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真人秀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启示
2014-06-30张霞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跟理论以及市场的真实需求脱节,职场真人秀节目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促进相应的教学改革:锻炼学生人力资源规划能力,促进团队策划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改变求职观念,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体验式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人员素质测评能力特别是提高招聘面试技巧。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 招聘 实践教学
1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重要表现形式及意义
职场真人秀节目起源于欧美,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素质的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大幅转移,高校大幅扩招,就业竞争加剧,中国借助它们成熟的节目模式而有所发展,诸如《绝对挑战》、《赢在中国》、《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等。刘姌认为“职场真人秀节目是由求职者(或欲创业者)、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和组织代表、职场顾问参与,以满足参与者职业需求为主要目的,以人力资源招聘或者创业招募为主要内容,以电视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1]。项迪认为“职场真人秀节目是一种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以娱乐手段为表现形式、以电视媒介为主要介质,由主持人、求职者、企业嘉宾和职场顾问共同参与,真实再现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现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2]。总之,职场真人秀是将真人在职场的真实工作(特别是招聘)环境现场在电视中呈现出来,由多个群体或者个人参与,寓教于乐、寓教于体验、寓教于励志。
职场最容易外显的是招聘现场和过程的展示,而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之一——招聘,招聘就是要实现人岗匹配,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由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趋向于实践,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整个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档次。同时,人事专员、人事助理、人事经理等人力资源相关职位成为职场真人秀节目中众多求职者的最终选择。北大校长周其凤说:“《非你莫属》唤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唤起用人单位对用人的关注。这里面也会引起各大高校的思考,我们在教育和人才培养里头怎样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方面可能是更有意义的”[3]。因此,这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极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如火如荼,各地人才市场中招聘会也很多,但是都是企业占主导地位,而应聘者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生虽然也能接触到招聘现场,但是始终不是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角度去学习,仅是从应聘者的角度去学习。而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又存在很多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高校教学理念不是以学生为本,以市场变化为根本,而是恪守死板的教学理念,高高在上,人才只是高学历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与企业和市场需求脱节。
2.2 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学考核形式死板,以笔试为主。高校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就滞后于市场10年,而且时过境迁,这些内容跟不上人力资源管理界发生的巨变,管理讲究的是权变理论。课程的教学考核一般都是笔试,因此显得太死板,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不太明确,重理论传授和思辨;理论到实践过渡媒介匮乏,轻实践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多数围绕专业模块展开教学,课程也显得模块化,但是每个模块之间缺乏衔接,因此实践教学的目标显得空洞无物。教学仅仅重视理论知识,在概念上追根溯源,在辩论能力上一决高下,而没有真正的注重实践,缺乏相应的转化能力。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就如桥梁一样,缺乏中间媒介。
2.4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体验式教学,教学互动效果不佳。人力资源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采用班级里小组活动的方式,虽然学生有参与度,但是积极性不高,毕竟不能仿真企业的真实情况,根本没有切身体验,师生互动效果极差。
3 职场真人秀节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职场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来说更加的直观、客观,如果能够借鉴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优点和闪光点:形式活泼新颖,提供最新的就业市场信息和导向,改变求职观念,学习职场技能和职场规范,找到学习标杆,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企业品牌营销、文化和制度的宣传,发挥节目整体引导和教育的作用。规避职场真人秀的缺点诸如:信息有限,过度娱乐化,脱离实际生活,求职职位和方向单一,价值观引导有偏差,主持人盛气凌人、嫉贤妒能。职场真人秀节目可以促使高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招聘技能大赛的开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充分利用该种教学资源和模式,前后开展了四届校内人力资源技能大赛,从人才市场到招聘现场的展示,具体体会如下:
3.1 锻炼学生人力资源规划能力,促进团队策划能力。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宏观的模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人力资源技能大赛策划书的写作,让学生设置企业岗位和工作说明书,提供人员需求量和供给量的信息,最终确定招聘的职位、数量和岗位规范。同时还需要学生组成策划团队,设置参与群体、大赛环节,促进他们的策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促进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4]。职场真人秀节目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在于所涉及的职场问题和职场规律,他们更关注企业信息和应聘信息以及职场经验,比如企业对于求职者的兴趣点在哪里?大学生重新定位职场规律,节目较好的引导大学生对于求职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了求职方向[5]。职场成败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极强的专业能力,并不在于伯乐或者礼仪涵养问题。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拥有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并调整职业规划。
3.3 改变求职观念,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节目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这是一种新型的就业渠道,他们可以施展才华、公平竞争。应聘成功的求职者都有鲜明的个性,完整的职业规划,他们更看重的是招聘官看重自己的哪些技能和才能[5],企业能否帮助自己成长,并不特别看重地域选择,薪酬高低,在场上求职者临场作出的决定,有勇气不犹豫。节目调动求职大学生的情感因素,改变盲目求职、盲目追求高薪的错误价值观念。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影响,他们能获得职场信息、整合职场观念、个人认同、休闲娱乐等。同时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能力,来形成正确的就业期待。正确看待就业市场的潜规则,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因此,职场真人秀节目能为大学生提供行动指南和就业向导[6]。就业问题不解决,社会就无法安定、人民无法和谐。但要从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需要国家、招聘企业、大学生个人、社会及媒体等各方肩负社会责任,共同努力和推动。让大学生拥有权益自觉和价值自觉[7],从而传播社会主流文化,从各种思维与视角展示不同行业职位和社会的真实面貌,满足广大受众基本政治权益和文化权益之一的知情权,并让娱乐与引导并存。
3.4 提高体验式教学实践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工作要求,就算有学生想锻炼专业实践能力,也苦于专业特点的限制,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企业。而职场真人秀的模式就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增强他们的专业认知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应用的广泛性。大多数毕业生仅是应聘者,而不是招聘者,因此无法锻炼招聘官的实际技巧,对将来从事的工作也是模糊认知,通过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参与,采用“多对一”的面试模式可以锻炼招聘官的职业能力,他们可以亲力亲为,更有说服力。
3.5 提高招聘面试技巧。大学生对面试技巧不熟悉,因而导致面试失败,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迫切需要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舞台,也能给他们传授面试技巧的节目[4]。职场真人秀让求职者特别是大学生拍摄“VCR”短片,用浓缩的介绍展示求职者的真实情况,探索面试技巧,增强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利于今后参加企事业单位的求职面试、对为人处世等都发挥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3.6 提高人员素质测评能力。专家建议大学生求职者在求职前可进行专业测评,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兴趣和性格后,在专业能力强硬的同时将兴趣、性格与之匹配,能够有效减少今后工作中的磨合期,以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兴趣、性格、专业对一个人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决定作用,这样会对就业产生良性影响。想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求职者,除了兴趣、性格与人力资源工作相匹配外,还应具有专业的知识、能力,积极寻找可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学历水平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熟练、灵活应用,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就是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功能。
4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要把职场真人秀节目当成一个了解职场行业现状、当今人才需求、最新招聘信息的一个窗口,而不单纯是娱乐节目,摒弃浮躁,并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科学指导,寻求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合理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汲取,就业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姌.我国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项迪.泛娱乐化生态下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人民网http://www.022net.com/2012/4-28/44495538255
1068.html.
[4]黄录良.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8(下半月).
[5]韩飞.中国电视职场类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5月.
[6]潘杨华.探析电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热播原因及存在问题[J].今田(296期).
[7]郝伟.论泛娱乐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以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第6期总第108期.
作者简介:张霞(1977-),女,讲师,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