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庵梦忆》看张岱的小品文特色
2014-06-30解玮玮
解玮玮
内容摘要:张岱为晚明一位散文大宗,通过分析《陶庵梦忆》就会发现其文章不但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色,也有幽默俳谐,文白如话却趣味盎然的特点,同时他的文章节奏优美、轻快。这些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是构成张岱散文风的重要要素。但学者对这些特征多有所忽略。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对张岱散文作品的具体分析,能够看出他文风的新特点。
关键词:俳谐 节奏 才华 特色
张岱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他对晚明异端之学和公安派、竟陵派新文学均予吸纳,又能自出手眼,博采百家,鲜有明末文士浮躁浅薄的陋习和清初儒者厌新弃旧的弊病。张岱欣赏“慧业文人”,他自己也是此中人。若论文学成就,取诸家之长而弃其短,掇公安竟陵之英华,集晚明小品之大成。
张岱在博采各家之长后,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散文。这些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可以略窥一二。张岱生性乐观,喜欢俳谐有趣的事物。这一特点在他的文章中有较多的体现。亲民低调的表达方式让张岱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四字句的频繁使用,使文章节奏鲜明清晰,简洁有力,音律和谐。俳谐幽默与节奏清晰明快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小品文的清淡而回味悠长,随意写来却章法有致的特色。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精髓也因为这些特点而得以传神地发挥。
一.内容俳谐
“冰雪之气”论既有晚明张扬个性,倡导本真等启蒙思潮风尚的影子,更是张岱人生阅历和品质修养浇灌的理论之花。《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而其中俳谐的内容更是为之增色不少。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特辟‘谐隐一章来讨论说笑话和猜谜语,也足见他重视一般的人鄙视的文字游戏。真正地谐大半是谐而不谑,谐的对象总是某种令人鄙视而不至于遭人痛恨的丑恶和乖讹。”“谐最忌直率,直率不但失去谐趣,而且容易触讳招尤,所以出以隐,饰之以文字游戏。就可以冲淡讥讽的一点恶意,而且嵌合巧妙,令人惊喜,产生谐所特有的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是美感。”诙谐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态度。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主旨是回忆过去的生活,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可谓这回忆并不能让现在的他快乐。但是作者大部分的描述是乐观活泼的,幽默的话语如泉涌。这来自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
从《陶庵梦忆》中的具体篇章来研读张岱的幽默俳谐。比如《张东谷好酒》:“山人张东谷,酒徒也,每悒悒不自得。一日起谓家君曰:“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知会吃不会吃。”这里的幽默并不是通俗化,相反是一种文字游戏,含蓄押韵让原本表达的意思有了趣味。与东谷说的话相对比的是伧父的《舌华录》,一本正经地记录,但毫无趣味可言。张岱本人对此也是极为不满,说他是“点金成铁”。俳谐并不为讽刺,只是对生活的一种聪明解读。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关于这样的记载还很多。他生性喜欢幽默,对生活中这样的事更是记忆深刻。这种言谈之间的俳谐,更多的是文人的幽默,或者说是文明的幽默。像“帽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冷悠悠。”这是一种文字游戏,是生活与文字的机巧组合。而往往这类的幽默也能将哲理简明而生动地表达出来。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有许多机智的语言,也记录了很多生活中其他人的智慧语言。张岱个性中就充满了对喜感的敏感,他善于发现幽默,同时也善于创造幽默。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智慧的人。这种幽默,也使得他的文章读来亲切而深长,更体现出他对普通生活深沉的热爱,对人性的尊重。
二.文章节奏
