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2014-06-30李德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李德文

【摘 要】中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成为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中学时代同时也是心理“矛盾”的多发时期,加之现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变革,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分析其成因,探索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每个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家庭因素;对策

中学时代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动荡、叛逆、冲突、危机频发的“矛盾”时期。本人出生在农村,又在农村中学执教近二十年,发现时下很多学生在追求独立和建立自我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回发生迷茫、胆怯、自卑、自私、虚荣、任性、孤僻、嫉妒、骄横、抑郁、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表现在学习和生活生活上则是焦躁、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上课时走神、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因素所致。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向敬相爱,尊老爱幼,就能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粗鲁,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的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教育实践中,发现违纪和问题学生中,家庭结构缺损的学生居多。

2.不当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爱,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他们看待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和承受挫折的毅力。尤其是现在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完全落在了祖辈身上,溺爱骄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环境当中,遭遇挫折,经历磨练的机会很少,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失败,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与此相反,个别家长则实行专制教育,把孩子当作笼中小鸟,绳索下的宠物,对子女过分管束却缺少沟通,这类学生容易形成自卑、怯懦、仇恨、对立等心理问题。

3.过重的学习负担

现今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学习成绩已经成为农村家庭互相攀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成为家长相互攀比的载体。部分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目标过高,一旦子女不能完成,就严加指责甚至体罚,从而导致子女自信心降低,产生自暴自弃、退缩、厌学、失落等心理现象。学习成绩成为压在子女头上的重大负担,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理解和尊重子女

孩子的种种逆反行为,有来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因素,也有因父母教育不当、不理解孩子的外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生理、心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独立感、成人感的增强,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产生。他们一方面需要大人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摆脱大人的管束。

面对孩子的表现,首先父母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逐步改进教育方法。

其次,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与孩子谈话尽量做到平等商讨。

再次,要信任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后,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表率,与孩子一道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可以让孩子面对家庭成员或全班同学谈自我认识,把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大家,从而增强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只要认识到这些不足之处,并改掉缺点,就会更加完美。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孩子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鼓励他们利用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摒弃缺点,充满信心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3.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

一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对孩子的目标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期望就像大山一样压在自己的头上,恐怕目标不能实现,心理压力过大,便会产生放弃的心态,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是不能强行给孩子设计未来,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

三是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太随便、太宽松。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低,甚至是一种放任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势必产生惰性。

4.与孩子多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一是应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要轻易去过问孩子的“隐私”,以免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情绪,产生新的沟通障碍。

二是要注意亲子教育,家长应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高教子能力,以赢得孩子的尊重与爱戴。

三是多赏识少批评,多鼓励,时刻了解、欣赏、赞美、表扬、鼓励孩子,以便增强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四是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实现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愿望,不要经常以命令式的口吻命令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说话,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五是不要以自己的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做对比,以免出现片面评价孩子的问题,使孩子心理受损。

总之,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适当的鼓励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也是不可少的;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约束太近,要多一些指导、交流,少一些指责、埋怨,这样孩子的心理障碍便会减少,孩子的发展才能健康、全面。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规避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误区的策略研究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