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对一日生活中生成课程的认知及策略研究

2014-06-30向艳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认知策略

向艳春

【摘 要】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是现代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富蕴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生成课程的构成具有广泛多样性、客观性和间接性等特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好生成资源,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知识带入幼儿的生活,不但能够提升幼儿认知的愉快体验,还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得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加优化,教师的思路也进一步开拓。同时,“生成课程”带给我们的理念是: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就说明,教师对待生成资源的态度及行为是生成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成课程;生成资源;认知;策略

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和幼儿都是生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其发挥出的显性作用更具影响力。因此,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是否能积极合理的对待生成资源,是否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其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着生成课程是否能有效实施。

我园通过开展《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生成活动的指导》课题的研究,首先从意识和认知上提高了教师对生成课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一、从“听说”到理解

在“生成课程”教育理念刚开始倡导时,我西部地区由于信息闭塞、教师观念滞后、家长教育思想淡薄、硬件设施不完善、经济落后等条件的制约,造成本地区的生成课程没有很好的实施,教师们对“生成课程”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教师认知的贫乏从根本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生成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然而,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倡导“注重幼儿长远发展”、“关注幼儿生成活动,满足幼儿探索的兴趣与需要”、“捕捉寻常时刻,提供机会之窗”、“幼儿园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等教育理念,我们开展《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生成活动的指导》课题的研究,并将此课题的重点放在研究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对待生成活动的态度及行为上。此课题的研究,使得我园的教师对“生成课程”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真正从“听说”转变为理解。

二、从理解到有效实施

当我们对“生成课程”的含义和实施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后,我们便开始逐步开展“生成课程”。教师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了及时捕捉生成资源的重要性,平时在一日生活上遇到可以生成的有效资源就及时记录下来,并作分析和拓展,科学合理地投入到一日生活中去引导教育幼儿。

当然,有效地实施开展生成活动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合理利用生成资源,如何将生成资源巧妙升华成“生成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究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组织生成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指导方法。在我们认真分析了教师对待一日生活中生成资源的行为后,得出以下几点有效开展生成活动的指导策略:

1.关注幼儿行为

所谓“关注幼儿行为”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开展,应顺应幼儿的意愿和活动的兴趣,不把成人的意愿、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的头上,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要关注在先,凡是能让孩子想的,让孩子想;能让孩子做的,让孩子做;然后顺其自然促其水到渠成。

“关注幼儿行为”提倡教师注重观察,关注幼儿生成活动的进程,并根据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辅以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兴趣与生成发展的需要。

实施“关注幼儿行为”的重点应落实在两个方面:

其一,关注幼儿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师在活动中,就是要看懂幼儿行为,会分析幼儿行为,正确了解、正确判断幼儿行为背后的经验支撑点(现有水平与发展潜能是什么)。

其二,教师应关注教育环境的適切性的促其成长的发展性。在活动中,教师既要看懂教育环境、内隐的要求和内容是否适应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需要,又要善于从幼儿行为表现中,反思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以适宜、适时、适度的调整,完善教育行为。

2.支持生成活动

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按意愿行事,带有极大的兴趣性和随意性,因而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东西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往往会使具有发展价值的生成内容流失,幼儿还易遇困难和挫折而半途而废,所以,对幼儿具有发展意义的生成活动予以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支持生成活动,就是教师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生成活动不但给予关注,同时要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以确保幼儿生成活动能有效开展。在幼儿生成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的“发现者”。教师不是对幼儿、对生活熟视无睹的局外人,而是具有善于发现心态与眼光,以赞许、认同、好奇、惊异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及时捕捉、发现、扶持幼儿生成的新萌芽,擦亮幼儿生成活动新火花。

(2)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的“设问者”。教师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或可能性发展以及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情况,对幼儿的生成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试探性的问题暗示性的问题挑战性的问题等,但是教师不给予直接答案,让幼儿进行探究思考和选择,以此推进幼儿进一步探索生成的兴趣。

(3)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的“参与者”。在整个生成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的活动,可成为幼儿生成活动的伙伴,但不以自己的思想或权威去左右孩子,而应作为个体平等的参与者,与幼儿平等交流和对话,提供生成的建议和经验,让幼儿自由参考,通过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4)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的“引导者”。在幼儿生成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即引导幼儿融入活动的环境;对幼儿的活动安全提供帮助;对幼儿的求助和不同的需要提供因人而异的建议。

3.引发生成课程

引发生成课程是在前两个环节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指教师在观察个别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把握幼儿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经验需要,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发展目标,对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事件捕捉后,进行价值判断,教师通过创设环境,利用个别小组集体活动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师生互动与共享经验的学习活动。

“引发生成课程”是教师将幼儿生成活动中有意义的个体经验引发为全体经验,将个别的生成活动引发为小组或集体的活动,教师引发的集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幼儿的生成活动转化为主题性的学习探索活动;二是将幼儿的生成活动转化为非主题的学习探索活动;三是将幼儿生成活动中的个体经验与收集的资料转化为集体经验共享交流的集体活动。由生成引发的集体活动是教师积极为幼儿创设共同活动与学习的空间,是教师在引领幼儿经验共享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进一步支持幼儿合乎逻辑的“所思所想”,并在其中提升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能力。

通过一年半的课题的实践研究,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回应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教师对生成活动回应策略的运用,推进着游戏课程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整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在今后实践中,我们依然会对生成活动中不同教师的回应指导行为的专业化成长以及对家长的教育行为的指导问题提出了新的探讨与思考。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认知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