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支架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研究

2014-07-01王军郎

机械工程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形位精车公差

王军郎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

内支架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研究

王军郎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

文中综合考虑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因素,安排合理的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结构特点,针对加工难点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措施,摸索出一种难加工材料、精度较高零件加工的方法,为相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借鉴。

精度;椭圆;工艺措施;定位基准

0 引言

万向支架类零件在精密机械领域具有广泛用途,首先作为结构件,要为下一级结构提供精密的装配定位精度;其次作为运转功能件,要具备较高的自身精度确保运转稳定可靠;再者受结构空间限制,零件结构要紧凑。因此,这类零件具有结构复杂,尺寸和形位公差严,加工难度高的特点。

1 零件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内支架是典型的万向支架类零件。内支架零件材料牌号为15-5PH的沉淀硬化型不锈钢。零件的结构、主要加工要素如图1所示。从93±0.3方向看该零件两端为回转结构,由于要实现精确的回转功能,φ8.5-0.005-0.011mm、φ7.50-0.009mm、φ29.5-0.011-0.016mm、φ19.5+0.011+0.003mm 4个轴(孔)提出了严格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该零件中间为精密仪器安装平台,对孔φ48.4+0.0390mm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严格,且孔为非整圆结构。

2 加工难点与问题分析

图1 内支架零件图

在工艺准备和小批量生产中发现,由于零件精度和结构方面限制,零件在加工中部分尺寸难以保证精度要求;同时,由于结构的不规则,个别尺寸在加工过程中受应力影响大,尺寸难以控制。经过分析20±0.05mm尺寸为去余量加工时要保证的尺寸,由普通铣床加工,受铣床精度限制,保证该尺寸公差困难,同时2.2+0.10尺寸基准在20±0.05mm约束的面上,铣削加工一致性差,后续2.2+0.10保证困难;外圆 φ8.5-0.005-0.011mm、φ7.50-0.009mm、φ29.5-0.011-0.016mm精度高又有同轴度、圆柱度要求,很难保证精度;内孔φ48.4+0.0390mm精度高,壁厚不均,同时该孔不是完整孔,应力集中,易出现椭圆;孔φ19.5+0.011+0.003精度高,如果安排车削加工中一次加工到位,后续的铣削、钻孔、镗孔造成零件结构的变化,应力集中,该孔易出现椭圆;底面内侧槽子尺寸20±0.26 mm与相贯面的圆弧过渡R3 mm,若要采用数铣加工,使用φ6 mm铣刀铣削,铣刀切削长度有限,加工过程需两面对接加工,受刀杆强度不足影响,加工中会存在让刀,接刀面会出现1 mm左右台阶,不满足零件加工要求。

3 针对加工难点采取的工艺措施

综上所述,该零件最大特点是结构复杂、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严,加工要素实现难度大;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力释放,会造成已加工内容变形或者超差。

零件原材料使用毛坯直径为φ65 mm,牌号为15-5PH的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加工状态为固溶加时效,零件硬度28~35HRC。该种材料稳定,可加工性较好。

经过分析,基于零件结构和原材料加工性能,在工艺安排上对关键要素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措施。

具体工艺路线为:5车(粗车外形)→10热处理→15数车(精车φ56mm、粗车φ8.5mm)→20数车(粗车φ29.5 mm、φ19.5 mm)→25铣工(粗铣20±0.05 mm)→30数铣(粗铣φ48.4 mm)→35线切割(切尺寸1.9和R3)→40车(研磨顶尖孔)→45磨工(半精加工φ29.5 mm,磨A面)→50数铣(精镗φ48.4 mm,加工20±0.05 mm、2.2 mm)→55精车(φ8.5mm、φ7.5mm)→60数铣(加工B面、C面)→65钳工→70精车(研磨顶尖孔)→75磨工(精磨φ8.5 mm、φ7.5 mm、φ29.5 mm)→80车(粗镗孔φ19.5 mm)→85磨工(精磨孔φ19.5 mm)→90检验→95表面处理。

1)针对20±0.05 mm,采用粗、精两道工序加工,25铣工工序为精加工留单边0.3 mm余量,50工序精铣到尺寸,同时加工尺寸2.2+0.10。加工中采用φ60大面和φ29.5外圆定位,使用三面刃铣刀端齿加工,尺寸控制到0.02 mm以内,同时2.2+0.10一并加工,尺寸公差控制准确,保证两个尺寸要素;

2) 对外圆 φ7.50-0.009mm、φ8.5-0.005-0.011mm、φ29.5-0.011-0.016mm、φ19.5+0.011+0.003mm 4个尺寸和形位公差精度高的加工要素,在工艺安排上均安排“粗车→精车(磨)→精磨“的工艺措施。φ7.5 mm、φ8.5 mm尺寸分别在15工序和55工序安排粗精车,φ29.5-0.011-0.016mm尺寸在20工序安排粗车,在45工序安排粗磨,φ7.5 mm、φ8.5 mm、φ29.5 mm 3个尺寸在75工序安排精磨,通过顶尖顶零件两端中心孔,调头磨削的方法,控制3个尺寸精度和圆柱度要求,同时控制3个要素的同轴度在0.01 mm以内。φ19.5+0.011+0.003mm在20工序粗车,80工序精镗孔,85工序精磨孔到尺寸,加工中精磨内孔时找正φ29.5-0.011-0.016mm在0.01mm以内,精磨到尺寸,保证0.004 mm圆柱度要求,同时通过找正φ29.5-0.011-0.016mm在0.01 mm,使得φ7.50-0.009mm、φ8.5-0.005-0.011mm、φ29.5-0.011-0.016mm、φ19.5+0.011+0.003mm 4个尺寸之间同轴度要求得到保证。

3)针对20±0.26 mm尺寸与相贯面的R3 mm圆弧过渡问题,在30工序安排线切割加工保证1.9 mm尺寸和R3 mm;由于定位准确,R3过渡平顺,避免了数铣加工存在接刀痕问题。

4)对φ48.4+0.0390mm孔采用粗、精加工的方法。在30工序进行粗铣,为精铣留0.5mm余量,线切割工序之后安排精镗(50工序)。50工序前去除余量和35工序线切割破坏孔 φ48.4+0.0390mm完整性造成的应力在50工序前已充分释放,在50工序安排精镗将应力造成的φ48.4+0.0390mm椭圆得到矫正。需要注意的是加工工程中要依次松装夹的压板,减小孔精镗中的变形。

4 结语

通过该零件的实际加工,零件的各项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均得到保证,证明了该工艺方法简便易行,工艺路线策划和布局合理,摸索出一种精度较高零件加工的方法,为相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借鉴。

[1] 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编辑:立 明)

TH 16

B

1002-2333(2014)04-0173-02

王军郎(1981—),男,工程师,从事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工作。

2013-12-11

猜你喜欢

形位精车公差
汉字形位与汉字教学*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MasterCAM车削模块的热轧辊精车加工
综论汉字的形位
复合式测量技术在航天产品形位尺寸检测中的应用
针对偏薄型制动盘摩擦面精车存在的问题对车床的改进
一种能消除薄壁工件夹持变形的新型精车夹具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直线度误差曲线形成机理与形位特性研究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