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河南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

2014-07-01舒洛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年9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舒洛建,舒 歆

(1.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郑州市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2.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3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北京100033)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河南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

舒洛建1,舒 歆2,3

(1.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郑州市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2.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3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北京100033)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的定价权交由市场,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利率市场化为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中小商业银行业提出了挑战。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瓶颈进行分析,并为其今后的战略转型提出建议。

利率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

(一)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必然选择

我国长期的利率管制,成就了国内高利差的局面,制约了金融创新。事实上,国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吸收存款的利率极低,折合成实际利率已为负。在此基础上,银行贷款即使保持在较低位,也能满足自身盈利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对资金有着旺盛的需求。低廉的贷款助长了这种需求,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得贷款发放有着稳定而充裕的客户群。因此,银行的利差收入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市场份额的扩大自然而然地伴随着利润的增加,国内银行更注重一城一地的争夺,不断地抢占市场占有率。而相比易得的存贷差,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资金投入产出的周期较长,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性不高。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公众对资金的需求将会带动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负利率情况将得到遏制,资金的价格趋于合理,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同时,贷款客户可寻求更加优惠的贷款政策。银行不得不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改变目前对存贷款利差的高度依赖,积极主动地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银行产品结构的调整,资金来源的拓展,将会减少可能的贷款紧缺,提升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二)促进资金合理配置的必然需求

资金的合理配置建立在其合理的定价机制之上,国内的管制利率处于低位,对资金使用者的盈利能力要求不高,弱化了对落后生产力的淘汰作用,使落后产能企业能够借助高资金消耗得以维持生产,而处在成长期的高新企业,往往因抵押品、初期实力的限制而无法争取到足够的贷款,难以度过最初的困难期。这与国内经济转型的需求不相适应。

利率市场化,将使资金价格的制定交由市场主导,弱化政府的作用,价格的高低与资金投放的风险性、盈利性直接挂钩,风险较大的新生企业可以通过支付足以抵消其风险性的高利息,获得经营急需的资金。银行与企业之间自主直接的价格议定,有助于资金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带动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国内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资金融通早已超越了国与国的界限,金融服务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国内银行的发展逐渐融入到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大型银行已经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加入WTO以来,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不断受到外资银行的挤占,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顺应趋势,走出国门,积极主动发掘国外新的市场。目前欧美等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先进的国外大银行已经适应了利率市场化之后激烈的竞争,而国内银行走出去,不得不面临这种竞争,在国内运作成熟的经营策略,在金融高度自由的国家也许并不适合,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如果依赖国内的高利差抵消走出去的可能损失,那么这种走出去毫无意义。国内利率市场化将会实现竞争的常态化,各家银行在逐步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能够慢慢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各自的不足,向国外发达国家大银行看齐,提升国内银行整体的竞争力,这样才有可能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

二、利率市场化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将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变化,但也将带来致命的挑战。如图1所示:美国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最初的几年内,平均每年倒闭的银行多达200家,而中小商业银行占比较大。

图1 美国商业银行历年倒闭情况

鉴于河南省中小银行发展的实际,与国有大银行相比,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相对简单,业务种类较少,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省内中小银行带来挑战。

(一)存贷款息差的减少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导致利差的减少[1]。美国1986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其存贷款平均利差减少54个基点;日本1994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当年平均存贷款利差比1984年的时候减少了82个基点。这种减少是对以往管制利率水平错位的纠正,具有必然性。从图2可以看出,国内银行非利息收入仅占20%,而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非利息收入占比在30%之上,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面对可能的利差的急剧减少,国内银行所受的影响将是十分显著的。

《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省内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90%以上依靠各种存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间的价格战可能变得更为残酷,这将大大提高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日渐兴盛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对资金成本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存款成本增加的同时,伴随的是贷款利润空间的削减,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很难延续目前的盈利方式。

图2 2011年中国与部分利率市场化国家和地区非利息收入占比(%)

(二)定价能力的减弱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在复杂多变的资金市场,对各式各样的客户群通过风险收益评估给出合理的价格,定价力求既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又能给银行带来足以弥补风险、平衡各种支出的收益。这种定价是复杂的,合理的价格制定需要对市场的绝对了解,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估计,以及对自身客户群体有相当的认知。

