【课例:角的度量】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测量能力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教学图形测量这部分内容时,亦可有机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图形的测量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测量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图形测量的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都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将要测量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上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无论怎样转化,只要图形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即该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变,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就是原图形的面积。

综上,对于小学数学图形的测量教学,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沟通工具和公式的本质、把握单位本质,理解概念本质,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定量刻画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柳斌.小学教学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奠宇.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摘 要】测量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图形测量教学的目标之一。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凸显测量本质,把握单位本质,理解概念本质,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把握测量本质,提高定量刻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测量;本质;定量刻画

测量是指把一个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传递的活动,更是小学数学图形测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图形测量的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理解把握测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定量刻画能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凸显测量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小学阶段的测量内容,既有借助统一测量单位、专门工具进行的直接测量,又有借助一些特殊算法和公式进行的间接测量。

(一)了解测量工具的本质,提高直接测量能力

【课例:角的度量】

(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后)师:这样一大格所对的角是几度?谁能到上面来数一数。(课件同步动态演示)

在学生初步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后,教师采用数单位小角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量角方法的本质。让学生在使用工具测量的过程中逐步感悟测量的本质,沟通测量工具的本质与量角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直接测量的能力。

(二)理解计算公式的本质,提高间接测量能力

【课例:平行四边形面积】1.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请你先量出有关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面积。

2. 如果有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剪刀,透明方格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思考)四人小组合作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剪拼法,摆面积单位、用透明方格片测量等方法,把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公式的过程中选择度量单位、工具进行测量,从不同角度寻求方法,理解测量工具和公式的本质,更好地把握图形测量的本质,提高测量的能力。

二、把握单位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测量单位是测量的标准,更是测量的核心。把握测量单位的本质,对测量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一)在体会单位产生的实际意义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教材在编写图形的测量单位教学时,不仅突出了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度量单位的发展过程,同时渗透了图形测量的本质。

【课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1. 师:这2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有什么办法来比较?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大小一样的线段、长方形、圆、正方形等图形,你打算选用什么图形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后组长到讲台领取所需的图形。

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展示中体会到用一维的线段去测量二维的面积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用长方形作单位进行测量不太方便。用大小相同的圆和正方形都能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但如果要表示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圆形则不太合适,因为无法做到密铺,测量的结果也就不能表示长方形的大小。

2. 先出示3个孩子对话,让学生猜:谁的彩纸面积大,为什么?(学生猜想)

再出示三个图形,学生发现反而是丁丁的彩纸面积最大,从而引出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学生在选择单位、比较图形大小等丰富的活动中,既感受到了寻找统一、合适的单位作为测量标准的必要性,了解了测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又体会到了测量单位与被测对象的匹配性,同时感悟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比较,就是看哪个图形包含的标准面积单位多,这对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感受标准单位的实际大小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测量单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单位的认识应达到理解与把握的目标。

【课例:认识毫米】

1. 找学生尺上的1毫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从尺上找出来吗?用笔尖点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点给同桌看。

2. 找学具中的“1毫米”,再用尺子量一量。

4. 画出1毫米:我们已经把1毫米的长度记在脑子里了,现在我们不用尺子,你能在纸上画出1毫米吗?试一试,再用尺子量一量。

在感受标准单位实际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单位的大小观念,体会单位的适用性。并让学生经历用单位估计、测量等活动,在建立单位观念的过程中渗透测量的意义。

(三)在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

图形的测量,经常要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探索单位间的进率,可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探究、验证,使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把握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测量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中,以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测量单位,体会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把握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在认识单位的过程中理解测量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三、理解概念本质,提高测量能力

在测量前,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否则将会混淆测量方法和单位,直接影响学生的测量水平。

【课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四、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提高测量能力

重视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和估测方法的指导,将估测与实测有机结合,让学生不断比较估测与实测的结果,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进而提高测量能力。

【课例:角的度量】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测量能力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教学图形测量这部分内容时,亦可有机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图形的测量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测量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图形测量的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都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将要测量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上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无论怎样转化,只要图形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即该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变,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就是原图形的面积。

综上,对于小学数学图形的测量教学,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沟通工具和公式的本质、把握单位本质,理解概念本质,重视估测意识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定量刻画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柳斌.小学教学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奠宇.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本质测量
追根溯源回归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测量的乐趣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