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对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4-07-02谈大勇

关键词:文稿实务实训

谈大勇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安徽合肥230601)

高职《校对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谈大勇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安徽合肥230601)

高职《校对理论与实务》课程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出版物校对与校对质量管理工作打下专业基础。这门课程的改革,应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实训模块,自主编写课程实训教材,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

高职院校;《校对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

《校对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版面编辑与校对、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出版与发行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能力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为理实一体化。它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出版物校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对出版物进行一般校对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从事出版物校对与校对质量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开设该门课程最早的行业院校之一,几年来在以安徽出版集团为代表的省内外知名出版企业的共同协作下,携手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积极开展该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特别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先理后实”或“先实后理”的限制,使学生的校对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深受企业青睐的称职校对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结合该课程的性质、地位及特点,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明确了“以校对工作过程为主线,模块化仿真实训为引导,生产性实训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设计理念。[1]在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对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根据校对岗位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校对工作的典型任务,确定课程的实训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方法。[2]

二、课程改革的步骤与措施

(一)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一方面,授课教师多次赴出版企业调研,听取企业对校对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出版企业积极选派编审、技术编辑、一级校对等精干力量加入到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来,原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薛贤荣、原安徽人民出版社社长汪鹏生、南京展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李敬等指导了修订工作。他们熟悉校对工作的规律和趋势,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反复的论证和修改,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此外,引入行业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和“韬奋杯”全国青年编校技能大赛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优化课程实训模块

校对工作,一言以蔽之,即使用校对符号将文稿中各类错误改正过来,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改错”。所以,做好校对工作的关键在于对“错误”类型的认识必须全面。在设置课程实训模块时,围绕“错误”这一核心,将常见的错误类型分门别类,设置汉语拼音差错校改、文字差错校改、词语差错校改、语法差错校改、标点差错校改、数量差错校改、知识性事实性政治性差错校改、版式差错校改、社科类文稿综合校改、自然科学类文稿综合校对等10个典型实训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书稿差错分析及校对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在这10个实训模块中,每一个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封闭性到导向性的原则进行排序,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

(三)自主编写课程实训教材

课程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目前市面上的校对著作过于注重理论,很少涉及实操,一味说教很难使学生具备实操能力。有鉴于此,在制定课程大纲和标准后,教师和企业校对人员联合开发了《校对实务》、《现代校对实务与技能》等教材,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案例真实生动,在江苏新闻出版学校、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得以应用并获好评。其中,《校对实务》教材还获批为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改革后,课程教学安排在理实一体化编校实训室,所有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现与校对相关的丰富图文音视频资料,增强理论教学的感染性。课堂上鼓励讨论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1.构建立体实训体系

(1)以校内实训室为平台,做好生产性实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校内实训基地是保障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仿照出版企业校对科(室)的配备,在中央财政支持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学院购置了校对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同时引进出版企业校对科(室)的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将企业工作场景搬进校内,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岗位工作零距离。[3]

图1 基于校内实训平台的“四融合”

在校企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编辑校对实训室上,出版企业将出版物校对业务这一生产型实训项目引入课堂,并且选派优秀校对员到课程上指导学生,与在校教师交流,直接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融合、实践教学与生产任务的融合、学生与员工角色的融合、企业规章与实训室管理的融合。课程的双导师制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标和重点,共同加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共同对每一位学生定期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实习阶段性点评,加快大学生由学业到职业的转换。

在实践教学中,大力引进企业生产型实训任务,着力使用“项目载体,能力递进”的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4]在校对理论与实务的实践部分,直接引进出版企业文稿校对任务,具体组织见图2。

图2 企业生产型实训任务的组织

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校次上,人尽其才,通过对文稿质量的层层监控,层层反馈,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丰富文稿的类型,提高学生校对各类文稿的适应性

《晨飞》期刊是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的文学性刊物。在课堂上,学生负责该期刊的所有校对工作。目前《晨飞》已连续出版10期,刊物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学院的网站,公告栏张贴的各类通知、文件,甚至学院教师的教材、讲义、论文等,都成为学生校对的对象。

此外,学院组织学生定期对各类教材及校办工厂印刷成品进行校对纠错,现场教学,“实书”说法,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的纠错结果进行复核、整理,形成文字报告,反馈给相关出版社和企业,获得行业的欢迎和认可。

(3)成立校对工作室,承接各级各类文稿校对

学生自主成立校对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承接各出版社、民营企业的书稿校对工作,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获得相应报酬,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课程中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在技能训练中采用体验式、情景模拟、角色互换、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训练结合,既丰富了教学方法,又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赛促学

专业技能竞赛不仅为学生展现技能提供了平台,更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院每年组织一次校对技能竞赛,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不仅能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在企业招聘校对员时还会优先推荐,该门课程的成绩直接评为优秀。课程和竞赛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此外,学生还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相关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获奖人次逐年增加。

3.实行课程“导师制”

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学校和企业的校对指导老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个校对项目,如校改适合自身实际的省内外出版企业的文稿,整理专业期刊《咬文嚼字》等的校对资料,学生专业技能的深度提升明显。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方式往往以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学业水平,明显带有偶然性,对学生平时表现等情况关注较少。因此,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首先要建立起“企业、教师、学生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建立“进出”的动态机制,学生通过努力,分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任务,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采取过程式考核方式,成绩由学生平时表现和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得分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20%和平时表现10%),完成实训任务得分占70% (由各实训模块成绩平均得出),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登分制。

图3 基于三位一体评价的“进出”机制

这种改变,考量学生在每节课上完成每个实训任务的表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增强。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也包括企业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更易做到全面、客观。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影响

首先,大幅提高了课程通过率,采用过程式考核后,改变了以前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学生把所有精力放到每次课、每次实训任务的完成中。改革前,该门课程的通过率平均为85.3%,改革后通过率达到94.8%。其次,师生不断积累各类校对材料,使得课程资料进一步完善,课程大纲、标准和课程课件、教案更加完整、科学。再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兴趣,参与企业文稿校对的学生获得了应有的报酬;不少学生在课程结束前参加企业组织的校对员选拔,提前获得了实习和就业的“门票”。最后,课程中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截至目前,共计完成省内外出版企业《全唐诗》、《茅盾全集》等一大批图书内容加工达1.2亿文字量,实现年实现约8万元。生产型实训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中,70%用于支付学生劳务报酬,10%用于实训设备的补充,20%用于举办校对职业技能竞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也解决了企业专职校对人员不足的瓶颈,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校企互益共赢的局面逐渐形成。

(责任编辑 陶新艳)

[1] 任翠瑜.理实一体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3):77-80.

[2] 王起,闫正洲.工业设计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课程改革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4(2):139-141.

[3] 张源淳,孙帮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5-56.

[4] 张艳红.花卉学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效果评价[J].辽东学院学报,2014(1):69-71.

G712

A

1671-5454(2014)06-0033-04

2014-10-31

谈大勇(1982-),男,安徽合肥人,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出版校对。

本文为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2ZY12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稿实务实训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