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4-06-30江建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习责任

【摘 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随着中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承担起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课堂;学习;责任

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排斥教师讲,而是主张教师“精要讲”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讲,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两者如何融洽地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課堂上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一切参与活动,肯定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实践得出的一切结论,肯定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发现的行为和活动。教师要减少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动性,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能让学生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三、让学生永远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高级思维活动,进而主动学习。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学”贵在于“问”,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有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才可能有探究式学习。这种创设情景,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价值的“满堂问”。让学生不间断地保持学习的渴望。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地反映在不间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教育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可持续要求上,让学生永不间断地保持对学习的“渴望”。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资源就是学生自己,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知识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教师,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是教师的职责。我们的教育是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学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没有发展不了的学生,只有尚待发展的学生。

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生成新知识。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改革同行,在改革中创造学生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丰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自主学习成为主流[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5)

[2]李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J].东方教育,2014(1)

[3]孙常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J].学周刊C版,2013(7)

作者简介:

江建军(1977.2~)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八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学习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