省内中小银行长期经营的业务种类比较简单,存贷款的价格更多地依赖国家政策的调控,以及同业的选择,往往受到政策的保护,同等资产的价格更具竞争性,比如在定期存款和贷款的下浮方面,这恰恰是省内中小商业银行最关键的收入来源。由于长期的政策依赖,在定价方面,省内中小商业银行没有太多的实践,一旦获得定价权,短时间内恐怕也难以驾驭。如果盲目从众,只会丧失更多的竞争力。

(三)利率风险的增加

利率市场化,政府放开对资金价格的直接管制,资金的价格受到短时间内金融市场的供需状况、国内经济周期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利率的频繁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利率的频繁波动性意味着银行持有的金融产品的价值不再稳定,利率浮动难以把握,客户随时可能找到更为满意的资金引入和投资渠道,银行不能及时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净利息收入难以预测,利率风险增加[2]。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主体为存贷款,管制利率体系下,利率的不确定性有限,风险较低,自然难以引起银行的高度关注,因此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面对利率风险的陡增,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和管理工具,将会导致难以预计的损失。同时,还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3]。

(四)人才资源的匮乏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制度上、硬件上的提高,更为关键的是人才的引入。

银行特色化、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决定着银行本身需要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产品开发人员,风险管理的深入也促使银行内部注重风险管理团队的培养。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目前大部分员工缺乏金融创新的专业知识,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度较低,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无从下手。而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部门建设还是人员储备方面,省内中小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风险管理的职能往往由其他部门来兼任。可见,省内中小商业银行要在短期内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成功转型,人才的空白将会是不小的挑战。

三、对省内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建议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省内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固有市场份额的减少、大型银行的不断侵蚀、风险的加大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转变目前的经营战略,以利率市场为契机,缩小与大银行在制度、产品、技术以及人员素质方面的差距,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依托特色产业实现业务经营的差异化

日本的地方银行被称为“故乡银行”,是因为其利用对本地区情况熟悉了解的优势,积极开发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给予了当地产业和生活服务方式的大力支持,很好地将银行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应当以此为鉴,积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进行差异化经营。以信阳银行为例,信阳在贷款业务创新方面推出了“小快活”系列小企业贷款,包括“茶香融”“联保贷”“循环贷”“创业之星”“商商银”“船运之星”“再就业帮扶贷”等业务,结合了信阳当地的实际情况,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要,也实现资金利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结合农村居民抵押品缺乏、资金需求量小、社会关系集中、居住地稳定等特点,开发了小额农户联保贷款,既满足了农户的需求,又能促进贷款的高质量发放,真正与“三农”共发展。

(二)立足中小微企业,实现市场定位的科学化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大企业融资渠道多,议价能力强,对银行资金的价格和服务都有更高的要求,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可能会难以满足其需要,大型国有银行又是虎视眈眈,中小商业银行一味地让利也不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求。相对于大企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受限,对贷款的依赖程度高,中小商业银行也有实力满足其贷款需求,因此,中小微企业才是其最好的选择。

中小微企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在获得的资金支持方面确与此不相称。如图3所示:2010年80%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很难或者有点难。2011年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调研表明,河南省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在融资方面仍主要依赖自身资金,由于银行信用审查过严、银行贷款手续太烦、银行贷款利率太高、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所等原因,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银行应考虑到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对小而急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本土化优势,迅速利用各方人力物力,加快审核的速度,精简手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多渠道增加贷款安全保障,减少与中小企业合作中的障碍。

图3 2010年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易程度(%)

(三)撬动中间业务,实现业务收入的多元化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未来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目前省内中小商业银行主要从事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业务大多是手续费低、人力消耗大、技术含量较低、可复制性强的低端的中间业务种类,与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家的中小银行相比,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远远不够。我省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0%,与发达国家80%的占比相比,提升空间很大。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本着由易到难,从简单复制到逐步走上自主开发的道路,坚持从人力消耗型到专业知识含量高、资费收入高的产品发展趋势。