俳谐是从张岱文章的内容上来说,节奏则是从形式来考量张岱文章的特色。节奏一般用在研读诗歌,但是细读张岱的《陶庵梦忆》,会发现字里行间有鲜明的节奏,疏密结合,抑扬顿挫或者平静和谐。
比如《二十四桥风月》,对于该篇除了内容及思想感情,其叙述节奏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秦汉文风简洁、朴实生动,以《史记》为代表。《史记》多用四字句,将叙事尽量简化,不能省之处,必是极尽笔墨细细道来。张岱极得秦汉文风的精髓。这篇《二十四桥风月》很突出地表现了这一风格。在描述环境、人物时,“狭而肠曲”、“寸寸节节”、“膏沐熏烧”、“疤戾者帘”、“雄趾者阈”等等,全是四字短语,简洁生动,不用更多语言描述,但环境如何,妓女形态如何已经毕现。
而需要细细描写的地方,也是不惜笔墨“茶博士不好请出,惟作呵欠,而诸妓醵钱向茶博士买烛寸许,以待迟客。或发娇声,唱《擘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乱时候;然笑言哑哑声中,渐带凄楚。”没有拉到客人的妓女只能相谑浪嘻笑,欺骗自己身在热闹中。但是在笑声的尾音,凄楚的心声还是不受控制地发出。文中仔细描写这些可怜妓女的凄凉调笑,相比之前的环境人物的刻画略费笔墨,但是丝毫不影响文章整体的节奏。有疏有密,在欢乐的基调中,有些许的悲戚之音,和谐共生而使文章趣味盎然。
再比如《扬州清明》,众多学者都评论张岱的文章有“冰雪之气”,这种智慧也体现在他文中对环境描写的精炼与变换。“靓妆藻野,袨服缛川”八个字就将出游人之多,场面之盛一概而括。对于游人游览的情况,全部是四字短语,抑扬的声调,排比整齐的节奏,通过形式展现出来。如此变幻的词汇,不重复地使用也突出了张岱的才华,惜字如金,炼字精深。
再比如《烟雨楼》,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讲究对仗,某种程度上是对节奏的把握,押韵、字数相等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晚明的文章强调是对生活、人性有真实的认识,遵从自然的规律,不美化,不掩饰,写文章也是信口信手。从张岱的文章可以同时看出这两种倾向。“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描写环境的时候,张岱擅长用简练的四字句并列,整齐的句式,在读起来也是气势连贯。在描述事实的时候,他追求精炼但不违事实:“客至,则载之去,舣舟干烟波缥缈”。“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能够用四字短语描述的时候,他绝不多用一字,但是不能减省字数的时候,也不吝啬笔墨将事情说清楚明白。故学者赞扬他“取诸家之长而弃其短,掇公安竟陵之英华,集晚明小品之大成”。
三.总结
通过研读张岱的代表作,除了能看出他卓越的才华,更能看到他喜爱生活的心境。幽默看生活的人是智慧的,用幽默带给别人快乐更是需要非常人的智慧。张岱肚腹诗书,才气自不必多论。他用一颗真诚的心看生活,用智慧的语言描述他感受到的生活。这样不是不严肃,不是不走文章的正道,相反,他遵循了文章最根本的道路——真诚。他用轻松的笔调记叙着曾经的繁华世事,俳谐的话语载负着对曾经生活的怀念和珍惜。张岱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说:“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痴人赤子,唯有心诚。
内容上的起承转合充分展现了张岱的才华,同样在形式也有他独特的风格。晚明时期的文风追求信手信口,除了内容上表现最真实的东西之外,在形式上似乎也有刻意避免唐宋文风的对仗和谐。张岱在行文时追求简洁凝练,有时通篇都是简短有力的四字短语,读起来铿锵有力却生动异常。
这些四字短语多出现在描写的场合,四字句的并列让文章节奏感清晰明快,更配合了他轻快的基调。但是他也绝对不会为了形式的整齐而牺牲文意的通畅。需要重点着墨的地方,也是详尽有致。所以《陶庵梦忆》中的文章整齐又不嫌呆滞,流畅又音律和谐。他吸收了秦汉时的简洁朴实的文风,也借鉴了唐宋文的形式美,同时还在文中表现那个时代特有的轻松自然的文风。
《陶庵梦忆》的平淡风格表现在其作品详于记实而不流于平铺直叙,巧于剪裁精于布局,结构缜密紧凑,淡淡写来却很有章法。张岱小品文中透露出的随意而不随便的俳谐,与整齐而灵动的形式相得益彰。这两点的结合让他的文章具有欣赏性、可读性,浑然天成中意味隽永。
参考文献
[1]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古籍.1982
[2]朱光潜.谈美书简[M].中华书局.2011
[3]唐弢.文章修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胡益民.张岱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鲍恒.一片冰雪铸诗魂——试论张岱诗歌的总体特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第2期
(作者介绍: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