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06-30杨帆
杨帆
摘要: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现象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经济结构的加快,现代人长期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运动量过少,加之常饮高热量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逐步年轻化的趋势。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的第二大国,仅次于印度。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呈逐年上升态势。本文将探讨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发病因素,为延缓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45-0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速上升及,糖尿病这种”不死的癌症“已成为威胁其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肾病为其主要的并发症,病情达到20多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甚者可达30%的发病率,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显,有的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有了蛋白尿。本文主要通过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追踪调查,探讨和分析各种发病因素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程度,进而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意见。
1 糖尿病肾病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小球硬化是因微血管病变所导致,因此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特征。
2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在临床上,根据肾功能、尿液检查及病变,糖尿病肾病被分为五期[1]。
2.1 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过滤升高25—45%,肾脏体积会增大,但是当血糖控制严格时是可以恢复的。
2.2 肾损害期。当肾小球过滤仍然在升高,血压正常,但病理上出现了系膜基质和基底膜增多。
2.3 隐性糖尿病肾病期或糖尿病早期。这时的血压大多正常,有升高趋势,同时会发现部分患者的血压会发生昼夜节律的改变。
2.4 显性糖尿病期。这时患者的尿蛋白显著增多,做尿检查时会发现显性白蛋白,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症状。
2.5终末期肾病期。患糖尿病数年后,患者出现了尿毒症症状,这时的患者会普遍出现高血压。
在临床上,5期已是终末期肾病,此时病情已经无法逆转。对这五个时期进行分析,可对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到相关危险因素,做到对糖尿病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3 糖尿病与病程
糖尿病肾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代谢水平、动态血压、病程等多角度探讨和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2]。研究结果表明,患有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病程平均为6—8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在20—30年左右。2型糖尿病因发现病程比较短,标准差距较大。因此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病程。故此,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因其病程较长,对其检查尿白蛋白十分必要,当然也不能忽视病程短的病人,同样不可对其漏检。
4 糖尿病与血压
血压对糖尿病肾病影响十分显著。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杜绝偶然测量血压的随机性以及白大衣对测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上[3]。努力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深远的意义。鉴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需要加强血压和代谢的控制,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5 糖尿病与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在交感神经减退时,导致肾小球高内压和高过滤,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初期有着重要作用。副交感神经受损导致交感和副交感昼夜节律失衡,血压不适当增高,导致肾功能损害[4]。
6 糖尿病与性别、年龄
糖尿病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在统计学上没有确切的意义,说明这两个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作用微弱。
7 糖尿病与胰岛素、肥胖
肥胖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过量的饮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肌体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人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时间一长,使得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腹型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不是单纯的脂肪组织,而是具有活跃内分泌功能的脂肪组织。可以分泌抵抗素、瘦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其在体内能维持能量平衡,对调节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相关性肾损伤和肥胖的发生。
8 糖尿病與脂肪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脂肪代谢紊乱。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加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9 糖尿病与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身体内的葡萄糖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并通过氧自由基作用使得细胞发生骨架破坏,并使得血管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下降,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发生扩张,引起肾小球高压,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而可以这样认为,高血糖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糖主要是通过血糖波动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两种方式对身体器官产生损害。慢性持续性的血糖升高,使蛋白的理化交联性质及蛋白生化结构发生改变,产生蛋白尿。血糖浓度波动变化可引起肾细胞和血管细胞损伤,波动幅度大加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结束语:糖尿病肾病是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压升高、代谢紊乱及遗传易感等综合因素作用导致的结果,尤其是以血压高、病程长、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肾脏损害。因此,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做好早期的防治和筛查工作尤为必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敏,姜涛,宋秀霞.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8):71.
[2] 金可可,林艳红,王万铁,等.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病理杂志,2007,23(3):570.
[3] 符辉明,伍汉文,杨建平,等.湘西地区苗族人群糖尿病肾病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血管紧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华肾病杂志,2002,18(3):228—229.
[4] 吴义超,刘志红,曾彩虹,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06):50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