中间业务的发展除了直接带来更多的收益、优化银行的赢利结构外,还将会大大丰富中小商业银行的产品种类,这样更利于对客户的维护。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企业只使用银行的一种产品,存款的流失概率为90%;如果该企业使用银行的两种产品,存款的流失概率为80%;如果使用四种,存款的流失概率降低20个百分点;五种以上则可以使流失概率降低到20%。可见,中间业务的开发与推广,实际作用已经超出了它本身,中间业务的开发能力,将会成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竞争的利器。

(四)依靠科技力量,实现金融服务的电子化

电子银行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以及自助银行等,不受银行人员工作时间、地点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子银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年轻一族,网购成为其重要的消费方式,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如果不能提供便捷的支付,那么将会淡出年轻人的视线,这对银行未来客户群体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电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柜面人员简单重复的劳动,起到了分流的作用,使得柜面人员的工作更有意义。另外,电子银行的发展,在人力资源越来越贵的今天,实际上也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电子银行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正式运行以后,平均的消耗有限,总体的成本远低于人力成本。在急需开源节流的今天,加快电子银行建设尤为重要。

(五)立足情感营销,实现客户源的长期化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客户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大型银行不断扩大营销范围,中小商业银行时刻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的风险,因此,坐等客户上门,局限于柜面的简单的业务推介已经不再适合,走出去,深入到客户中间,挖掘潜在的客户是必然的选择。

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目前人员主力在柜面,为了更好地做好营销,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营销团队,通过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的专业培训,提高非柜面人员的营销意识和能力。非柜面人员与客户的交流更加直接,有足够的时间听取客户的需求,同时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客户,可以有效地全面了解客户,有效甄别客户的发展潜力。在对客户挖掘中,要避免短视,要站在长远和对银行的整体贡献度来考虑客户的价值。

(六)强化服务意识,实现金融服务创新化

专业化的服务是规范化的,客户对银行的印象,最初来源于银行员工。员工就个人来说是不同的个体,但对外,一致地代表银行的形象,在客户的认知中,员工的独立性已经模糊化,对银行员工的零散印象最终合成其对银行的总体印象。规范员工的服务有助于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传播银行的服务理念,在客户中建立鲜明的银行整体印象,有利于强化银行本身的特征。在这方面国有大银行已经早有实践,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在早期起点低,组织架构相对松散,员工规范化的服务还有待加强。

(七)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实现规章制度的完善化

利率风险的增大,进一步加大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风险管控上有必要加大投入。风险体系的建立需要对自身业务和风险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国内外先进风险管理模式的吸收和消化。

目前省内中小商业银行总体上缺乏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因此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还需要从基础做起,分阶段有序构建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八)引进战略伙伴,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目前的盈利模式、风险管理模式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其成长是缓慢的,战略伙伴的引入带来的将是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战略伙伴的选择是基于银行的实际需求,根据国内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的实践,外资银行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选择之一。区域化中小商业银行与本地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当地企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些外资银行的进入,会选择与其合作,对外资银行来说中小银行拥有的正是它们所急缺的,而它们也能付得起中小商业银行所需要的对价,这是双赢的局面。

(九)注重人才培养,实现人力资源的专业化

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种种危机,省内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拓宽专业化人才的晋升道路,提升自身整体的创新能力。对于人才的引进与发展可以结合各种岗位的缺失情况,对员工经验要求高的岗位,在急需转型的时期,应该加大引入力度,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经验,迅速带动银行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银行的发展是靠自身员工能力的整体提高,为了应对新的竞争形势,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使员工紧跟银行政策转变速度,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使新业务新服务迅速转变为生产力[4]。

利率市场化对省内中小商业银行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各家银行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从业务的多元化、产品的特色化、服务的创新化、制度的完善化以及人才的专业化等方面实施战略转型,全力打造客户满意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现代化银行。

[1]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挑战[J].商,2012,(14):21.

[2]潘毅.城市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3,(6):46-50.

[3]田华茂.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转型探讨[J].西南金融,2012,(2):16-17.

[4]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经济管理,2012,(6):39-41.

(责任编辑:贾伟)

1003-4625(2014)09-0062-04

F832.33

A

2014-07-02

舒洛建(1960-),男,湖南沅陵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及管理;舒歆(1986-),女,河南洛阳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征信系统建设,征信管理。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