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架构的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

2014-07-02北京电视台

电视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北京电视台客户端架构

◎北京电视台 芮 浩

基于云架构的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

◎北京电视台 芮 浩

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应用为例,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广播电视台生产域和发布域中的使用情况,并结合网站“我在现场”频道和“BTV大媒体”客户端的实例介绍了云架构对技术调配运维和促进业务运营的优势。

网络广播电视台;云架构;台网联动

过去的十几年中,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经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革新,已经与IT技术充分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广电行业特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以运用数字媒介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传媒格局。为了应对挑战,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台均陆续确立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由单纯的广播电视向全媒体方向转型。北京电视台也树立了“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于新媒体安全创新”的技术工作思路,陆续上线发布了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BTV大媒体”客户端、北京IPTV等新媒体产品。

当前,在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带动了新一轮产业革命,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统一的资源管理、灵活的资源调配,提高计算力的使用效率,节省能源、节省空间等诸多优势[1]。如果说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引入广电是第一阶段广电新媒体发展的主攻方向,那么,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广电全媒体化必将进入一个更波澜壮阔的阶段。北京电视台经过摸索,建立了一套基于云技术的全媒体服务支撑体系,用于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www. brtn.cn,以下简称BRTN)实施落地[2]。

1 BRTN概况

BRTN定位于利用新媒体形式,以视频业务为主进行多渠道传播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其包含宣传平台、经营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功能,是对北京电视台业务的扩展与延伸。此外,通过BRTN网站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营,将能够充分发挥自有内容和本地传播覆盖优势,把媒体、受众、用户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满足用户获得内容便利性的要求和地域文化消费诉求,还将为台网联动、观众与栏目互动、用户交流等多项交互应用及公共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化交流平台。BRTN的建设思路是以内容聚合与生产为核心,以台网联动为推动力,逐步扩展各类新媒体应用服务产品线,在全媒体、全业务、跨平台、跨终端的技术变革浪潮中取得先机。BRTN在业务形态上主要包括电视直播、时移、回看等音视频及图文新闻发布服务;基于电视碎片化内容所构建的多终端视听服务产品;包括投票报名、线索征集、SNS等形式的用户互动平台和客户端等产品。

2 基于云的系统构建

为满足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考虑到平台的规模化和可运营需求,北京电视台将BRTN服务支撑体系分为生产域和发布域,分别利用云计算技术的设计理念来建设(租用)相应的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内部生产域采用自建混合云的模式、外部发布域租用成熟第三方产品。

在生产域中,为了更好地结合云平台弹性扩展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把各种业务流程设计进行颗粒度划分,细化为核心类服务、管理类服务和生产类服务,如图1所示。

1)核心类服务是系统提供给管理服务和应用服务所有软件的公众服务资源,例如数据库访问接口、中间件服务接口、域控、DNS解析等。这些软件提供应用系统最底层的基础服务,不仅仅能给广电特色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服务,还能给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核心类服务都是以主备的方式或者小规模集群方式部署,每种服务的数量有限且长期固定不变。

图1 生产平台服务类型分类图

2)管理类服务是为整个内容生产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提供核心管理和调度功能,它们运行在核心类服务之上,通过核心类服务获得运行环境或者数据等基础信息,并按照广电行业特色的业务需求服务,保证任务和流程的正常执行。例如收录管理就负责对所有IP收录软件的任务管理、调度控制,让收录任务有序、有计划地执行完成,为内容编辑系统提供素材源。管理类服务也多是以主备的方式部署,每种服务的数量有限且长期固定不变。

3)生产类服务就是在每个功能模块执行具体任务的软件,负责内容生产服务平台任务的执行。例如IP收录负责把IP信号收录为素材文件,转码服务负责把合成的节目转码为各个运营平台需要的视频格式。生产类服务运行于管理类服务之上,接受管理类服务的调度和控制。生产类服务都是呈集群化部署,集群的规模与实际的业务量大小相关,规模的实际需求是随时跟着业务的变化而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容生产服务平台系统规模的弹性扩展是集中体现在生产类服务的规模弹性扩展。如图2所示,在生产域,BRTN通过IT业界主流的云计算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支持异构虚拟化技术的云基础支撑平台,提供一个可包含三层云服务(IaaS,PaaS,SaaS)[3]内容的行业私有云平台用于BRTN内容生产服务,并通过云管理平台提供针对全部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维能力,以及针对应用和服务的业务模型交付。

在发布域,基于内容和传播方式,为BRTN设定为一个“网络电视+内容管理+社交网络+运营管理”的统一平台,其架构如图3所示。此设计原则对底层支撑技术架构提出了灵活适配的要求,需要一种灵活弹性的服务支撑体系对需求业务提高响应质量并降低技术设备投入的风险。为此,租用了业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性能、高可扩展性、低风险的IaaS云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包括存储、运算、部署、负载均衡等基础功能。

