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学法教法的变革

2014-07-02李蔷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以生为本

李蔷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并贯串于课程目标、门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始终。因此,我们积极探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学法的研究倒逼教法的研究,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以生为本;角色转变;工作本位学习

一、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反映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要求关爱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精神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得人人都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要建立“人人可成才”的发展环境和成长路径,克服学校化、学术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凸显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获得充分和个性化的发展;把高职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的范畴,打破对学习对象在年龄、学历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刚性管理制度的束缚,让在校的学生以及已就业的成年人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或学徒培训,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确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能力是一种实践聪明,其组成元素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从其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可以概括为:反映能力水平的“能做”、反映态度价值观的“肯做”和反映对社会的适应性的“会做”。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交流、组织计划、信息运用、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则被视为能力要素中的关键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会是最具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的;也只有成功培育学生这类能力的高职教育,才是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并贯串于课程目标、门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始终。

全面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职业教育在进行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诚信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技术思想教育等。学生必须以完成“三学”为职责:学生生存的技能、学生生活的经验、学生生命的意义。

二、构建新型教学生态

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所决定的。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工作岗位。而毕业生的素质又与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所秉持的理念、构建的关系等息息相关。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的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切人点,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推动“教”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进步,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的认可和尊重,对学习活动独立价值的重新审阅与评价,对传统学习机制的转换与重构。这样,不但有效地进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调适教与学的关系。现代职业教育中,必须强调尊重学生本身的价值,重视对学生全面的智能开发和人格塑造,确立“教学即成功”的理念,使“教”的行为能促成有效的“学”,否则,“教”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进步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我们可以通过寻求对学生“学”的方式变革来引导或倒逼“教”的改革,并以此作为教与学整体改革和质量进步的契机和思路。相应地,教师的基本职能从“授”转换到“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成为方法的牵头人,问题的策划者,学习的导师。其基本任务是:开发课程,设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途径;加工信息资源并采用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学生;策划和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为恰当的方法,把握学习小组工作的方向。

促进学生从学习者角色向工作者角色转变。强烈的角色意识对人的潜能具有巨大的激发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使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获得统一。换言之,就是要构建一种可以融合工作与学习的情境化高职教育模式。

三、推进工作本位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依据教科书和在班级环境中的学习方式。能力本位下的教学方式应是行动导向的,建立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门类、结构和内容的开发,必须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技术实践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从而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思维定势。

促进教学及其组织方式的变革。通过把工作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将“做中学”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使教学从传统的“应学什么”改变为“会做什么”,指导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工作本位的学习模式应遵循的原则:“相信学生具备理性、自由,甚至自我否定的能力;不求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是一个会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推动和促进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提倡共同负责,而不是一个人对所有事物负责;提出并答应提出多种建议,而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答应进行组织,而不是给出组织措施;答应学生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都由教师确定;答应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学习结果;奖励和赞扬.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自我管理能力及独立性的高低有序展开,如:完全按照给定操作任务练习;参与制定部分操作计划并评价;通过自学辅导材料指导练习;完全自我管理的项目学习;自我管理承担生产任务,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能力发展过程。在教学组织上,有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入学习和小组学习,并根据需要不断加以变化。与此相关联的教师组织方式,也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专业教学和教研组织,向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转变,通过建立首席教师制、导师制,形成合作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组织结构。

构建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高职教育中的能力本位观决定学习阵地必须以企业等工作实践的场所为主,以工作任务的真实内在结构作为课程结构,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性学习的情境。使知识内容与工作情境直接相联系,使他们从纯粹学习者角色转向学习者与工作者同一的角色。因而,工作本位学习模式对于破除高等职业教育知识本位教学具有“破”与“立”的双重价值。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以生为本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