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类书稿处理中应兼顾的要求

2014-07-01林俊杰

出版参考 2014年9期
关键词:化妆师书稿图书

林俊杰

历史类图书许多年来一直是市场上热门的图书门类,各种畅销书榜中都不乏历史类图书的身影。作为图书编辑,处理历史类书稿首先自然要处理各种差错,尤其是图书史实方面的差错。但是,笔者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版工作者,编辑在把握图书差错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三个方面的要求。

兼顾书稿的政治性

我国的出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出版业应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这决定了我国的出版物必须严格服从政治性的原则,不能违反党和国家对于出版物在政治上的各种规定。这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一些历史类的作者出于猎奇、标新立异或者某些别有用心的目的,在作品中对于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中的政治问题把关不严,打着“真实”“解密”的幌子,对历史上一些人物的讲话、事件进行恶意的解读,客观上造成了社会上一些群众历史观、价值观的混乱。不可否认的是,革命先辈在谋求我国的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犯过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错误还十分严重,甚至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是,如果无视当时的时代局限和恶劣复杂的环境,而一味地指责前人所犯的错误,甚至对前人的动机进行恶意的揣测和解读,进而对前人进行丑化和全盘的否定,那无疑是一种不客观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如何看待这些错误,如何向读者陈述这种错误,反映了一个作者和出版社对待历史是否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出版社的政治导向。

笔者认为,编辑在处理书稿中的此类问题时,除了保证书稿内容的真实准确外,必须注意其中倾向性的表达,保证出版的图书符合我国出版物在政治性方面的规定,同时这也是客观的、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兼顾市场需求

政治上严要求并不意味着畏手畏脚,对任何不那么“正统”的观点和思想都避而远之。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要求,出版的图书有新的观点、新的视角都是值得鼓励的事情。曲解甚至编造一些“史实”进行的所谓“创新”是可耻的,但是基于史实从一些新的视角来描述某些“冷”历史,哪怕这些事件荒诞离奇,也不应轻易否定。出版社作为企业,也必须考虑到经济利益。

例如,笔者处理过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史中与谶语相关的故事书稿。基于谶语来推断历史的走向当然是荒谬的,但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却是屡见不鲜的一种历史现象,东汉的疏奏章表往往引用纬书字句,也是事实。那些利用群众的迷信思想而伪造“天书”谶语并最终影响了历史发展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荒诞的历史不代表错误的历史,相反,这可能会让我们更加理解古代的历史逻辑。因此,简单地把这类书稿看作“封建迷信”一棒子打死并不妥当。而在市场上,人们对于这种猎奇题材的图书并不反对甚至比较好奇,如果书稿的可读性较强的话,也可能产生较好的市场反响。从后来的市场反应看,这本书也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

当然,市场需求有时是盲目的,一味跟着市场走,容易迷失自己的出版方向,甚至使自己的艺术判断和价值判断产生动摇和混乱。因此在处理此类书稿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出版纪律。同样是以那本谶语的书稿为例,在编辑这本书稿的过程中,笔者删去了那些捕风捉影的故事,而只保留正史中可考可查,最好是多部正史均有提及并相互印证的故事。同时对于这些经过证实的故事,笔者也对夸张和添油加醋的情节进行了相应的处理,避免使这本书成为以讹传讹之作。

总而言之,尊重而又不盲目迎合市场的需求,是图书编辑在处理选题和书稿中必须牢记的原则。

兼顾读者的主观感受

如果说,考虑政治性的要求是对社会和编辑的职业负责,考虑市场的需求是对出版社的利润负责,那么考虑读者的主观感受则是对读者负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出版的方针之一,只要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没有违反社会主义原则的内容都可以发表。但是,作者的写作可以天马行空,编辑的处理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书稿的表述应该顾及读者的主观感受。标新立异是可取的,但是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最好还是采取循循善诱而不是哗众取宠的方式。这样无论是对于出版社、作者、读者还是图书本身,都是更好的选择。

同样是以笔者编辑过的一本历史类书稿为例,这本书稿介绍了中国在1840年被西方轰开国门之后整个中国社会从上到下逐渐近代化乃至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这个过程无疑是进步的,但是从中外交流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段历史。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实际上比较难。笔者的处理原则有两条。一是作者的论点是否站得住脚,论据是否真实。对于真实的材料和能够自圆其说的论点,予以保留。二是文字中夹杂的情感的倾向必须正确。由于晚清时中外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别,很多冲突实际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些事件的陈述和评论,固然要依据事实,也要顾及中国读者的接受程度而不能一味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笔者对于书稿中一些对于中方颟顸自大的讥讽和对于外方的偏向之词进行了修改和删除。使读者在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细节的同时,不偏不倚地思考各方的立场与是非。

当然了,众口难调,无论怎样的作品都难以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编辑避免书稿触怒部分读者也不意味着抹去作者的棱角。作者的思想,不论正确与否,只要不违反党和国家的政策就可以予以保留,但是成熟的编辑应该使作者的棱角不顶在使读者别扭的地方。保留作者的思想而不让一些持不同意见的读者感到不快,这是每一个编辑职业生涯中都必须完善和提高的一项技巧。

总结

如果把书稿比作一个将要上场的演员,那编辑就是这个演员的化妆师。化妆师必须对这个演员负责,让她以最亮丽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除此之外,化妆师也必须对所属的剧院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观众负责。这几项工作实际上密切相关,在大的方向上并不相悖,只有一些业务性的细节需要处理。一个化妆师如果只对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负责,而认为其他方面无足轻重,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化妆师。

一些历史类编辑在处理书稿的过程中,因为不能协调好书稿、政治、市场、读者等各方面的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项,从而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个成熟的历史类编辑,除了应该有全面的历史知识储备,也应该具备能够处理好这几个方面关系的能力。在思想上,要认识到这几方面必须兼顾,不能偏废,同时也是可以兼顾的。在实际的处理中,要利用平时提高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通过文字的处理从整体上协调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当然,能够较好地协调这几方面能力也是衡量一个编辑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化妆师书稿图书
图书推荐
小小化妆师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我是公主的化妆师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探秘化妆师,没想到他们的包里装了这些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人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