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2014-07-02王九程
王九程
摘 要: 由于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的长期性、艰巨性、全面性,本文指出在高职院校构建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为此,高职教师应树立“大职业素养课程观”,在课程教学中关注基本职业素养共核。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包括思想基础模块、身心健康模块、职场基础模块、职场拓展模块、职业素养实践模块、自选助推模块。其课程开发思想应借鉴“全人教育”理念;突出层递性和互助性;打造尖端课程。相应的课程开发原则有“意识先导”原则、“活动”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垂范”原则。
关键词: 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共核;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 G712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4)01002304
一、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提出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不易被察觉,因此被称之为隐性职业素养。这三项同时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本论文把它们统称为基本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对于高职生的重要性在众多研究已有阐述[27],本文不再重复。在论及职业素养课程开发时,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一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开设和建设,如“就业与创业”课程建设,“职业素养”课程开发等。问题在于:是一门或几门课程,还是一个课程体系能更有效地实现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长期性。高职生从学校走向职场,其角色应经历高中生→高职生→职场新人→职场达人的转变。与之相对应,其职业素养(包括基本职业素养)是从无到有,从不足到提高的过程。这也决定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长期性。第二个因素:隐性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的艰巨性。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代表着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而在水面以下的隐性职业素养占到整体的7/8。另外,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需要得到学生的深入理解、深度认同、长期实践,才能取得理想效果。这也增加其培养的难度。第三个因素: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的全面性。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呈现出“专业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发展总趋势[8]。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关注。因此,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的关注点不应受限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应延伸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上来,为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课程体系有利于发挥“组合优势”,兼顾面更广;课程体系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认知和实践的规律,在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使相关课程做到前后呼应,相互推动,有望形成梯度渐进的效果。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就课程而言,课程体系优于单门或多门课程,即“整体出击”强于“单兵作战”。
二、大职业素养课程观与基本职业素养共核
思想认识是行动实践的先导。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在教学思想上,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树立“大职业素养课程观”,即高职课程都有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上,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都应成为所有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基本职业素养共核则是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交集点,是它们共同的教学目标,是串联各课程的纽带。基本职业素养共核包括自律敬业、团队精神、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创意创新。基本职业素养共核的提出具有如下意义:第一、强调基础性。在校敬学,在厂敬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或工作习惯。这是学校和企业分别对高职生在校和在厂的要求,是高职生学业或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基石。第二、突出共通性。团队精神是当前所有课程对高职生,所有企业对员工的共同要求。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第三、具有时代性。信息素养是在数字化时代生存的必要素质之一。第四、着眼持续性。自主学习能力属于“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是一种可转移技能,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第五、关注突破性。创意创新并非高不可攀,适时引导,注重积累,缜密观察,勤于思考,创新思维加创新实践,学生有望形成创新能力。
三、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开发
(一)课程体系
(二)开发思路
1.借鉴“全人教育”理念,丰富课程体系内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教育目标应指向多方面和谐发展的“全人”,即在智能、情感、身体、社会、审美、精神性方面完整发展的人。借鉴该理论,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应涵盖思政课程、心理课程和体育课,旨在从思想(精神)、心理、体质三方面解决高职生在生活和职场中遇到的困惑或困难,为其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中,体育课被吸纳入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高职生顶岗实习在生产第一线,入职后的起点也是生产第一线。生产第一线相对需要更多体力,对体质要求更高。这与高职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的现实形成尖锐矛盾[9]。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心理健康,与后者呈正相关。体育课教学目的之一应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使学生热爱运动,享受运动,为其职业生涯提供坚定的体质基础。
2. 突出层递性和互助性,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以职业素养核心课程模块为主,集中讲解、传授职业素养的知识,并以行动导向法引导学生初步开始实践。其中,职业专业认知课程计划40个学时,分别安排在前5个学期上(每个学期上8学时),主要采用调查、讨论的形式进行。这样安排的依据在于:职业专业认知是一个尚需时日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随着学生学习、经历、实践的积累,其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了第一学期的初步认识和体验,安排在第二学期的高职生就业课程则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诠释就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学期,基本职业素养课程则象精确制导的导弹,着力解决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