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4-07-02卞容民

上海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病证小柴胡椎动脉

卞容民

摘 要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丁片(6.0 mg,3次/d)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临床疗效。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小柴胡汤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8-0035-02

Effect of Xiaochaihutang added or subtracted with

ingred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cervical spondylopathy

BIAN Rongmin

(Guangm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aifeng Farm , Dafeng City of Jiangshu Province 224153, China)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显著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本文报道运用小柴胡汤加减辩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取得的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纳入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1]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有颈椎慢性劳损,感受风寒史,或有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颈项背疼痛,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跌倒;③旋颈试验阳性;④X线片显示横突间距变小,脊椎关节增生,CT检查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MRI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椎动脉变细,迂曲或完全梗阻。

1.2 排除标准

①脑外伤、颅内病变、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②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③颈椎及椎管内肿瘤,骨关节结核,颈椎骨折、脱位、严重急性外伤引起的脊髓、神经损伤;④合并心肝肺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临床资料

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全部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0~65岁,平均 (55.76±4.11)岁,病程3个月~8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2~68岁,平均 (57.52±3.87)岁 ,病程4个月~9年。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法治疗,柴胡9 g、黄芩9 g、半夏9 g、党参15 g、炙甘草3 g、生姜3片、大枣 5枚。汤剂加减有: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者去生姜、大枣、半夏,加生地9 g、泽泻15 g、生龙牡30 g、白芍15 g、栀子9 g、丹皮9 g、车前草30 g、川牛膝9 g。②舌苔白腻、脉弦滑者加白术9 g、陈皮9 g、天麻9 g、茯苓12 g、泽泻 9 g。③舌淡、舌苔薄白、脉弱者去黄芩、半夏,加炙黄芪15 g、当归9 g、煅牡蛎15 g、白术9 g、陈皮6 g、升麻6 g。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10 d。 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丁片6.0 mg,3次/d,疗程10 d。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1]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愈标准,治愈为原有症状、体征消失,颈椎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为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为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0例中,治愈2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50例中,治愈7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其发病以虚证居多,其病位在清窍,病机是“气虚血瘀,本虚标实”[2]。《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藏血,体阴用阳,血虚则肝阳亢,上扰清窍;血瘀则肝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升清降浊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笔者根据仲景少阳病“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指导思想,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方中柴胡、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升清阳;黄芩、半夏、天麻、茯苓、泽泻、生地、生龙牡、白芍、丹皮、栀子、车前草、川牛膝平肝、驱邪、降浊阴,气机调顺,则诸症皆除。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 2版.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3: 386-387.

[2] 李采宁, 杨米雄.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展[J]. 中医正骨, 2008, 20(2): 66-68.

(收稿日期:2013-05-19)

猜你喜欢

病证小柴胡椎动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