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兴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4-06-30杨卫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养作文能力

杨卫柱

【摘 要】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关键词】作文;能力;培养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一、指导思想

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新路,展示课题组最新科研与教学成果。以课例为载体,研究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习作过程中的心理

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研究出一系列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在实验中,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作文的全過程,采取了以下方法和途径:

(1)作前准备活动化、情境化介绍榜样,树立崇拜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向学生介绍鲁迅、老舍、巴金、冰心、雨果、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周恩来、闻一多、等著名演讲家的故事,使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激发他们高这些著名人物学习出色的演讲人才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2)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在作文课前,我们常常运用图片、投影、游戏、故事等手段引进课堂,也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创设作文的情景,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

(3)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如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一两个方面说出来,写下来。这类题目对学生限制不严,学生容易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大胆想象。

2.是观察能力的培养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3.是让学生有成功感

我们知道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覃智常.谈谈提高小学作文兴趣的方法.《大观周刊》,2011(33)

[2]柴媛媛.小学作文兴趣培养.《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6)

猜你喜欢

培养作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