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文化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2014-06-30薛锐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英语教学

薛锐

【摘 要】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似乎认为只要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能理解英语、完成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文化背景知识是听力理解的钥匙,是提高口语的前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是英文写作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阅读能力;交际技能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有影响的外语教育家认为交流中的错误主要有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而文化知识错误的性质更为严重。如果你的外语语言很流畅,对方会把你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不礼貌或不友好的行为认为是你粗鲁无礼或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很可能会归因于你的品格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外语能力越强,但他缺乏对外语文化背景的了解,那么他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失败就越惨痛。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所以,在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体现在词汇的含义方面:比如,Dog一词,很多英语初学者听到自己被别人称为a lucky dog时,以为自己被称为“狗”而感到很不舒服,因为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狗”总是不好的意思,有奴仆,低贱的追随者之意,故有“走狗”和“狗仗人势”之说。其实在英语中,dog是best friend of a man,所以有“Love me,love my dog”,而a lucky dog和“狗”更没有丝毫的联系,很多外国朋友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最后总忘不了加上他们的狗的名字,在他们的眼里,狗相当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他们对狗的呵护不亚于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小孩的照顾。再如,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英语初学者由于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而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其实,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其次体现在隐私意识方面:隐私意识在英语中是Privacy,指private business,private affairs以及private concerns。这和西方的历史渊源有关,在西方国家,原先典型的家庭都是独门独户,住宅周围有相当的空间,院子或是花园,而且,西方人崇尚的个体主义价值观,“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是西方人生活信条。他们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不允许对之进行刺探、干扰和侵犯。所以他们对于年龄、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以及个人所购商品的价格等都是视为自己的绝对隐私,特别是女士年龄,英语有句谚语“A women is as old as she admits”(女人的年龄由她自己说)。除非特别熟识,千万不要打听他们的隐私问题,否则会招来Keep your big nose out of our business(我们的事不要你管);Mind your own business(别管闲事);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或者 Put not your hand between the bark and the tree(别管别人的家务事)的抗议和警告。而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的是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熏陶,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常常会问及这些问题,对外国人也不例外,不经意就问出: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dress?等等这样的问题来,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激起对方的反感。据说,一位英国教授应邀出席一次晚会,期间被一位中国人问到一年拿多少薪水时,感到十分尴尬,本想含糊其词,又恐失礼,最后只得如实相告,回来后长叹一声“I had a most bizarre day”(我过了一个希奇古怪的日子)。

再次体现在交际语言和行为方面:例如,我们中国人接受礼物时一般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打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I really appreciate it.”还有我们见面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去哪里?”“干什么去啊?”等。而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情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如果我们问英美人“Have you eaten yet?”他们会认为我们是想请他吃饭,如果问“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很不高兴,很可能会说“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如果我们问“Are you going to the film?”他们会认为这是明知顾问,感到很奇怪。再如,在中国的文化中,大人摸摸、拍拍、搂搂,甚至亲亲孩子,只是表示亲近很爱抚。但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这些举动会被认为是无礼的,有时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亲吻和拥抱是西方公开的常见礼节,而在中国,则是情侣间不公开的一种亲密方式。

有学者把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 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英语文化背景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

是否把跨文化交流纳入外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外语教学和现代外语教学的主要标志。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所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教学,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教学。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的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如果我们再不对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加以重视,则必然会产生语言和文化脱节,学生缺乏“跨文化交流意识”的结果,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巨大障碍。如果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难以适应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我个人觉得:

首先要利用好现行教材,教材中丰富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应当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具体的词汇教学、语篇教学中,以达到文化背景融入的最终目的,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交际交流的能力。

其次要指导好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如《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美国文化探奇》、《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

参考文献:

[1]《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文教资料》

[3]《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