对比生产域的私有云,将发布域部署在公有云上,达到了以下效果:

1)降低业务风险:避免设备采购成本一次性投入,有效降低了业务层难以预估的规模变化与生存周期带来的风险。

2)从容应对突发流量:即便网民集中访问热点内容,出现突增的流量,也可迅速扩张或延展。

3)缩短设备部署时间:将资源部署的时间从数周缩短到1天,保障最佳网络宣传机会。

图2 BRTN生产体系架构

图3 BRTN网站发布域架构

4)应用研发相对透明:避免未来网台系统繁杂,应用系统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维护困难。

3 台网联动业务支撑实例

3.1 “我在现场”爆料频道

BRTN“我在现场”频道是在综合运用了内外网云平台基础上构建的新闻爆料平台,网友一旦发现突发性事件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爆料平台上传。依托北京电视台强大的新闻报道优势,把有价值的视频转为节目中心的可用素材。借助“我在现场”平台,新闻中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记者队伍”,通过一系列的话题策划,线下活动,形成稳定庞大的团队。真正让网民成为资讯的分享与传播者,奇趣事件的见证者;引导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比传统的部署方案,采用云架构的设计大大缩短了设备部署时间并对突发业务的转码能力给予了有效的支撑。以2014年北京两会为例:1月8日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和新闻中心联合启动“我在现场·两会有我”市民建言建议征集活动,短短两天时间,就有500余位市民上传了自己的感言、建言,100余位代表委员在两会现场通过“我在现场”网页爆料及手机客户端参与了两会视频互动,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使北京两会和两会新闻报道变得更高效,也更“接地气”。但原定设计的2台转码云主机已经满负荷,通过克隆转码服务主机,仅半天就增加了6台云转码主机,平稳度过了BRTN上线后的第一次考验。

3.2 “BTV大媒体”客户端

“BTV大媒体”客户端是北京电视台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核心APP产品,是以BTV节目为核心的互动应用,更是连接观众与电视的桥梁。该产品深度贯彻“社交电视”概念,力求打造基于电视媒体的SNS网络,构建有效黏着节目与观众的圈子,实现从“观众”到“用户”的观念转变。“BTV大媒体”在产品属性上聚合了BTV节目互动应用和各类生活应用,形成了资源矩阵,具备极强的内容扩展性。但是由于移动客户端产品具有快速发力、快速乏力的特征,甚至某些应用上线没几天就被淘汰,如采用传统应用研发和设备采购方式必将造成大量设备的浪费。在使用云架构解决方案后能根据客户端应用情况进行计算资源的灵活调配,从而有效避免了计算资源在应用上的空置,节约了成本。“BTV大媒体”客户端截图如图4所示。

图4 “BTV大媒体”客户端截图

4 总结

北京电视台在规划BRTN业务系统建设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云计算的重要意义,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典型广电行业特色、满足行业需求的云架构基础支撑平台,开创了广电行业数据中心的全新服务模式,展现云计算时代IT运维管理与上层业务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巨大价值。在实际使用中,通过云平台实现了对多种业务资源、用户资源、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不仅提高了运维和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带来降低能耗、节省机房空间等综合效益。云技术在BRTN项目上的成功应用,是广播电视技术与信息技术又一次完美的融合,必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还将利用云架构,在充分共享系统硬件资源和社交网络用户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和外围各类应用平台对接,多快好省地开展业务,促进台网深度融合,提升综合运营效果。

图4 “我在现场”爆料频道图示

[1] 田溯宁.从云计算到大数据[EB/OL]. [2014-01-10].http://www.chi⁃na-cloud.com/yunzixun/yunjisu⁃anxinwen/20130115_17301.ht⁃m l.

[2]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全 球 开 播 [EB/OL]. [2014-01-10].http://www.hu⁃nantv.com/c/20140107/ 1520193693.htm l.

[3]云计算中的IaaS、PaaS、SaaS解析 [EB/OL].[2014-01-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54427901016jeo.ht⁃m l.

TN948

A

芮 浩,硕士,现任北京电视台信息网络管理部新媒体网络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信息化与新媒体技术,曾获首届中国影视电视青年科技奖、北京电视台十佳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本文献信息】芮浩.基于云架构的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J].电视技术,2014,38(6).

猜你喜欢

北京电视台客户端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坚守,还是放弃?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走不出的遗憾和伤痛——几位同事写在北京电视台原台长王晓东辞世一个月之际
客户端空间数据缓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